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茯苓的采收和加工技術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6-20 16:16:00 |
茯苓成熟的標準是:苓場的土壤裂隙不再增大、菌核長口處已彌合,苓皮表面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裂紋不見白色。若苓皮呈現黃白色,則表示茯苓正在生長,可以延遲采挖。 1.茯苓的采挖方法: 用鋤頭將窖掘開,取出表層茯苓,然后小心移動,遇有菌核抱根生長,可將樹根砍斷,取出茯苓,有時甚至延伸到距窖幾十厘米處結苓,要仔細尋找。取出茯苓后,要及時覆土,可讓其繼續結苓。 2.茯苓的加工技術: 剛挖出的茯苓稱為“潮苓”,含水量約40%~50%,必須去掉部分水分使之松軟后才好進一步加工。去掉潮苓內部水分不可用暴曬或烘烤的辦法,因內外失水不均會引起爆裂,而且不可能起到軟化的作用,而應利用其本身呼吸產生的熱量,迫使內部水分均勻散發出來。 具體方法是:選一泥土地面或磚鋪的地面,且不通風,能保溫保濕的房間,先鋪上一層稻草,中間留一條走道,然后將鮮茯苓按不同采挖時間和不同大小,置于草上,大的鋪放2層,小的鋪放3層,草和苓逐層鋪放,其上再厚蓋稻草或麻袋,四周可用草封嚴,使其“發汗”。第1周,每天翻動1次,以后二三天翻轉1次,翻轉時動作要輕,每次翻半邊,不可上下對翻,以免茯苓“發汗”不勻。二三層疊放的,要上下換位翻轉,約15天左右,茯苓表皮長出白色絨毛狀菌絲或表面呈現暗褐色,表皮翹起,有雞皮狀裂紋時,取刷拭干凈,置涼爽處陰干即可剝皮切制。切制時先將苓皮剝去,盡量帶苓肉,用平口切刀把內部白色肉與近皮處的紅褐色苓肉分開,然后按不同規格分別切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狀。切制時,握刀要緊,應同時向前向下用力,使苓塊表面平整,光滑。將切好的茯苓片和塊平放攤曬(如遇雨天用文火烘干),第2天翻面再曬至七八成千,收回讓其回潮,稍壓平后再復曬,或自然風干便成商品。 |
![]() |
![]() |
相關閱讀 |
栽培金絲瓜的技術要點 |
豆角炭疽病的科學治療法 |
香蕉假莖象甲該如何應對?用什么藥防治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