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蝸牛防治三大方法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7-27 15:37:00 |
蝸牛在春、秋季的寄主主要為蠶豆、三麥、油萊、蔬菜以及田邊的雜草等。以成、幼蝸牛(貝)在土下或越冬作物根部越冬,3月下旬開始為害。全年有2個產卵高峰:春季產卵高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秋季產卵高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卵初產時乳白色,黏結成堆狀,每堆有卵40-60粒,多的達100粒以上。卵孵化前呈褐黃色,卵期18-21d。秋季卵主要產在水稻田田邊、田埂、溝渠邊、道路雜草或旱作物根際兩側,產卵深度l-5cm,水稻的基部也常有卵堆。陰濕、多雨有利發生為害。 蝸牛為害水稻田造成損失最大的時期是插秧后20d內,通過成、幼蝸牛(貝)齒舌刮食還未完全活棵的水稻葉片、莖,造成缺口或孔洞,甚至咬斷主莖蘗和有效分蘗,嚴重的爬翻剛栽的秧苗,造成缺苗斷棵,導致有效穗明顯減少,最終造成減產,最高損失達3-4成。1個月后,由于水稻補償能力增強,為害的損失相對較小。同一塊田為害情況是田邊重于田中,圩、渠、溝邊重于中間田塊。通過兩年試驗,防治蝸牛可采用如下方法: 1)農業防治法。一是漚肥。利用雨后蝸牛出來活動的習性,抓緊清除田邊、田埂、溝渠道、機耕道上的雜草,漚制堆肥,惡化蝸牛的棲息環境和產卵場所。二是耕翻。夏熟作物(麥、蠶豆、油菜等)收割后,正是卵孵化、幼貝發生高峰期,立即翻耕暴曬,使其部分卵暴露于地表而爆裂,并且消滅部分幼貝;空茬田冬季深翻,還可使暴露的幼、成貝被凍死或被天敵啄食。三是斷水暴曬。由于8月下旬左右也有1次產卵高峰,并且有部分卵產于水稻基部,此期間斷水暴曬可殺死大部分田間卵和部分幼貝。 2)生物防治法。一是用茶子餅浸水噴霧。每667㎡(畝,下同)用5-7kg茶子餅(山茶樹種子榨油后的餅渣)搗碎加水浸1晝夜,去渣后的浸出液對水噴霧,同時還可兼治飛虱、蚜蟲,與柴油和化學農藥混合使用效果更好。二是在溝渠邊上撤草木灰,可阻止蝸牛從水溝雜草上爬出。三是在秧扎根后(活棵后)利用鴨群啄食幼、成貝。 3)藥劑防治法。一是撤施密達。在插秧后ld內,每667㎡用6%密達(四聚乙醛)顆粒劑0.5-0.7kg拌細砂土,均勻撒施,靠近稻田的溝渠邊、田埂上也要撒到。施藥時間宜在雨后或傍晚,防治效果在93%以上。二是在干燥的田埂、圩上撤生石灰帶,蝸牛粘上石灰就會因失水而死亡。并可在短期內阻止蝸牛相互串動。 |
相關閱讀 |
辣椒葉枯病該如何防治?具體措施有哪些? |
夏玉米災后應采取哪些措施補救 |
山楂青霉病的有效治療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