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麥8號選育過程、特征特性、產量表現及栽培技術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8-5 15:59:00 |
河南是全國小麥主產區和商品糧產區之一。小麥生產是河南省的一大優勢,全省常年小麥種植面積在470萬h㎡以上,約占全國小麥種植面積的2O%,總產量約占全國小麥總產量的2O%以上,每年向市場提供的商品小麥占全國的25 ~30%。2008年河南省小麥總產達到306億kg,占全國夏糧總產的25.4%,單產達5 746.5 kg/h㎡。河南省小麥產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全省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河南省相繼選育出一大批高產、優質品種,在黃淮麥區得以大面積推廣。但也必須看到,由于氣候變暖、栽培技術改變等原因,小麥次要病害如紋枯病、赤霉病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小麥穗發芽、黑胚逐步被糧食收貯企業重視,凍害,特別是倒春寒逐年加重,倒伏問題越來越嚴重。新形勢下,栽培技術由小規模手工操作,到較大規模機械操作,常規管理正在被化肥、農藥、機耕為代表的新的體系替代。 栽培技術的改變和氣候變暖,對品種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安全性,表現為抗寒、抗病、抗倒;二是穩產性,表現為三要素協調、抗逆能力強、適應性廣;三是優質性,表現在容重高、黑胚率低、飽滿度好、外觀好;四是豐產性,表現為產量潛力高。鑒此,黃泛區農場地神種業農科所經多年選育,育出了矮稈、大穗、優質、高產、多抗小麥新品種泛麥8號,2008年通過河南省審定,審定號為豫審麥2008007。 1 選育過程 1.1 育種目標和技術路線 育種目標:① 豐產性突出:達到7 500~ 9 000kg/h㎡產量水平,三要素協調,成穗 數600萬~675萬穗/h㎡,穗粒數35~40粒,千粒重45g左右。② 安全性高:抗寒性好,半冬 性或弱春性,冬季發育較快、壯,春季發育穩健,抗冬、春凍害能力強?沟剐院茫旮 75485 cm,莖稈韌性強,彈性好,穗下節長,在各種群體條件下和不同年份都能表現抗倒伏 ?共⌒院茫兄粮呖拱追鄄、條銹病、葉銹病,對紋枯病、赤霉病要有較好的抗性,田問 發病率低。③ 品質優良:籽粒色澤好,飽滿度好,粒重高,容重高,無黑胚,無穗發芽, 加工品質達到中筋麥以上。④ 適應性好:年際間、區域間差異不大,三要素協調能力強, 長相清秀,旗葉上舉,株形緊湊,穗大粒多、粒飽。 技術路線:根據河南省小麥生長發育規律和氣候特點,采用多穗、大穗、中等粒重的產 量結構模式來實現高產目標,這種模式適合河南省及黃淮麥區“兩長一短”的生長發育規律 ,采取穩定穗數、主攻粒數、爭取粒重的策略,使小麥達到高產穩產和諧統一。選擇時注意 選擇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株形緊湊、抗倒、抗病的材料。為此,采用綜合性狀較優的原泛 3號作為骨干親本,對其弱點進行改良,利用親緣關系較遠的特殊材料,擴大基因差異,增 強抗性和適應能力。在育種上,采用F 代大群體選擇、早代株系測產、田問接種、異地抗病 鑒定、多點品比測產,結合室內考種、品質測定,實現優良性狀的互補,篩選鑒定出符合育 種目標的材料。 1.2 親本材料的選擇 原泛3號:為黃泛區農場地神種業農科所與河南省科學院同位素所合作選育出的一個半 冬性、中早熟、大穗型品種,2004年通過河南省審定,審定名為神麥1號。該品種組合為豫同843/蘇麥3號,主要優點是長相清秀,株形緊湊,抗寒性好,穗大粒多,三要素協調,抗白粉病、葉銹病,紋枯病、赤霉病輕。 其缺點:一是莖稈彈性差,抗倒能力一般;二是葉枯病重,后期有早衰現象,粒重偏低。