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日起,山東省青島市全域禁止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并發布“懸賞”令:給予舉報者兩千元至五萬元的獎勵,此舉順乎民心,令人振奮。

同時筆者認為,禁“高”還需尚“低”。早在2014年,青島市便領全國之先試點了低毒低殘留農藥及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青島市財政撥付800萬元用于農藥補貼。
高毒高殘留農藥的禁用與低毒低殘留農藥及生物農藥的推廣是“老套路”與“新途徑”的較量。農民用慣了高毒農藥,殺蟲見效快,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貽害無窮;而低毒低殘留農藥及生物農藥雖然見效慢,但安全環保,不易產生抗藥性,后期用藥少,而且生產的農產品品質更好,價格可以賣到更高。這些需要向農民科普,把道理講明白,從而變成農民的自覺行動,而這其間的工作量并非三言兩語、一朝一夕。青島實施低毒低殘留農藥及生物農藥補貼兩年來,通過政策宣傳、專家授課、田間示范對比等大量細致的工作,幫助農民擺脫了“高毒高殘但高效、低毒低殘卻低效”的用藥誤區,為低毒低殘留農藥及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打好了基礎。
通過兩年來的推廣應用,生物農藥在多種作物上都表現出優異的效果。2015年平度市蓼蘭供銷社在明村鎮栽植了40畝西瓜,施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及生物農藥,比周邊大田西瓜每畝增產600公斤,減少農藥投入120元,每畝增加收入720元。
所以說,只有禁“高”尚“低”雙管齊下,才能真正讓高毒高殘留農藥沒有市場,從根本上保衛舌尖上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