![]() |
危害梨樹枝干的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5-17 10:59:00 |
危害梨樹枝干的病蟲害有梨輪紋病、梨樹腐爛病、梨莖蜂、梨吉丁蟲、梨眼天牛、梨瘤蛾,這些病蟲可導致枝干枯死,對樹勢和產量影響極大,務必引起果農高度重視。 1 梨輪紋病 又名粗皮病、瘤皮病、爛果病。主要危害枝干和果實,引起樹勢早衰或死樹,果實腐爛。枝干受害,多以皮孑L為中心。產生痣狀褐色突起, 后漸擴大為近圓形暗褐色病斑,直徑l0毫米左右。第2年春天,病斑上產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子囊殼 病、健交界處產生裂縫。病斑密集成片,使枝干表面十分粗糙。果實發病多在近成熟期,其上產生以皮孔為中心的水漬狀圓形褐斑,后擴大呈顏色深淺相間的同心輪紋,并在病斑上產生黑色小粒點,引起爛果 1.1 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或子囊殼在病部組織中越冬,其侵染源以枝干病組織中越冬的病菌為主 第2年3月下旬病菌開始產生分生孢子,5—7月散發量最多。病菌孢子通過風雨分散、傳播,從皮孔侵入枝干、果實 1.2 防治方法 輪紋病菌是一種弱寄生真菌,生產上除強化培管以增強樹勢、搞好冬季清園外,可采用枝干涂藥、生長期噴藥的方法加以防治。一是仔細刮除枝干病斑,并在傷口上涂抹70% 甲基托布津50倍液或“402”抗菌劑5O~l00倍液、0,1% 高錳酸鉀或硫酸銅10 倍液、石硫合劑原液加以消毒保護,并將刮下的病皮加以集中燒毀。或采用劃條涂藥法,即不刮除病部,用利刀在病部縱劃數條(條寬5毫米、深達木質部),然后涂藥。二是生長期噴藥。多從謝花后開始,間隔半月噴藥1次,連噴4~6次。藥劑可采用l:2:200波爾多液與70% 甲基托布津8o0~100 倍液、80%大生M一45的80 倍液、62,25%仙生60o倍液、68,75%易保100~1500倍液、4O%福星8000~loo00倍液等其它殺菌劑交替使用。 2 梨樹腐爛病 又稱臭皮病、爛皮病,此病多限于樹皮表層,很少爛透樹皮。多危害主枝和側枝,尤以大枝向陽面和枝權處最易發病,常引起整個側枝乃至全株死亡 病斑橢圓形或不規則,初期水漬狀,略隆起,皮層腐爛變褐。并有酒精氣味,壓之下陷。溢出紅褐汁液。后期病部干縮下陷,病健交界處龜裂,并在病部表面長滿黑點(子座和分生孢子器),潮濕時產生黃色絲狀物(孢子角)。病皮翹起。 2.1 發生規律 多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殼在枝干病部越冬。春季為發病盛期,病菌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和昆蟲傳播,從傷口和樹干皮孔侵入體內 夏季基本上不發病,秋季病情又有所發生,但發病較春季輕。 2.2 防治方法 除增強樹勢以提高抗病力、搞好冬季清園外,可采取枝干涂藥、生長期噴藥的方法加以控制 生長期噴藥可結合輪紋病防治進行。方法同梨輪紋病。 3 梨莖蜂 又名梨莖鋸蜂、剪枝蟲、折梢蟲、剪頭蟲、切芽蟲。以成蟲產卵時鋸斷春梢。影響樹勢和產量 留下的半截嫩莖不久枯死,成黑色枯樁。 3.1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被害枝內越冬。第2年2、3月化蛹,3月中、下旬梨樹抽梢開花時成蟲羽化。4月上、中旬春梢5~10厘米長時產卵,產卵時將嫩莖及附近葉片鋸斷。使嫩梢萎蔫下垂。卵多產在嫩莖斷口下1 3厘米處,每處1粒 幼蟲孵化后,先在留下的半截嫩莖內向下蛀食,將蟲糞排在蛀孔內,并使被蛀食的部分變黑干枯,長大后蛀人2年生枝 6—7月間幼蟲老熟后將身體倒轉,頭朝上。在被害枝內做繭過冬。 