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香椿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6-28 16:31:00
    

  香椿材、菜兼用,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不但是我國特有速生用材樹種 ,而且被國外稱為“綠色保健菜”。介紹了香椿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旨為香 椿種植提供參考。

香椿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真菌性病害

  1.1 腐爛病

  1,1.1 病癥發病初期香椿干、枝病部呈暗褐色水漬狀斑,略為腫脹、皮層組 織變軟腐爛流水,后病斑失水,表皮干縮下陷龜裂,病斑上出現許多黑色針頭狀小 突起。當病斑環樹干一圈時,輸導組織破壞,導致病部以上部位樹干死亡。如果加 強管理,樹勢恢復,病斑部位組織還可以愈合,不致全樹死亡。

  1.1.2 病因 真菌性病害,病菌常侵染樹勢衰弱、生長不良的植株。病菌先在 死枝、凍傷枝或其他衰弱部位寄生,再逐漸侵染健康部位。

  1.1.3 防治措施 (1)加強田間管理,特別是水肥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 力;(2)露地香椿要加強冬季防寒,如搭設風障、樹干纏草、涂白,防止凍害發生, 減少侵染機會;(3)剪除染病枝條并燒毀,在傷口處涂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 (4)刮 除病斑,并涂抹10%堿水、10%蒽油或5%托布津。

  1.2 紫紋羽病

  1.2.1 病癥為危害香椿根和根莖,樹木幼根先被侵染,后逐漸蔓延至粗大的 主根和側根。病根先失去原有光澤,逐漸變為黃褐色,最后變褐腐爛,并使皮層和 木質部分離,皮層表面生長紫色棉絨狀菌絲層。受害樹木長勢衰弱,逐漸枯黃,嚴 重時死亡。

  1、2.2 病因真菌性病害。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根上越冬,春季土壤潮濕時開始 侵人幼根,使根皮腐爛。地勢低洼、種植過密、雨水較多等條件下,發病較重。

  1.2.3 防治措施 (1)避免在低洼處造林。雨季或低濕地區加強排水和養護管 理,增強植株抗病能力;(2)苗木檢疫,剔除病苗,用1%硫酸銅或20%石灰水浸根 消毒;(3)成株發病后,可扒開土壤,剪去病根,澆灌20%石灰水或20%硫酸亞鐵溶 液,覆蓋無菌土壤。死亡病株及時挖除燒毀,并用20%石灰水或3%硫酸亞鐵溶液進 行樹穴消毒。

  1.3 白粉病

  1.3.1 病癥侵染初期在葉表、葉背及嫩枝表面形成不規則的不明顯褪綠斑, 病斑上逐漸生長白色粉狀物,最后遍及整葉、整枝,后期在白粉層上產生大小不等 的黑色小點。葉片黃白色,卷曲枯焦,嚴重時落葉,嫩枝受害嚴重時扭曲變形,干 枯死亡,導致樹勢下降和椿芽產量下降。

  1.3.2 病因 真菌性病害,病菌在落葉上越冬,翌年春天借風雨傳播,由氣孔 侵入葉片、幼枝。發病最適濕度75% ,溫度20~25℃ ,一年可多次侵染,多次發 病。

  1.3.3 防治措施 (1)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澆水,增強樹勢和抗病力;(2) 及時清除病枝、病葉,并燒毀; (3)藥劑防治。發芽前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1次,生 長期噴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2~3次。

  2 細菌性病害

  2.1 猝倒病

  2.1.1 病癥出土不久的幼苗最容易發病。病苗發病初期幼莖近地面處呈水漬 狀病斑,逐漸變為黃褐色,迅速擴展后病部縮成線狀,子葉青綠時,幼苗便折倒貼 伏在地面上。苗床上最初多是零星發病,形成發病中心,迅速擴展,最后引起成片 倒苗。苗床濕度大時,病殘體表面及附近土壤表面可長出一層白色霉層,最后病苗 腐爛或干枯。

  2.1.2 病因 猝倒病由鞭毛菌亞門腐霉屬瓜果腐霉菌侵染所致。病菌腐生性很 強,在有機質較多的土壤中可長期存在,以卵孢子、絲菌體形式在土壤、植物病殘 體上越冬,條件適宜后,借雨水、灌溉水、有機肥、農具、種子傳播。香椿幼苗多 在床溫較低時誘發該病,苗床濕度高時也容易發生猝倒,澆水后積水窩或棚頂滴水 處,往往最先出現病株,形成發病中心。光照不足,幼苗生長勢弱,植株纖細弱小 或徒長,抗病力下降,容易感病。幼苗子葉中養分消耗盡而新根尚未扎實之前最易 感染該病。

  2.1.3 防治措施 (1)選擇地勢較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質肥沃地塊 做苗床,無菌新土做床土,肥料要充分腐熟,并撒施均勻; (2)種子要進行消毒處 理。催芽不宜過長,播種不要過密; (3)加強苗床管理,氣溫控制在20~25℃ ,地 溫保持在15℃ 以上,降低土壤濕度。香椿出苗后盡量不澆水,必須澆水時一定要選 擇晴天上午用噴壺噴灑,切忌大水漫灌、增加光照,適時適量放風,促進幼苗健壯 生長; (4)藥劑防治。播種前苗床進行土壤消毒,用3%福爾馬林溶液噴灑,噴量為 3 000 mL/m ,然后用塑料薄膜將苗床表面蓋嚴,悶3~5 d后除去覆蓋物,耙松表 土,放置7~10 d后播種;用50%多菌靈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8~l0 m ,拌 10~15 kg干細土配成藥土,1/3藥土墊底,2/3藥土覆蓋種子,施用藥土在出苗前 要保持苗床土層濕潤,以免發生藥害。發病前用45%百菌清煙劑早防,苗床用藥1 m  ,密閉苗床熏煙。苗床一旦發病,應及時清除病苗或清除附近病土、用銅銨制劑400 倍溶液噴灑病菌和周圍土壤或用25% 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潔可 溶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溶性粉劑 200倍液,每7~10 d噴1次,連續2~3次,藥液噴灑后待植株表面落干后,撒干細土 或草木灰降低苗床土層濕度。

