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麥70號產量表現、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8-5 15:28:00 |
豫麥70號(內鄉188)是內鄉縣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小麥新品種,2003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4年被確定為全國12個主推小麥品種之一。 1 產量表現 經多年多點試驗,豫麥70號表現為高產、穩產,綜抗能力強。在連續三年中原麥區遭受以旱為主的多種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其增產、穩產效果特別明顯,尤其在2000—2001和20o2—20o3年病害大發生時,豫麥7O號受災情況較其它品種輕,對產量影響不大,說明該品種抗病能力較強,穩產性能好。 2 品質分析結果 豫麥70號容重778 g/L,粗蛋白含量15.3%,濕面筋含量32.4%,沉降值38.3 mL,吸水率50.81%,面團形成時間6.2~7.0 min,穩定時間13 min,達到強筋麥標準,并確定為優質強筋小麥。 3 主要特征特性 豫麥70號屬弱冬性、中早熟、中筋品種,株高80cm,生育期215 d左右。成株株型清秀,落黃好,抗逆力強。畝成穗多,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卵形,無茸毛,腹溝較淺,脊不明顯,半角質。成熟期與豫麥49號接近。 3.1 生長發育好,產量三要素協調 幼苗半匍匐,前期長勢健壯,耐寒,分蘗力強。返青起身速度特別快,兩極分化利索,成穗率高,畝成穗一般在40萬穗左右。從苗期到起身期生長發育表現為前慢后快,耐寒力較強,拔節后長勢迅速,有利于成穗多。株型較緊湊,中后期上部葉片上舉,功能期長,穗層整齊一致,穗大多花,灌漿和順,結實性好,穗粒數在38粒左右,千粒重一般穩定在40 g左右。 3.2 抗病性、廣適性好,抗逆力強 據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高抗土傳花葉病,中抗條銹病、葉枯病、紋枯病,中感白粉病、葉銹病和赤霉病。在病害大發生年份,表現抗病能力強,說明耐病。豫麥70的幼苗長勢健壯,壯苗越冬,耐旱、抗寒、耐漬,根系發達,長勢前慢后快,廣適性強,播期彈性大。適合于黃淮麥區的河南、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和陜西關中地區高水肥中茬地種植。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精細整地,合理配方施肥 選擇富含有機質地塊,適墑整地,深耕細耙,平地打畦。底肥要采用配方施肥,畝施農家肥3 m ,磷酸二銨20 kg,尿素15 kg,氯化鉀10 kg,硫酸鋅1 kg,并適量施人當地缺乏的硼、鐵等其它微量元素,結合深耕施人土中。要足墑播種,保證苗齊、苗壯,根系發達,達到壯苗越冬。 4.2 適期適量播種 豫麥70號播期彈性大,可在10月5—25日播種(南陽、信陽在15日以后播種),以10月8-25日為最佳播期,黃河以北可提前3~5 d,黃河以南可推遲5~10 d。播量不宜過大,可依當地地質情況而定,一般畝播量5~7 kg,畝基本苗在8萬~10萬株為宜。 4.3 加強生育期管理,防止痛蟲害 在墑情不好的情況下,要及時澆好封冬水,12月中旬至元月上旬為最佳時期。同時要中耕松土,保墑防凍,促進根系發育,提高冬前分蘗。返青拔節期要及時追施肥,畝追尿素10 kg左右,確保畝穗數,提高穗粒數。孕穗期、揚花后墑情不足時要澆走馬水(不積水),防止小花退化,保證灌漿成熟。齊穗到揚花后期結合麥情可葉面噴打微肥,促灌漿增粒重,延長葉片功能期,提高品質。 抽穗前后要密切注意麥蚜蟲和黏蟲等蟲害發生,達到防治標準應結合防治吸漿蟲予以綜合防治。在小麥抽穗期要噴打三唑酮、多菌靈防治白粉病、條銹病、葉銹病、赤霉病等病害,起到有病防病,無病健身的作用。 |
相關閱讀 |
山楂根系病害的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 |
香菇木霉病如何防治 |
蘑菇白腐病如何防治有效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