3.2 防治方法 除謝花后及時將被害嫩梢從斷口下1~3厘米處剪除并燒毀以減少蟲源外,發現園內開始出現梨莖蜂被害嫩梢現象的2天內,選擇中午前后對樹冠噴90%敵百蟲80~1000倍液或菊酯類農藥2000~3O00倍液 4 梨吉丁蟲 又稱金緣吉丁蟲、串皮蟲、紅緣吉丁蟲、剝皮蟲。以幼蟲在梨樹枝干皮層縱橫串食,破壞輸導組織。引起樹勢衰弱、樹干枯死乃至整株死亡 4.1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1代。第2年3月下旬開始化蛹,4月下旬至7月羽化成蟲。成蟲取食樹葉補充營養后開始產卵 卵多產在樹皮縫中。幼蟲孵化后蛀入樹皮。1 2齡幼蟲僅在皮層蛀食。被害處變黑凹陷。3齡后串食,多橫向蛀食,引起枝干環狀剝皮,蟲道塞滿褐色蟲糞。9月后幼蟲蛀入木質部,準備越冬。 4.2 防治方法 結合冬剪將死樹死枝燒毀以減少蟲源,成蟲大發生時清晨震樹捕殺,3月底前刮除老翹皮。在5月上、中旬成蟲初發期,對樹冠枝干噴90%敵百蟲80o~l00o倍液或50% 辛硫磷lO0o倍液、80% 敵敵畏80-1O0 倍液加以控制,6—8月幼蟲危害處凹陷變黑時,采用人工刮除,或在被害處縱劃數刀后涂抹4O%樂果5 10倍液。 5 梨眼天牛 又名梨綠天牛,以幼蟲蛀食梨樹枝條木質部,被害處堆積有煙絲狀木質纖維糞渣。受害枝易被風吹斷,嚴重者枝條枯死。甚至整樹死亡。成蟲取食葉柄、主脈、側脈及嫩枝表皮。 5.1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1代,以四齡以上幼蟲在枝內越冬。第2年4月中旬化蛹, 5月上、中旬羽化成蟲。成蟲多選擇中午前后和傍晚時交尾產卵。卵多產在樹冠外圍直徑15~25毫米的枝條內 產卵時先將表皮咬成“≡≡”狀傷痕,并在其中產卵l粒,傷口處有黏液。易于識別。初孵幼蟲在皮下危害約1個月時間,二齡以上幼蟲再向上鉆入木質部。l0月下旬停止蛀食,將蟲道用木屑堵塞,開始越冬。蛀道長約10厘米。 5.2 防治方法 除5月上中旬成蟲盛發時對樹冠噴50% 殺螟松1000倍液或80% 敵敵畏800~1000倍液毒殺成蟲外,可采用刮除枝干卵粒和初孵幼蟲(發現枝干基部有“≡≡”狀產卵傷痕和黏液時,用刀刮除,并涂上40%樂果5一l0倍液),發現蛀孔有木屑、蟲糞時,用鋼絲鉤殺幼蟲,或清除木屑、蟲糞后,塞人蘸有8O%敵敵畏或4O%樂果5~lO倍液、汽油的棉球,也可用注射器注入,并用濕泥封閉蟲孔加以防治。 6 梨瘤蛾 除5月上中旬成蟲盛發時對樹冠噴50% 殺螟松1000倍液或80% 敵敵畏800~1000倍液毒殺成蟲外,可采用刮除枝干卵粒和初孵幼蟲(發現枝干基部有“≡≡”狀產卵傷痕和黏液時,用刀刮除,并涂上40%樂果5一l0倍液),發現蛀孔有木屑、蟲糞時,用鋼絲鉤殺幼蟲,或清除木屑、蟲糞后,塞人蘸有8O%敵敵畏或4O%樂果5~lO倍液、汽油的棉球,也可用注射又叫梨枝瘤蛾、算盤珠、梨枝癭蛾、糖葫蘆。以幼蟲蛀人新梢木質部內,蟲道橫向,并在其中定居危害,導致新梢生長受到抑制。影響開花結果。蛀孔處葉片發黃,枝條被害處逐漸膨大成瘤狀蟲癭。枝上有多條幼蟲危害時,可看到似糖葫蘆狀成串蟲癭。幼蟲在蟲癭內縱橫串食,蟲糞也排在蟲癭內 6.1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1代,以蛹在蟲癭內越冬。第2年3月上、中旬梨樹花芽膨大時,成蟲羽化并在傍晚交尾產卵。4月上、中旬抽梢時幼蟲孵出。9月下旬幼蟲老熟。 6.2 防治方法 除結合冬剪將1年生枝上的蟲癭剪除燒毀外,可抓住成蟲盛發期(梨花芽膨大)和幼蟲孵化盛期(抽梢)及時噴藥防治。藥劑有90%敵百蟲800-1000倍液、5O%殺螟松1000倍液、80% 敵敵畏800-1000倍液等殺蟲劑。 |
![]() |
![]() |
相關閱讀 |
生菜管理講究方法你知道嗎 |
發財樹怎么繁殖的? |
大豆食心蟲的防治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