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林學特性及造林技術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8-29 16:30:00 |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又名洋槐,屬蝶形花科刺槐屬的落葉喬木。花期5―6月,花為白色,有香味,穗狀花序;果實為莢果,每個果莢中有4~10粒種子。生長迅速,木質堅韌,紋理細致,有彈性,是建筑、家具等重要的速生用材樹種[1-3]。刺槐生長迅速,對土壤要求不嚴,萌蘗性強,根系發達,根具有根瘤共生,能吸收利用空氣中的氮素,具有很好的改良土壤作用[4-5],對土壤要求不嚴,有一定的耐干旱、瘠薄、鹽堿、沙埋、高溫和抗煙害的能力。因而是西北、華北地區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和城鄉綠化的優良樹種。枝葉含氮量高,是很好的飼料和肥料。花期較長,稠密芳香,是上等的蜜源植物和香料。 1 林學特性 刺槐為喜光樹種,一般陽坡比陰坡生長好。在海拔400~1 200 m地帶生長最好,最適年平均氣溫5~7 ℃,幼齡期枝條常遭凍害。刺槐具有強大的根系,分布較淺,多集中在表土層5~50 cm內,呈放射狀伸展,交織成網,固土性能較強,能適應土壤和大氣的干旱,在華北、西北黃土丘陵和荒山陽坡及沙荒地帶均能正常生長。 2 造林技術 2.1 采種 刺槐種子于8―9月成熟,莢果由綠色變赤褐色,莢皮變硬,呈干枯狀,種子發硬有光澤,即成熟。應適時進行采種。刺槐莢果雖能長期不落、不開裂,但采種過晚,種子易受到種子小蜂和種子麥蛾的危害。采集后曬干,脫離后裝袋干藏。 2.2 種子處理 刺槐種皮厚而堅硬,不易透水,且具有很多的硬粒或雜質,播種前,用清水漂浮種子,去除雜質或硬粒,可用熱水(20 ℃)浸種24 h待種子吸水膨脹后即可播種。或對去雜質后的種子用40 ℃左右的熱水燙種10 min后立即撈出堆積在地面,待種子表皮水分晾散即可播種。 2.3 播種育苗 刺槐苗期怕澇、怕風、怕寒,鹽堿,苗圃地宜選擇砂壤土。播種多在春季晚霜過后進行越早越好。春季特別干旱的風大地區要提前對播種地進行平整做床、澆水,待地表晾散后即可播種。秋季宜晚,在初冬上凍前為好,以防播后種子發芽。 播種方式以床作條播或大壟條播為多。播種量75~105 kg/hm2,深度以2~3 cm為宜,播種后輕輕鎮壓,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一年生苗高1 m即可出圃造林。一般產苗22.5萬株/hm2左右。經多次間苗,留5.25萬株/hm2培育大苗。圃地不易連作,并注意排水。連作苗木生長不良且易遭病蟲為害。前茬易選擇油松、臭椿、紫穗槐、楊樹、側柏等輪作,避免選擇蔬菜或紅薯地輪作。 2.4 造林 主要采用植苗造林。平原、沙地多采用全面、帶狀或穴狀整;山地采用水平節、水平溝、魚鱗坑等;鹽堿地多采用臺田或高壟整地。在植苗方法上,有帶干和截干造林2種。在春季多風而干旱寒冷地區,截干造林效果較好。在氣候溫暖、濕潤、少風的地區,采取帶干造林。截干高度為5~10 cm,栽植時露出地面2~3 cm。 刺槐枝杈較多,干形差,造林密度要適當加大,以促進林分及早郁蔽,培育優良干形。但郁蔽后要及時調整密度,增加光照,進行撫育間伐,才能促進生長。造林密度要根據林種、立地條件和經營的集約程度而定。在厚層土上可適當少些。一般可與楊、柳、榆、臭椿、紫穗槐等鄉土樹種帶狀混交造林,刺槐2~6行,其他4~6行。而且混交林中刺槐的生長量大于其純林。提高生長量,減少病蟲害、穩定林風,在造林中大量提倡。 2.5 撫育管理 刺槐造林后的第1~3年,分別要進行除草松土3、2、1次。在除草松土的同時,應及時摘除多余的萌芽,以利于幼樹生長。對截干造林的叢生枝,應在冬季除去多余的萌蘗枝條,保留1枝主干。如果幼樹干直,生長不良,可于早期進行平茬復壯,再在萌生的枝條中選留1株健壯枝條即可。造林2~3年后,要進行修枝。宜在5―6月林木生長盛期,修去根部萌生的亂枝及樹干上的側枝。修枝強度可用冠干比表示,樹高3 m以上的,冠干比保持3∶1;樹高3~6 m的,冠干比保持3∶2;6 m以上的為2∶1或2∶3。 |
相關閱讀 |
番荔枝缺素該如何應對?有哪些方法措施? |
荔枝獨角仙的形態特征、危害癥狀、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 |
豆類四種病害癥狀及防治對策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