但其含有蘇麥3號抗赤霉病和紋枯病的基因,對這2種特殊病害具有較好的抗性,同時攜帶有豫同843的大穗、株形好的基因,因此,將其作為骨干親本。 泛矮2:為自選的矮源,該品系株高45 cm左右,半冬性、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株形緊湊,穗下節長,穗大粒多,高抗倒伏,高抗白粉病、葉銹病、葉枯病,籽粒飽滿,容重高,商品性好,用其改良原泛3號的抗葉枯病和抗倒能力。 1.3 選育過程 1997年以泛矮2作母本,以原泛3號作父本進行雜交,目的是利用泛矮2的矮稈基因和抗葉枯病基因,改良原泛3號的抗倒性差、葉枯病重、粒重低的不足。1998年種植F1,混合收獲。1999年種植F2,共點播2 200株,系譜號為992108。按育種目標,從株形、抗性、落黃、熟期等性狀,選擇單株121株,經室內考種,根據籽粒等性狀,保留32個單株。 2000年F3:將每個單株種子,按45萬株/h㎡基本苗點播,每株4行,行長4.25m,每10個株系設1個對照,進行鑒定選擇。種植株系為992108—1至992108—32。全生育期進行觀察記載,重點記載分蘗成穗能力、抗寒性、抗病能力、株形和豐產性,田間當選5個系,全區拔后室內考種。每系選優秀單株10~30株,剩余種子初步測產。經測產和田間鑒定,保留第17系,并保留17系的3O個單株,進入下一世代。 2001年F4:30個當選株,系譜為992108—17—1至992108—30,仍采用單株分系種植,折合45萬/h㎡點播,每系4行,4.25m行長,每1O個系設1個對照,全生育期觀察記載,成熟收獲表現好的6個系,并初步測產比較。 2002年Fs:品系鑒定,系譜號為992108—17—5、8、17、22、29、3O,按小區種植,小區長6 m,寬1.2m,6行區,每lO個系設1個對照.基本苗150萬/h㎡,成熟后全區收獲,進行產量比較,全生育期調查記載,定點調查群體動態,根據綜合表現,選擇系譜號為8、22、30升級進入品比,同時點播進行稀播擴繁。 2003年F6:當選系992108—17—8、22、30(簡稱992108—8、22、30系)進行產量比較,3次重,小區長8m,寬2.4m,12行區,以豫麥49號為對照。99108— 8系平均單產7 689kg/h㎡,比豫麥49號增產15.2%,居第1位,同時對稀播種子提純、擴繁。 2004年F7:多點鑒定,利用提純種子進行多點鑒定,在信陽、平輿、浚縣和黃泛區農場農科所及四分場、九分場,進行了6點品比試驗,重點鑒定其抗寒性、抗病性、豐產性、穩產性,6點匯總平均單產7 887 kg/h㎡,比豫麥49號增產18.3%,居參試品系第1位。 2005年F8:以泛麥8號名稱參加河南省冬水組預試,泛區點比對照增產29.0%,居66個品種第8位。匯總結果表現突出,推薦參加河南省2006年冬水組區試。 2 特征特性及產量表現 2.1 特征特性 該品種芽鞘綠色,幼苗半匍匐,葉耳綠色,花藥黃色,莖葉蠟質中,旗葉挺直,旗葉較寬,葉片無茸毛,株高半矮,株形緊湊,稈黃色,穗較長、白色,小穗著生密,穗紡錘形,白色長芒,護穎白色,無茸毛,長圓形,護穎肩丘肩,護穎嘴銳形,護穎脊明顯,穗粒數較多,穗軸無毛。籽粒卵圓形,白色,硬質,冠毛少,半冬性。株高78 cm 左右,穗長8 cm 左右,結實小穗17個左右,穗粒數37.4粒,千粒重46.4g,一般成穗630萬穗/hm 左右,抗倒伏能力強,容重高,黑胚率低,商品性好。 2.2 河南省區試、生產試驗結果 2005—2006年度,參加河南省冬水Ⅲ組區試,9點匯總,6點增產,3點減產,平均單產7 117.5kg/h㎡,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0.57% ,不顯著,居14個參試品種第6位。 2006—2007年度參加河南省冬水Ⅲ組區試,11點匯總,7點增產,4點減產,平均單產7 825.5kg/h㎡,比第1對照豫麥49號增產5.8 ,達顯著水平,居13個參試品種第5位,增產點率63.6 。