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大蒜二次生長的發生規律、影響因素及解決途徑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9-2 16:13:00
    

    大蒜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其中二次生長現象對大蒜生產影響較大,發生二次生長的蒜頭形成畸形,蒜瓣排列錯亂,而且易松散脫落,嚴重影響大蒜品質和產量,使蒜農蒙受重大經濟損失。本文為大家介紹了大蒜二次生長的發生規律和影響因素,并對解決途徑提出了建議。

大蒜二次生長的發生規律、影響因素及解決途徑

    1大蒜二次生長類型

    根據二次生長在大蒜植株上發生的部位,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

    1.1外層型二次生長

    大蒜植株外層葉片的葉腋中萌生1至數個鱗芽,鱗芽延遲進入休眠而繼續分化和生長,形成獨瓣蒜或沒有花薹的分瓣蒜,或有花薹的分瓣蒜,結果在蒜頭的外圍著生一些排列錯亂的蒜瓣或小蒜頭,使整個蒜頭成為畸形。這種類型的二次生長對商品品質的影響最大。

    1.2內層型二次生長

    在大蒜植株內層葉片的葉腋中,正常分化的鱗芽延遲進入休眠,鱗芽外圍的保護葉繼續生長,從植株的葉鞘口伸出,形成多個分杈。有的分杈發育成正常的蒜瓣;有的分杈發育成多瓣蒜,其中有少數多瓣蒜還形成了花薹。輕度的內層型二次生長對蒜頭的外形影響不大,發生嚴重時,蒜薹變短,薹重降低,蒜瓣排列松散,蒜頭上部易開裂,所形成的多瓣蒜外觀酷似一個肥大的正常蒜瓣,常被選作蒜種,但播種后由一個種瓣中長出多株蒜苗,影響蒜頭的產量和質量。

    1.3氣生鱗莖型二次生長

    蒜薹總苞中的氣生鱗莖延遲進入休眠而繼續生長成小植株,甚至抽生細小的蒜薹。發生氣生鱗莖型二次生長的植株,常使蒜薹短縮,喪失商品價值,但對蒜頭的影響不大。這種類型的發生率一般很低。

    2大蒜發生二次生長的原因

    2.1品種遺傳性

    大蒜二次生長類型及發生的嚴重程度與品種遺傳性有關。歸納起來有以下3種情況。一是只發生內層型二次生長的品種如蘇聯紅皮蒜系列的品種。二是內層型及外層型二次生長均可發生的品種如蒼山大蒜等。三是不發生二次生長的品種如陜西寧強山蒜等。

    大蒜產區對選用當地的大蒜品種或引進外地品種時,在了解其豐產性和商品性的同時,還應了解其二次生長情況,盡量選擇不易發生二次生長,特別是不易發生外層型二次生長的品種。

    大蒜二次生長類型雖然主要取決于品種的遺傳性,但不同品種間的遺傳穩定性有差異。一般只發生內層型二次生長、不發生外層型二次生長的品種遺傳性較穩定,在田間栽培條件下,在不同年份中,均可保持其遺傳特性。而內層型和外層型二次生長均可發生的品種,遺傳性不夠穩定,有時二者同時發生,有時只發生外層型二次生長或只發生內層型二次生長。二次生長發生的嚴重程度則與栽培技術和氣候狀況有密切關系。

    2.2蒜種貯藏期間的溫度和濕度

    蒜種貯藏期間的溫度對二次生長有顯著影響,低溫有促進作用,但不同品種對低溫的反應程度有差異。

    蒜頭收獲后,多在室溫下貯藏,貯藏期間不會遇到容易誘發二次生長的低溫和冷涼條件。但秋季播種后,從苗期到花芽、鱗芽分化發育期都會遇到低溫和冷涼條件,所以蒜種即使不進行低溫處理,也有發生二次生長的可能。

    蒜種貯藏場所除溫度對二次生長有影響外,空氣相對濕度也有影響,而且溫度與空氣相對濕度之間有互作關系。為了減少二次生長的發生,在蒜種貯藏期間不但要避免低溫,而且要避免空氣相對濕度達到75 %以上。

    2.3播種期

    播種期早是發生二次生長的重要原因之一。據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播種期與二次生長的關系因品種、蒜種休眠程度、蒜種貯藏環境、播種后出苗快慢以及土壤濕度的不同而異,而且播種期早晚對同一品種的不同的二次生長類型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容易發生內層型二次生長的品種,如蒼山大蒜,播期早晚對外層型二次生長的發生無顯著影響,蒜種如果經過冷涼處理而且提早播種時,則會促進外層型和內層型二次生長的發生。

    播種期對二次生長的影響還和土壤濕度有關,播種期和土壤濕度對外層型二次生長的發生影響不大,但對內層型二次生長的發生有影響。播期無論早晚,土壤濕度高(土壤相對含水量為90 %)時,內層型二次生長發生株率比土壤濕度低(土壤相對含水量為50 %)的極顯著增高。土壤濕度高而且播期早時,對內層型二次生長的發生更有利;播期雖然早,但土壤濕度低時,則不利于內層型二次生長的發生。

