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鉀肥進口合同懸而未決 |
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 2016-6-22 8:45:00 |
通常在4月份簽訂的中國鉀肥進口合同,今年卻遲遲不見結果。原因是談判雙方對價格存在分歧:國際供應商有意愿以230美元/噸的到岸價向我國供應氯化鉀,但中方卻提出180美元/噸的到岸價,顯然,供應商并不滿意。 從2015年中國氯化鉀進口大合同的315美元/噸,降至今年的200美元/噸左右的談判價,在全球鉀肥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雖然普遍預測今年的進口合同價會下降,但如此大的價差依然出乎業內的意料。“在此輪談判中,中國的籌碼似乎比較多。”卓創資訊分析師李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內鉀肥供應過剩。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國產鉀肥產能進一步提高,氯化鉀產量742.6萬噸(實物),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6%;進口鉀肥也進一步增加,達940萬噸KCl(估),比2014年的825萬噸增長13.9%。 然而下游需求持續低迷,冬儲和春耕備肥出現旺季不旺的局面,貿易商不愿意拿貨,經銷商也不再備貨,隨拿隨賣。李峰說,原因一方面是整體經濟不景氣,另一方面是國家正處于種植結構調整時期,玉米收儲政策取消,導致農民收益下降,用肥積極性不高。截至2015年底,國內鉀肥庫存結余近400萬噸,亟需去庫存化。因而中國對進口合同的簽訂并不著急。 中國、印度和巴西,最主要的三大氯化鉀進口國,而中國鉀肥進口大合同談判價格歷年都是全球價格風向標。根據歷年中國鉀肥大合同價格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價格對比不難發現,中國鉀肥合同價格與亞洲標準氯化鉀散貨到岸價價差平均在20~30美元/噸之間,與巴西地區大顆粒氯化鉀價差在20~50美元/噸。 2015年中國氯化鉀進口大合同價格為315美元/噸,印度為332美元/噸。今年4月印度鉀肥大合同過渡價格定為297美元/噸,比上一年度下降35美元/噸。本月初,孟加拉國進行29萬噸標準氯化鉀招標活動。從供貨商報價情況看,低端價格已滑落至233.3美元/噸(到岸價)。 目前,印度合同談判也在進行中,其自給率遠遠不如中國,對進口的依賴更重,急于敲定進口合同。因此李峰預測,印度今年的鉀肥大合同將在1~2個月內簽訂。“中國的進口合同簽訂可能在印度之后,以印度的價格為衡量標準,2016年大合同談判談出一個200美元/噸左右甚至更低的價格(凈到岸價)是有可能的。” |
![]() |
![]() |
相關閱讀 |
氯化鉀價格繼續高位上行,硫酸鉀價格小幅拉漲 |
尿素高位運行后勁明顯不足,磷肥方面可謂是“輕裝上陣” |
硫酸市場主流穩定,個別地區價格有所漲跌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