2年20點次,13點增產,增產點率65 ,平均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3.19 。 2007—2008年度,參加河南省冬水組生產試驗,10點匯總,10點增產,平均單產7 971 kg/h㎡,比對照品種豫麥49號增產6.8 ,居8個參試品種第3位。 3 品質及抗性 3.1 品質檢驗結果 對2007年區試混合樣進行的品質分析(鄭州)表明,泛麥8號容重796 g/L,蛋白質(干基)15.42%,濕面筋27.9%,降落數值381S,吸水率53.4%,形成時間7.2 min,穩定時間1O.4 min,沉淀值73.5mL,弱化度68F.U.,出粉率65.4%。 3.2 抗病鑒定結果 泛麥8號在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2006—2007年2年省內6點小麥品種成株期綜合抗病性鑒定和接種鑒定試驗中,表現對白粉病、紋枯病中感,對條銹病、葉枯病中抗,對葉銹病高抗。 4 主要栽培技術 4.1 秸稈還田 秋作物收獲后,及時用秸稈粉碎機進行滅茬,然后進行翻耕,使秸稈全部還田。一般可年增加有機質0.02 ,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產量的作用,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4.2 配方施肥 在測土配方的基礎上,以地定產,以產定肥,肥力高的地塊,可按9 000 kg/h㎡的目標產量施肥,中等肥力地塊,可按7 500kg/h㎡。的目標產量施肥,低等肥力地塊,可按6 000 kg/h㎡目標產量施肥。一般全生育期施尿素375~525 kg/h㎡,過磷酸鈣750~1 500 kg/h㎡,氯化鉀150~300 kg/h㎡,硫酸錳和硫酸鋅各15 kg/h㎡。磷鉀肥、微肥作底肥犁地前均勻施人,尿素5O 作底肥,整好地后機播施入10 cm 以下耕層。另5O% 留作追肥,在小麥拔節初期施入。結合病蟲害防治,增施葉面肥。 4.3 精播勻播 適播期:豫南10月下旬,豫中10月中旬,豫北10月上旬。在精細整地的基礎上足墑下種,走低群體壯個體的技術路線。采用15 cm :25 cm 或15 cm :30 cm寬窄行種植;久纾焊咚实150萬/h㎡左右,中水肥地180萬/h㎡左右,低水肥地225萬/h㎡左右。播深3 cm,深淺一致,下種均勻,并覆好土,及時鎮壓保墑。 4.4 病蟲害防治 采用綜合防治的方法防治地下害蟲、蚜蟲、紅蜘蛛、吸漿蟲、黏蟲、白粉病、條葉銹病、紋枯病。防治方法:隨底肥施入1 9/6甲基異柳磷顆粒劑60kg/h㎡,3月初進行第1次病蟲害綜合防治,同時化控和增施葉面肥,配方為2O 三唑酮1 500mL/h㎡+磷酸二氫鉀1 500 g/h㎡+壯豐安450 mL/h㎡。主要是防紋枯病、化控、補肥。4月上旬進行第2次綜合防治,主要防治紅蜘蛛、蚜蟲,預防白粉病、條銹病。配方為:4O 氧化樂果750mL/hmz+20 三唑酮900mL/h㎡+磷酸二氫鉀1 500g/h㎡。4月下旬進行第3次一噴三防工作,主要防治蚜蟲、黏蟲、吸漿蟲、白粉病、葉銹病、葉枯病。配方為:2O 三唑酮1 500 mL/h㎡+40氧化樂果900mL/h㎡+高氯氰菊酯375 mL/h㎡+磷酸二氫鉀1 500g/h㎡+豐優素600n /h㎡。 4.5 化學除草 小麥三葉期,用4O 9/5麥哥(苯磺·異丙)125g/h㎡加水450kg/h㎡進行葉面噴灑,防治麥田單雙子葉雜草。 4.6 合理澆水 播種時要足墑下種,缺墑時,播后及時澆出苗水,分蘗期根據墑情,及時進行澆水,促進冬前分蘗。越冬期澆透越冬水。拔節期追肥后及時澆水,孕穗期和灌漿期遇旱及時澆水,確保穗多、粒多、粒飽。 |
相關閱讀 |
怎樣給檸檬;ū9 |
西瓜施肥的準則 |
芒果套袋應該注意什么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