    2.4蒜瓣大小

    以蒼山大蒜為試驗材料的研究結果表明,蒜瓣大小與二次生長間的關系,因播種前蒜種貯藏條件和種植密度不同而有不同。

    在室溫下貯藏的蒜種,大蒜瓣(質量3~4 g)比小蒜瓣(質量 1~2 g)易發生外層型二次生長,而蒜瓣大小對內層型二次生長的發生沒有顯著影響。播種前25~30 d進行冷涼處理 (溫度為16~17 ℃,空氣相對濕度為95 %),蒜瓣愈大,外層型二次生長愈嚴重;而小蒜瓣一般比大蒜瓣容易發生內層型二次生長。

    種植密度(行距22 cm,株距分別為15 cm、10 cm和7 cm)對外層型二次生長的發生沒有顯著影響。稀植(行距22 cm,株距15 cm)對內層型二次生長的發生有極顯著的促進作用。

    較小的蒜瓣(質量1~4.5 g)比大蒜瓣(質量5~6 g)容易發生內層型二次生長;密植(行距22 cm,株距7 cm)時,內層型二次生長株率極顯著降低,而且蒜瓣愈小,內層型二次生長株率愈低。

    2.5灌水

    灌水時期和灌水量對大蒜二次生長的發生有重要影響。全生育期,特別是鱗芽分化以后,灌水次數多,每次的灌水量又大,土壤濕度高(相對含水量為80 %~95 %),對外層型二次生長和內層型二次生長的發生都有促進作用,不過對前者的促進作用大于后者。土壤濕度低(相對含水量為50 %),外層型二次生長和內層型二次生長都不發生。

    2.6施 肥

    在施用有機肥作底肥的基礎上,氮肥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數對二次生長也有影響。氮肥施用量大,二次生長株率增加。早春大蒜返青后施用的速效性氮肥量愈多,二次生長愈嚴重。

    2.7覆蓋栽培

    大蒜地膜覆蓋栽培有增產增收的效果,但有時會出現二次生長增多,蒜頭形狀不整齊,蒜瓣數增多,蒜薹短縮、發育不正常等現象,究其原因是與地膜覆蓋后土壤溫、濕度及養分的變化有關。

    覆蓋地膜后,土壤溫度上升,含水量提高,有效養分增多,肥力增高。所以大蒜的整個生育進程都提前,植株生長旺盛,花芽和鱗莖分化期提前。花芽和鱗莖分化后常處于日照時間較短、土壤高溫、高濕及多肥等有利于二次生長發生的環境中,使二次生長增多。

    2.8氣 候

    大蒜二次生長發生的程度,在不同年份往往有很大的差異。氣候包括溫度、降水、空氣濕度、日照等因素,就現有研究資料看,花芽和鱗芽分化期的氣候狀況,對二次生長的發生有較大的影響。秋播地區冬季溫暖,植株生育迅速,早春氣溫回升快,花芽和鱗芽分化早,分化后日照較短,如果又遇連續降溫和降雨天氣,土壤濕度大,溫度低,鱗芽再次感應低溫,再次分化出鱗芽和花芽,以后在長日照高溫條件下形成二次生長植株。

大蒜二次生長的發生規律、影響因素及解決途徑

    3解決途徑

    3.1大蒜引種

    大蒜產區,特別是商品蒜出口基地,對當地主栽品種的二次生長情況要有所了解。外地引種時,最好進行以防止二次生長,特別是外層型二次生長為主要目的的品種試驗。可在栽種前將蒜種冷藏(0~5 ℃)處理30 d左右,并適當提早播種。收獲時調查統計不同類型二次生長株率和指數,則可比較準確、快速地篩選出對誘發二次生長條件反應不敏感的品種。

    3.2蒜種貯藏及播期選擇

    蒜種貯藏場所應保持20 ℃以上的溫度和75 %以下的空氣相對濕度。不可盲目提早播種,尤其是不可為了促進播種后快出苗而將蒜種進行低溫處理。應根據不同大蒜品種二次生長的特點,經過不同年份的田間試驗,確定適宜播種期范圍。

    3.3合理密植

    大蒜瓣稀植時,對內層型二次生長的發生有促進作用。根據不同品種的二次生長特性、不同的生產目的,選擇大小適宜的蒜瓣播種,并采用適宜的種植密度。

    3.4合理施肥

    基肥采用有機肥和氮磷鉀復合肥。用速效性氮肥作追肥時,忌多次多量施用,特別是返青期要少施或不施速效性氮肥。全生育期,特別是花芽和鱗芽分化期,不要多次大量灌水。當然,大蒜的水、肥管理與其他技術措施一樣,應將豐產與優質統盤考慮,爭取在最大限度降低二次生長的同時,達到豐產豐收和優質。

相關閱讀
白菜軟腐病識別方法
浙貝母蔥螨該如何應對?具體措施有哪些?
大豆栽培常見問題及其應對措施總結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