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國土部表示,在用地預審方面,對于新增產能的鋼鐵、煤炭項目,一律不再受理用地預審。對于尿素、磷銨、電石、燒堿、聚氯乙烯、純堿、黃磷等過剩行業新增產能以及未納入《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的新建煉化項目,一律不再受理用地預審。由此可見,政府干預下,磷銨去產能已是大勢所趨。小編認為,此項政策的公布,對于磷肥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不失為一重大利好消息。

開春以來,我國磷肥國內、港口價格走向,“一路跌勢”,行業參與人員對此多顯無奈,拿湖北地區55%粉狀磷酸一銨來說,2016年1月至今,其出廠價格由1850元/噸下滑至當前的1550元/噸,降價幅度在300元/噸,無獨有偶,湖北地區64%顆粒磷酸二銨,2016年1月至今,其出廠價格由2450元/噸下滑至當前的1950元/噸,降價幅度在500元/噸,廠家產銷基本處于成本倒掛狀態。究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比如終端糧食價格偏低、今年出口總量同比下滑明顯、原料硫磺、磷礦石價格也呈下滑走勢、宏觀經濟形勢低迷等等,但最重要的形成因素還是國際、國內磷銨產能嚴重過剩。
回顧2015年1-9月份,國內磷肥市場異�!盎鸨�,國內磷肥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財政報表中,其磷肥板塊所帶來的實際經濟效益功不可沒。但行至年底至2016年當前,磷肥市場卻出現截然不同于之前的低迷行情,小編認為,高產能下,出口量的急劇下滑,也是其主要構成因素之一。2015年化肥領域首次實行全年統一關稅,這對于肥料市場的沖擊可想而知,我們不否認市場存在部分“炒作”因素,但是至少在上半年,出口政策層面的放寬,出口總量同比增幅顯著,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產能過剩所凸顯的矛盾問題,但伴隨行業發展,人們對該政策的追捧熱情度逐漸降低,加之2016年我國磷肥主要進口國巴西、印度等地因種種原因,進口量不升反降,讓我國之前被暫時隱藏的供需失衡矛盾再次明顯起來。
綜上,我國磷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已迫在眉睫,而去產能過程中需要政府和市場“兩只手”,行業共期,雙方干預下,化肥市場盡快回歸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