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人這些你真的知道嗎?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7-6 9:18:00 |
2016年,農民不易,蝴蝶效應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數農業投入品的經營環節了:農藥、化肥、種子、農膜、農用器械等等行業。 近期和很多經銷商、零售店已經廠家業務員都有過交流,大家普遍反映2016年的銷量下滑厲害,甚至連同期的50%都達不到,究其原因除了拿農產品價格說事以外,其他引起原因都是百思不得其解。以農藥為例,交流過程中,我經常會有意的提到三個問題: 1、我們對自己的產品了解嗎? 在這個概念中,很多人理解為對化合物的認識,其實這其中包含的內容很多:產品定位、隱性成分、同質對比、價位、效果……你真的都了解嗎?真的嗎? 無論您是否認可,現在的農藥行業,絕大多數的產品“參數”是口頭相傳的,流程是這樣的: 廠家研發團隊→廠家產品經理→廠家業務員→經銷商→零售店→農戶 多重環節中,難免有失真和夸大的成分,但是在這一瓶藥到農戶的手里之前,有誰去“刨根問底”地驗證過?甚至我們都“懶得”去查一查“農藥登記證”的真假,“農資人”小寶說的對嗎? 2、藥的配方到底怎樣最合理? 農藥的效果好不好,這樣的結果從哪里來?我們目前是這樣做的:農戶反饋。對使用過對應產品或者配方的農戶消費者進行問詢。 曾經有以為農資屆的老前輩給小寶說過一句話,刻骨銘心:即使你的農藥瓶子里裝的是自來水,十個人也有兩個人告訴你效果挺好。在后來的行業生涯中,小寶特意觀察過的確如此,并且即使再好的、再正規的藥是個農戶用了也有兩個人告訴你效果不盡如人意。 所以,什么樣的藥是好藥?什么樣的配方最合理?只有我們真真正正的了解到病蟲害的情況才能下最后的結論。但是要了解就要做一番功課:下地觀察、實地勘察、取證分析化驗等一些列繁瑣的工作,“農資人”我們有去做過嗎? 3、藥害和藥效的界限在哪里? 藥害問題是農資行業里面困擾大家的一個“大問題”,可是很奇怪,別人賣的和自己一樣的成分,打到一樣的作物上,為什么別人的效果挺好,自己的就出藥害了呢?小寶的一位經銷商朋友身邊有這樣一個團隊:專業的藥效試驗團隊,說的通俗一些就是成立了一個3-5人的團隊專業做各種經銷產品的試驗。不僅僅是藥效試驗,還必須做毀滅性試驗。這就意味著這個試驗團隊的工作量也是相當的大,從一個產品的標準稀釋倍數開始逐漸加量,我們就會發現,有一個效果最好的倍數,很有可能還會出現一個會出藥害的倍數。這樣做下來,或許一袋吡蟲啉或者是啶蟲脒就能用出噻蟲啉的效果,最后算一下賬,農戶之間的口碑相傳比做一次電視廣告帶來的效果要好得多。對大多數的“農資人”來說,這個太麻煩了! 今天,或許別人比我們就多了解了一點點;明天,或許別人比我們就多看了一頁書;后天,或許別人比我們就下地多拍了一張照片……一年以后,我們就發現別人比我們懂的多很多。三年、五年之后,我們發現我們不需要去跟別人去學習什么了,因為我們再也學不來了……“農資人”,小編文采有限,也不知道您看懂了嗎? |
相關閱讀 |
經銷商的隱形成本控制 |
聊聊農資渠道在2019年的發展與變化,看看渠道的未來 |
辦年會請客吃飯已經OUT了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