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檳榔黃化病癥狀及綜合防控建議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6-22 16:02:00 |
檳榔屬棕櫚科,檳榔屬多年生藥用植物,為我國四大南藥(另3種為益智、砂仁、馬戟)之一。在亞洲、太平洋地區,檳榔果實主要用作當地群眾咀嚼用的嗜好品。檳榔作為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主要的經濟作物,截至2007年,種植面積達5.31萬hm ,收獲面積3.07萬hm ,總產值達16億元,成為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僅次于橡膠的第二大產業。 1 黃化病的發生及危害 檳榔黃化病Yellowing lethal diease是一種由植原體引起緩慢降低檳榔產量的病害。最早出現于印度卡納塔克邦的Malnad地區,在印度最高發病率達97 。現廣泛分布于太平洋群島、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造成大面積的檳榔減產和絕產。1982年檳榔黃化病最早發現于我國海南省屯昌縣,目前已經蔓延至海南省瓊海、萬寧、瓊中、定安、陵水、三亞等市縣的成片檳榔園中。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其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從病區流出的病苗分布在全島各主要種植區,已有大面積的檳榔園發病并遭砍伐,并有逐漸蔓延的趨勢,對我國的檳榔種植、加工產業、園林綠化及旅游業和生態環境建設構成嚴重威協。目前該病在我國其他省市尚未見發病報道。 2 發病癥狀 檳榔黃化病發病初期,在植株中下層2~3片葉片開始變黃,心葉變小,逐漸發展到整株葉片黃化;黃化葉片的末端慢慢焦枯并干裂,嚴重的造成樹冠倒伏。部分病株樹冠頂部葉片明顯縮小,呈柬頂狀。 果實呈現出鮮艷的桔黃色,有時結有少量變黑的果實,但不能食用,提前脫落,常在頂部葉片變黃1年后脫落,留下光桿,最后整株死亡;大部分感病株出現黃化癥狀后5~7年即枯頂死亡。 3 國內外的防治經驗 國外防治黃化病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健康種苗的培育和抗(耐)病品種的選育上。印度大宗作物所(CPCRI)針對印度的4個主栽品種和一些雜交組合做了耐病性試驗,選擇培育了高耐病性雜交種Saigon X Mangala和Dwarf X Sumangala。 印度在黃化病治療過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針對發病園的土壤狀況、營養元素的平衡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融配方施肥和化學防治為一體,有效地延緩和抑制黃化病的發生,很好地改善了黃化病病園狀況,并大大提高了檳榔的收益率。 印度曾采用電鏡檢測的方法對黃化病病原進行早期鑒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羅大全等也對黃化病的鑒定、防治做過探討研究,采用抗生素注射治療,但效果不明顯;最近幾年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學方法對黃化病病原的檢測。海南省三亞市熱作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采用噴施36 降黃龍可濕性粉劑,同時,結合施用16蟲線清防治媒介昆蟲蠟蟬、椰心葉甲等,施用葉面肥果寶素增加植株營養,這些綜合措施雖能短期內控制檳榔黃化病的發生發展,但施藥區還有20.1 的病株出現,今后此病是否復發,需要進一步試驗觀察。 4 綜合防控建議 黃化病是當前檳榔生產上來勢最兇、發病波及面最廣、危害性最重、危險性最大、防治最艱難的傳染性毀滅性病害,也是當今國際上尚未攻克的科技難題。為了盡快遏制檳榔黃化病大面積發生危害,確保檳榔產業健康發展,筆者結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提出以下防控建議。 4.1 查 主要是詳細調查檳榔黃化病對檳榔危害情況。一是調查清楚疫區的分布,按照輕重緩急劃分疫區;二是調查檳榔發病園的發病程度,確定防范標準;三是定期檢查檳榔園的發病情況,組織專業隊伍,廣泛發動群眾,加強檳榔園的田間觀察,做到“五不漏”(鎮不漏村、村不漏片、片不漏園、園不漏塊、塊不漏株),一旦發現植株有類似病狀出現,及時鑒定,及時上報。 