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的危害、發生條件及防治方法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8-31 16:35:00 |
玉米亦稱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重要的飼料來源,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玉米螟俗稱箭桿蟲,又叫玉米鉆心蟲,屬鱗翅目,螟蛾科,是我國糧食作物的重要害蟲,也是世界性大害蟲,玉米螟食性雜,危害寄主種類多,其中以玉米受害最重,在我縣玉米產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發生,一般年份可使玉米減產10%左右,發生嚴重年分的局部地塊可使玉米減產20~30%,因此玉米螟防治工作是農業生產中一項重要艱巨的任務。 1、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以幼蟲危害。初孵幼蟲先在嫩葉上爬行,取食葉片表皮及葉片,后即潛人心葉取食,使心葉呈現不規則半透明薄膜狀或成排小圓孔,稱為花葉。 玉米打苞時幼蟲集中在上部1~3片葉或雄穗苞內咬食,雄穗抽出時,又蛀入雄穗和上部莖桿,風吹易造成折雄。雌穗出現后,蟲齡已大大量向下轉移,到雌穗上危害或蛀人附近莖節,蛀入雌穗上的幼蟲可直接咬食嫩粒,易引起霉爛,降低籽粒品質;蛀入莖桿中幼蟲,食害髓部破壞組織,使養分和水分輸導受阻,長勢衰弱,早枯易折莖倒伏,同時造成雌穗發育不良,空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從而嚴重影響玉米產量。 2、生活史 玉米螟在我縣一年可發生一代,以其老熟幼蟲在玉米及寄主植物的莖桿、穗軸和根茬中越冬,下年春季化蛹,羽化為成蟲,成蟲出現期,常因地區而異,一般由北向南依次提早,我縣多在6月中、下旬始發,7月中旬進入盛發期,成蟲羽化后當天交尾1~2天后產卵,卵期3~5天,玉米螟成蟲具有飛翔能力強、晝伏夜出,對黑光燈趨性強等特性,幼蟲具有趨糖、趨濕、背光性及趨觸性等特性。 3、發生條件 玉米螟發生數量的為害程度,與越冬基數、氣候條件、天敵及寄主品種均有密切關系。 3.1 越冬蟲源基數高低與越冬寄主百桿蟲量直接相關,一般越冬基數高,田間產卵量和被害株率就高。 3.2 玉米螟喜適溫高濕條件,各蟲態適宜發育的溫度20~30℃,相對濕度60%以上,成蟲產卵及孵化最適相對濕度為90%以上。在玉米生長季節,溫度一般都能滿足要求,而濕度和雨水的變化對玉米螟發生數量影響顯著。 3.3 天敵影響。玉米螟天敵種類較多,最重要的是寄生卵塊的赤眼蜂,它對玉米螟發生起著很大的抑制作用。 3.4 不同品種抗螟性不同,表現在受害程度有明顯差異;同一品種長勢、葉色不同、受害程度不同,一般水肥足、長勢好的豐產田著卵量大,受害重。 4、防治方法 4.1 農業防治 4.1.1 處理越冬寄主,壓低蟲源基數。于玉米螟化蛹、羽化前,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種方法把玉米螟主要寄主作物的秸桿進行處理,壓低蟲源,減輕為害。目前主要措施有:高濕漚肥、秸桿粉碎還田、焚燒、碾壓后貯存等方式。 4.1.2 百僵菌封垛。于早春越冬幼蟲在開始復蘇后化蛹前,對殘存的寄主秸桿的百僵菌粉劑進行噴撒,每立方米用50~100克,即可。 4.2 物理防治 4.2.1 利用玉米螟成蟲趨光性,采取高壓汞燈進行誘殺成蟲,方法是在村屯周圍的柴草垛設置高壓汞燈,燈間距150m,將燈固定在木棍搭成三角架上,下設捕蟲水池、水池用磚和水泥砌成,直徑1.2m,高12cm,水池內保持6cm水層,燈底與水面高度15~20cm,6月下旬開始開燈,7月下旬結束,每晚9時開燈,早3時關燈,小雨開燈,大雨關燈,早晨將誘到的蛾子撈出,池水每2~3天換一次,內加50g洗衣粉,水少時及時添加。 4.2.2 利用DT-15P型投射式殺蟲燈誘殺玉米螟成蟲,即在玉米螟羽化階段,把投射式殺蟲燈設置在玉米田地邊,每隔200米設置一臺進行誘殺成蟲,一般每臺燈可防治面積50畝左右。 4.3 生物防治 以蜂治螟,在玉米螟卵始盛期,在田間放蜂三次,每畝設2~3個放蜂點,將蜂卡卷卡在玉米葉上。第一次每畝防蜂0.3萬頭,第二次每畝放蜂0.5萬頭,第三次每畝放蜂0.7萬頭。 4.4 藥劑防治 4.4.1 在玉米心葉末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辛硫磷乳油,制成顆粒劑施于玉米喇叭口內,每株2g。顆粒劑配制方法是:用50%辛硫磷乳油40ml加細砂10kg均勻混拌而成。 4.4.2 在玉米螟幼蟲發生期,利用3WX-280X型田間自走式高桿噴霧機噴灑BT粉劑毒殺幼蟲,每畝用BT粉劑25克,對水20~25公斤于玉米心蟲未期施藥。 5、防治建議 5.1 廣泛宣傳玉米危害,加強廣大農戶的防蟲意識,動員廣大農戶積極科學,有效地進行防治。 5.2 引進推廣植保新藥械,加快玉米螟防治進程,目前國內正在研發田間自走型噴霧機械,投產后我們將第一時間引進,進行試驗、示范推廣,為大范圍防治玉米螟提供基礎設備。 |
相關閱讀 |
防治甘薯褐斑病可用什么方法 |
茄子怎樣進行連續栽培 |
果樹鉆木蟲的防治要點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