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報道,來自比利時根特大學的科學家發明出一臺能夠利用太陽能將尿液變成飲用水和肥料的機器,該技術可用于農村地區和發展中國家。根特大學的這一系統利用特殊薄膜,既節能高效,又可在電網覆蓋不到的地區使用。

科學家塞巴斯蒂安德瑞斯(SebastiaanDerese)表示,僅依靠太陽能和簡單的加工,就可把尿液轉換成肥料和飲用水。他說,整個團隊的目標是將更大型的設備應用到運動場地或機場,以及肥料和可靠飲用水不足的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地區。
研究人員將尿液收集到大型儲水槽中,利用太陽能進行加熱,之后液體流過特殊薄膜時,會把鉀、氮、磷等成分分離出來,并還原出水。近日,在為期10天的根特音樂戲劇節上,研究團隊獲得了參加音樂節的民眾貢獻的尿液。而這些尿液將轉化成1000升水,并用于制造最受歡迎的比利時特產——啤酒。
小編科普:有了這項技術,未來也許能實現尿液生產農藥尿素,實現尿素生產的節能減排,利國利民。在人的尿液中,尿素含量占到1.8%,氮、磷、鉀等無機鹽類占到1.1%,此外還含有蛋白質和葡萄糖等物質。在農村,畜禽糞便和人糞尿是很好的有機肥,可以起到補充營養和一定的殺蟲作用。比利時科學家的這項技術要應用到肥料生產商可能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這項技術在農肥領域普及,那對傳統生產企業定會帶來不小的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