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農藥廢棄包裝有望告別“野外流浪”,走上“回家之路”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6-24 14:59:00 |
農藥是農業種植環節中用于預防、消滅、控制病蟲害必不可缺的一環,相對比農藥帶來的糧食增產、作物品質提升的重要性,被使用過后隨意亂丟的農藥包裝廢棄物所帶來的巨大安全隱患同樣使人擔憂。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農藥制劑需求總量為250萬噸左右,而由此產生的農藥包裝廢棄物約有32億個,平均每畝農田上殘留的農藥包裝物就有5-10個。這些包裝廢棄物絕大部分是不可降解材料,造成了扭曲的“視覺污染”。如果沒有完善的回收管理,將會造成了周邊環境的污染、影響耕地質量、對地下水源和糧食安全、人畜等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農民習慣性拋棄“惡習”需引導 據了解,由于農藥屬于危險化學品,我國對農藥包裝質量的標準比較嚴格。農藥承載物包括塑料、玻璃、金屬、紙等材質的瓶、罐、桶、袋等,且多屬于不可降解材料,沒有合理的統一回收處理,這些原本高大上的包裝成為了污染源頭之一。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焦少俊表示,大多數人所理解的廢棄農藥瓶帶來的可能只是固體廢棄物污染,但就專業的角度來看,農藥廢棄包裝的危害遠不止這些。廢棄包裝在土中能持續上百年的時間才可降解、消融,留在耕地土壤中,會影響作物根系的生長,進一步影響作物對水分、營養等物質的吸收,還影響了農機具的正常使用。而廢棄包裝中的殘留藥物毒性危害巨大,會對土壤、水源、農產品和人畜等造成污染和間接傷害。 在記者的老家吉林省磐石市白水村,在山上放養的牛、羊、鹿等牲畜每年因為誤食含有殘留農藥的青草飼料而造成的死亡事件不在少數,農民耕地時被包裝碎片扎破腳底的事也時有發生,這和農藥包裝廢棄物的隨意亂丟不無關系,也有人將之歸結于農民幾十年來養成的習慣使然。對此,山東省農藥檢定所所長楊理健認為,一方面,部分農民安全使用農藥水平落后且環保意識薄弱,亂扔農藥瓶的積習難改;另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企業、經銷商和農民之間沒有建立相應的完善回收管理制度,農民不知道將收集好的廢棄農藥包裝集中回收到哪里。 “既沒有使用價值、又沒有市場價格,加之缺乏制度要求,是農民沒有形成合理處置農藥包裝廢棄物的根本原因。”農業部農研中心可持續發展研究室副主任金書秦根據其多年從事農藥包裝回收研究的經驗坦言,“總的來說就是廢棄農藥包裝失去了在家庭中的再利用價值,我們可以經常見到化肥的包裝袋子在使用過后依舊可以拿來盛裝其他物品,而農藥瓶(罐)則不同,其高危險性使之不能成為重復使用的容器。與此同時,高昂的處理成本則成了農藥廢棄包裝回收的無市和無價,隨手一扔也是農民的無奈之舉。” 回收實施細則亟待落實 目前,我國農藥包裝廢棄物的簡單處理方式是焚燒和深埋,但是隨著農藥種類的不斷增多,化學結構越來越復雜,農藥包裝也隨之變化,不當的處理方式反而會造成二次污染,而進行無害化處理,需要大筆的資金、技術和設備設施的投入使用,這成為了解決農藥包裝廢棄物統一回收處理的痛點。另外,相比較國外比較成熟的回收管理體系,國內在法律法規上略顯單薄,缺少細化可執行的實施守則。 在國際上,巴西、加拿大、比利時、德國等國家均建有比較成熟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以巴西為例,農藥包裝物回收是立法強制執行,由農民使用過后清洗干凈送至農藥經銷商負責管理的接收站,然后由政府和企業提供轉運、回收等處理工作,最后這些回收材料將被再造后用于其他行業。反觀國內,現有的《農藥管理條例》《農藥生產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都沒有具體的農藥廢棄包裝回收實施細則,只是在2015年,由環保部起草的一份《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管理辦法(試行)》的征求意見稿,而時至今日,該《辦法》仍不見生效。對此,金書秦表示,該征求意見稿早在去年4月就已在網上公開征求意見,但后續卻再無公開的進展,目前該《辦法》處于擱置狀態。因為農藥廢棄包裝的污染涉及到土壤和水源,在“土十條” “水十條”等相關條例中也分別提到一些關于污染治理的條款,但沒有針對農藥廢棄包裝專門形成管理辦法。值得期待的是,預計《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管理辦法》將在2016年重新啟動,并將在2017年以前生效實施。 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回收處理工作的責任劃分就不明確,這一直是困擾大家的難題。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周蔚認為,我國農藥企業眾多,產品規格繁雜,不利于包裝廢棄物的回收,且由于缺乏明確的主管部門和高昂的處理成本,回收工作的開展舉步維艱。在征求意見稿中,雖然明確了誰生產誰回收、誰使用誰上交的規定,但是責任主體并沒有明確,監管工作的進行無法可依。焦少俊對此也表示認同,他表示,國內目前開展工作的地區,資金來源均為財政資金,缺乏可持續的機制。因此需要在明確生產者、銷售者和使用者的責任基礎上,對農藥包裝污染防治資金的來源做明確的規定。 積極嘗試 呈現可復制樣板 據了解,國外的農藥產品價格制定中包含了后期回收處理的費用,這使得國外農藥企業在回收處理時多了些主動性,而我國在這方面卻并沒有明確要求。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張振芳坦言,目前國內的農藥企業主動進行廢棄包裝回收工作的屈指可數,部分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會站在公益性質層面主動進行一些回收處理,但是整體行業沒有形成慣例導致這些企業有些后繼乏力,回收工作亟需行業達成共識,增添動力。 值得欣慰的是,各地政府和部分企業已經拉開農藥廢棄包裝工作的大幕。6月2日,杜邦植物保護公司在山東高密召開《杜邦康寬環保行》新聞發布會,對“康寬”品牌農藥廢棄包裝進行回收獎勵制度,使用該產品的農戶可憑10個“康寬”農藥瓶到經銷商處進行回收,得到一瓶“康寬”產品的獎勵。該活動開展3年多來取得了一定效果,在安徽、山東等地得到較好回應,部分農民已經形成了按時回收的良好習慣。 去年9月,《浙江省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和集中處置試行辦法》正式施行,按照市場運作、政府扶持、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以“市場主體回收、專業機構處置、公共財政扶持”為主要模式的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和集中處置。有效解決了廢棄農藥包裝物對生態環境、產品質量安全等危害,受到了當地百姓的追捧。 據悉,近年來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工作在各地均有政府、企業或是行業協會主導的試點,取得了一些良好進展。在上海,政府用其雄厚的財政實力直接支付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回收成本;在廣西,政府主要通過將企業行為納入政府規劃、倡議的方式給予支持,這都為我國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優秀范本,而包括山東、江蘇、海南等地正在準備出臺相關的回收管理制度,我國農藥廢棄包裝回收工作正在摸索中有序的進行。 |
![]() |
![]() |
相關閱讀 |
澳大利亞2015年10月起禁止使用含有倍硫磷的產品 |
南美市場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將統一 |
紅火蟻入侵12省份,為啥擴散這么快?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