  2.2 葉銹病

  2.2.1 病癥感病初期葉片先出現黃色小點,后葉片背面出現疤狀突起,破裂 散出黃色粉狀物即夏孢子,秋季逐漸生成黑色疵狀突起,破裂后散發黑色冬孢子, 嚴重時葉片布滿冬孢子堆,使葉片變黃早落。

  2.2.2 病因 病原菌是香椿花孢銹菌,無中間寄主。夏孢子堆在初夏發生,球 形或卵形,借助氣流傳播,能多次再侵染,濕度大時有利于病害的發生。至晚秋, 病葉背面產生冬孢子堆,冬孢子近球形或三角形,呈暗褐色粉狀。

  2.2.3 防治措施 (1)冬季清除病葉,減少初次侵染來源;(2)發現香椿葉片上 出現橙黃色的夏孢子堆時,可噴灑0.3波美度石硫合劑,每15 d 1次,每次用量1  500 kg/hm 左右,或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500~2000倍液。噴藥次數視發病 輕重而定;(3)植株不宜太密,勿過多施用氮肥,注意通風透光。

  2.3 干枯病

  2.3.1 病癥感病初期,枝干被害部位表皮變色,出現棕褐色棱形濕腐爛病斑 ,后期病斑出現密生的小黑點,病斑中部樹皮開裂,流出樹膠,當病斑環繞枝干一 周時,上部枝葉枯死。枝干被害部位以朝陽面重,背蔭面輕,多發生于幼樹主干。

  2.3.2 病因 干枯病菌侵染所致。在病斑的樹皮組織內,先形成散生的粒狀小 黑點,是干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屬細殼孢(Cytospora型)。后來,在病斑的樹皮組 織中,形成密集的硬粒狀黑點,是干枯病菌有性世代的子實體,為一種埋壇菌 (Physalospora sp.)的子囊殼。子囊殼群生于寄主的表皮下,孑L口外露,外觀呈 疣狀。子囊棒形,頂端圓,有短柄,內生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卵形,雙行排列。 兩者是否系同一種病菌,尚待研究。干枯病的發生與高溫日灼有關。幼樹生長幼嫩 的,容易受到日灼,灼傷后的樹皮,干枯病菌易侵入為害。所以,施氮肥過多的香 椿林,干枯病發生重。

  2.3.3 防治措施 (1)注意種源,就地選擇無病株留種,或從氣候條件相似的 地區引種; (2)加強幼樹管理,合理施肥,以增強樹勢,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預 防感染;(3)冬春季節,對林緣、道旁的香椿樹干涂白或混交其他樹種遮陽,防治日 灼或凍裂; (4)合理整枝,并在傷口處涂抹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5)植株發病時, 用70%托布津可溶性粉劑200倍液噴灑,剝除患處樹皮,涂以氯化鋅甘油合劑或10%  的堿水; (6)及時清理染病枝干,集中燒毀,減少侵染源。

香椿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3其他病害

  3.1 漚根

  3.1.1 病癥幼苗生長緩慢,不易發棵,葉片逐漸發黃,不生新葉,逐漸萎蔫 ,不斷加重,最后整株死亡。觀察根系,可見到根皮褐色,逐漸腐爛,不發新根, 病苗易從土中拔起。

  3.1.2 病因 漚根為生理性病害,主要是苗床土溫過低,持續時間較長,再加 上澆水過量或遇連陰雨天,光照不足,床土濕冷粘重,根系缺氧,呼吸作用受阻, 不能正常生長。這種不良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后,根系吸收功能下降或遭到破壞而導 致漚根。

  3.1.3 防治措施 (1)加強苗床土溫管理,改冷床育苗為熱溫床或電熱溫床育 苗,床溫控制在15℃ 以上。床土要疏松、平整。播種時要一次澆足底水,出苗后控 制澆水,以防床溫過高。在保證幼苗不受凍害的前提下,草苫早揭晚蓋,以增加光 照時間和強度,適時適量放風;(2)發生輕微漚根后,苗床要加強覆蓋提高床溫。及 時松土,促使病苗盡快發出新根;(3)適當施增根肥,促發新根,增加根量。

  3.2 流膠病

  3.2.1 病癥 流膠病癥狀是從樹干傷口處流出粘液,粘液遇空氣后變成黃白色 膠狀。

  3.2、2 病因 流膠是多種病害表現的同型現象,原因復雜,如樹脂病、腳腐病 、菌核病及日灼、蟲傷和凍傷等都可引起。

  3.2.3 防治措施 (1)避免機械損傷和蟲傷,加強管理,增強樹勢,促使傷口 迅速愈合;(2)刮除病斑,用20%抗菌劑401消毒,或用40%增效氧化樂果5倍液對1 :1柴油和50% 乙基托布津500倍液噴樹干。

相關閱讀
葡萄對氮營養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西紅柿芽枯病的癥狀及防治
草坪壞死病防治,枯斑醇對癥下藥、安全高效!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