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氮肥行業的虧損面超過了90%,氣頭企業全線虧損,還能保持盈利的氮肥企業寥寥無幾。從當前的發展趨勢看,預計到年底退出的產能仍然無法抵消出口同比減少的量,加之在水災欠收、糧食價格低迷的影響下,農業需求還會有所萎縮,短期內還看不到行情企穩抬頭的跡象。所以,對于氮肥企業來說,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改變不了大環境,就只能改變我們自己去適應環境。改變自己,首先要改變的是觀念,要改變“節降成本是生產部門的事,增加效益是營銷部門的事”的觀念,樹立“降本增效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觀念。徹底破除“家大業大,浪費點沒啥”的想法,每個部門,每一位員工都要把降本增效記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
不要小看日常工作中為降本增效所做的點滴努力。“積沙成丘,集腋成裘”,大家的努力成果合在一起,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巨大數字。公司現在每年各類產品的產銷總量超過了400萬噸,各類原材料采購量超過350萬噸。如果每噸原料的采購價格能夠降低1元,每噸產品的成本能夠降低1元,每噸產品的售價能夠提高1元,那么這一進一出就是1100多萬元。全公司現有員工6000余人,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元錢,一年就是200多萬元。用這1300多萬,我們就能干很多事。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挖掘的潛力遠遠大于1元,關鍵就在于是不是有這個理念和用心工作的實際行動。
部門不同,“降本增效”的要求和具體行動也是不同的。對于生產系統來說,“降本增效”就是節能降耗,保持系統安全長周期穩定運行,不斷優化工藝,合理協調資源,降低各種消耗;對于營銷系統來說,“降本增效”就是創新突圍,在行業的整合期和行情的低迷期,通過機制創新、渠道創新、品牌創新,走出一條具有心連心特色的高效肥之路,引領行業營銷轉型,提高產品的溢價能力;對于研發部門來說,“降本增效”就是多出成果,技術上給生產提供支持,產品上給營銷提供支持,讓我們保持技術和產品的領先;對于采購系統來說,“降本增效”就是買出“效益”,把采購由花錢的部門變成價值創造部門,靠自己的專業能力買來性價比最高的物資;對于項目建設來說,“降本增效”就是爭分奪秒,讓在建項目早一天建成,早一天投產,早一天達產達標,早一天產生效益;對于財務系統來說,“降本增效”就是精打細算,把每一分貸款的費用降到最低,把每一分錢都用到最需要、產生價值最大的地方;對于管理部門來說,“降本增效”就是做好服務,提供政策支持和資源協調,簡化流程,提高效率,讓主價值鏈部門把精力都放在產生價值的工作上。
“降本增效”是一個企業長期的主題,而在當前的大環境下,降本增效對于我們又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關乎我們的生存和發展。在此輪激烈的競爭中,只有每個部門、每位員工都行動起來,把“降本增效”工作做到極致,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們的生存,助力我們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