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全國二代粘蟲發生趨勢預報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6-18 10:16:00 |
粘蟲對于農作物能夠產生嚴重的危害,從而影響農民們的經濟收入。因此,了解粘蟲發生的趨勢對于農民朋友們更好的防治,能夠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2016年全國二代粘蟲發生趨勢預報: 一、發生趨勢 今年全國一代粘蟲區發生面積小,防治后殘蟲量普遍較低,各地一代成蟲累計誘蛾量和卵量明顯低于近年同期,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預報二代粘蟲總體為偏輕發生。根據本市累計誘蛾量偏低,結合氣象、寄主條件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二代粘蟲總體偏輕發生,局部中等發生,發生期比常年偏晚3~5天,為害盛期為6月下旬。由于粘蟲在遷飛過程中,受下沉氣流影響,會發生被動降落,因此,幼蟲為害仍有不確定性,麥收前后應加強監測,防止局部發生嚴重為害。 二、預報依據 (一)一代成蟲遷入量少,遷入時間偏晚 今年全國一代粘蟲區有蟲面積640萬畝,比上年減少30%。經有效防治后各類型田平均殘蟲量0.3頭,比上年減少66%。近期各地一代成蟲蛾量普遍偏低,大部地區日誘蛾量為幾頭或數十頭,沒有明顯的蛾峰,且發生期比常年同期偏晚。5月15日至6月15日,本市3個楊樹枝把系統監測點的平均累計誘蛾量為53頭,比常年同期(239頭)減少77.8%,但比上年同期(36.3頭)增加了46%。平谷、密云、通州累計誘蛾量分別為124頭、29頭和7頭。大部分成蟲在6月份以后遷入,占累計誘蛾總量的72.5%。平谷在6月10日和14日各出現一個小高峰,日誘蛾量分別為20頭和12頭,與常年相比,峰期偏晚3~5天。卵巢解剖1~2級雌蟲占22.9%,3~5級占77.1%,數據表明部分粘蟲已在本地產卵或即將在本地產卵。 (二)田間幼蟲密度較低 進入6月份以來,北京多陣雨天氣,降水明顯偏多,麥田濕度較大,利于粘蟲產卵為害。目前,小麥已進入收割期,平均幼蟲密度為0.73頭/平米,比常年同期(2.4頭)減少69.6%,略低于上年同期的0.8頭,最高密度為5.2頭/平米。麥田幼蟲以1~3齡為主,占96 %。目前,暫未發現粘蟲為害玉米,但需防止麥田粘蟲轉移為害。 (三)寄主和天氣利于粘蟲產卵為害 當前春玉米生育期為6-8葉期,長勢良好,適于幼蟲取食為害。據北京市氣候中心預測,6月中旬本市平均氣溫較常年略偏低、降雨偏多,下旬氣溫較常年略偏高、降雨接近常年,6月份氣象條件有利于成蟲產卵、卵孵化及幼蟲為害。 |
![]() |
![]() |
相關閱讀 |
2015年湖北農藥監督管理培訓成功舉辦 |
草地貪夜蛾大面積連片成災,各地要全力以赴抓好監測防控工作 |
泰安今年農藥打假效果可觀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