4.2 檢 嚴格把握種果種苗檢疫關。檳榔黃化病屬慢性傳播疾病,且其苗期潛伏期長,苗期染病植株同正常植株無異,因此從源頭上控制較困難。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從病區采種育苗,調運種苗;有關部門應加強提高疫區農民防病意識,采取強硬措施禁止種果種苗的調運。針對目前種苗的調運處于無序狀況,建議建立檳榔種苗中心,培育無病毒苗木,采取政府補貼,以低價向農民統一供苗,保證種苗質量。 4.3 挖 檳榔園內發現病株后,立即挖除,并就地燒毀。在挖除前1~3天對病樹采用噴施內吸式殺蟲劑防治葉蟬、飛虱、蠟蟬類害蟲,防止挖樹時,害蟲遷飛到周圍的健康樹造成新的感染。 4.4 治 目前檳榔黃化病防治尚無合適的化學藥劑和生物藥劑防治,因此,通過水肥管理增加檳榔抗病性尤為重要。 定期噴藥。針對當前生產實際,要采取防控結合、以防為主、防控并舉的策略。檳榔黃化病主要是通過葉蟬類、飛虱類等媒介昆蟲傳播,因此,應在檳榔易感病果園花果期噴灑2O 葉蟬散乳油600~800倍液或乙酰甲胺磷乳油、喹硫磷乳油等,每隔7天一次,連噴2次;若開花期成蟲盛發,可采用康福多藥劑(20 ml/支)對水5~8 kg噴霧;抽葉期每隔1O天噴一次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如速滅殺丁、敵殺死等1 50O~2 000倍液。每年秋末冬初,噴施除草劑清園。這些措施有利于切斷傳播途徑,延緩病害蔓延。 施肥。幼齡樹以補充氮肥為主,適當施用磷、鉀肥;在定植后的第二年到開花前,每年每株可結合擴穴施堆肥、廄肥、塘泥肥等5~ 1O kg,混合過磷酸鈣0.2~ 0.3 kg;結合除草松土追肥3~ 4次,尿素0.1 kg,氯化鉀0.1 kg,或者復合肥0.2 kg;噴施一些葉面肥,如磷酸二氫鉀500倍液、氨基酸600倍液等;同時,結合噴施一些殺蟲劑,利于提高抗黃化病能力與殺滅傳病蟲源。 成齡樹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更應科學施肥,以保持樹體健壯,提高抗黃化病的能力。在2月花開放前施花前肥,以鉀為主,配合施用氮肥。促進花苞正常發育,提高開花稔實率和成熟期果實的飽滿度,并使葉片正常生長。株施廄肥1O~ 15kg,氯化鉀125~ 150 g。6~ 9月施人青果肥,株施廄肥1O~ 15 kg,或尿素120~ 150 g、氯化鉀7O~125 g,或用15:15:15的復合肥150~ 200 g。在11月下旬施入冬肥,施用磷鉀肥,有利于提高檳榔冬季耐低溫、耐干旱和增強光合作用的能力。株施廄肥1O~15 kg,或糞尿肥1O~15 kg、氯化鉀1OO~120 g、磷肥0.5~ 1 kg,幾種肥料最好混合施用。 4.5 管 檳榔黃化病發病初期的輕病區果園,如果少量植株出現發病,應該及早挖出病樹,就地燒毀。如果全園大部分植株出現類似情況,建議間作其他作物,加強施用有機肥和無機肥,噴施內吸式殺蟲劑,收獲2~3年經濟產量,待間作作物有經濟產量時砍伐檳榔樹。對于重災區病園,有經濟產量的可以增施有機肥和無機肥,保證1~2年經濟產量,替換種植其他作物;如果病害比較嚴重,無經濟產量,建議立即徹底清除病園,種植其他作物。同時嚴格禁止在發病區域留種繁苗。對于健康園要嚴把種苗關,杜絕從病區引種育苗,加強肥水管理,進行科學施肥,定期噴布內吸劑防治病蟲害。 4.6 研 目前檳榔黃化病的防控主要以預防和防控為主。應采取產學研相結合,針對檳榔致死性黃化病從致病機理、檢測手段、健康種苗培育、抗耐病品種的選育、減災增收措施等方向立項研究,爭取早日攻克檳榔黃化病防治難題。 4.7 加強領導,協同防控 檳榔黃化病對檳榔產業構成嚴重威脅,若防控不力,勢必嚴重威脅我國檳榔產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農民收入、出口貿易、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各地要加強領導,統一認識,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加強宣傳,強化培訓,做到群防群治;共同合作,協同防控。更要發揮科研單位的作用,加強協作,共同抓好檳榔黃化病防控工作。 |
![]() |
![]() |
相關閱讀 |
棗樹裂果是什么原因?該如何應對? |
蒜苗種植方法總結 |
棉花如何栽培才能高產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