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東農藥市場與使用管理經驗探討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9-19 9:57:00 |
為了整體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山東省各級農業部門建立農藥監管體系,完善法規制度建設,強化農藥監督檢查,嚴厲打擊農藥違法犯罪活動,推動低毒、生物農藥示范補助項目,啟動小宗及特色作物用藥登記補貼制度,公布病蟲草害登記農藥推薦名錄,提升農藥質量,控制農藥殘留,發布高風險農藥管理目錄,探索出一條適合山東農藥市場的生產、經營、使用管理的新經驗。 1 農藥行業現狀 山東省是個農藥生產、使用大省,總體上生產遠大于使用,生產量是使用量的4倍之多,具有生產企業多、登記品種廣、經營門店多、層次差別大、使用難管理的現象。 1.1 農藥生產現狀 山東省農藥定點生產企業265家,其中原藥定點生產企業55家,全省共有農藥登記證6,385個,原藥登記證495個。目前,原藥每年生產約25.0萬噸,其中,殺蟲劑約3.5萬噸,殺菌劑約0.5萬噸,除草劑約20.0萬噸。原藥銷售會隨著生產能力和市場需求有所變化,但大體保持穩定,每年銷售約22.5萬噸,其中,殺蟲劑約4.0萬噸,殺菌劑約0.5萬噸,除草劑約17.0萬噸。農藥制劑每年生產約51.5噸,其中,殺蟲劑約13.0萬噸,殺菌劑約5.5萬噸,除草劑約32.0萬噸。農藥制劑每年銷售約49.5萬噸,其中,殺蟲劑約12.0萬噸,殺菌劑約5.5萬噸,除草劑約30.0萬噸。 1.2 農藥經營現狀 山東農藥經營有多種模式,一是連鎖經營,二是企業直營,三是市縣鄉級農資店,層層批發。連鎖經營有縣域連鎖經營,主要是由政府主導,在縣(區)設立配送中心和連鎖店,連鎖店要從配送中心進貨,濱州市和威海市的部分縣區推行這種模式;連鎖經營還有企業組織連鎖經營,即是企業投資建設配送中心和連鎖店,如山東億嘉農化有限公司建立了這種模式。企業直營是企業直接向基層農資店,甚至農戶直接推廣銷售本公司產品,這種模式一般是由實力強大的公司組織。市縣鄉級農資店經營模式是常規銷售,層層批發,上一級負責下一級供貨。不管哪種經營模式,都要實行農藥經營告知制度與劇毒、高毒農藥實名購買制度,建立進銷臺賬,便于監督管理。 1.3 農藥使用現狀 目前,山東省每年農藥制劑使用量約12.2萬噸,折百4.2萬噸左右,平均制劑使用量約1.103 kg/耕畝,折百0.383 kg/耕畝。其中,殺蟲劑4.86萬噸,殺菌劑3.25萬噸,除草劑2.91萬噸,折百1.80萬噸。高、劇農藥使用量0.15萬噸(折百),占農藥總使用量4.2萬噸的3.6%。殺蟲劑農藥使用量較大,地區間因作物結構使用農藥差別較大。使用方式分標準化基地、農民合作組織、散戶農民等多種,標準化基地使用農藥一般是統一購藥、統一施藥,農民合作組織一般是統一購藥、分散施藥,農民一般分散購藥、分散施藥。受施藥方式多樣、施藥觀念傳統、施藥技術落后、農藥使用管理起步晚等因素影響,農藥使用管理比較難。 1.4 農藥管理現狀 目前,農藥管理在法律法規制度上基本能夠有法可依。但是,在體系隊伍建設、設備裝備、財政投入上不健全、無保障。山東省積極推動農藥監管體系建設,逐步形成了省、市、縣、鄉、村的五級監管體系。山東省農藥檢定所負責全省與農藥有關的全部業務管理和指導,受農業廳委托農藥執法;市級農藥監管機構有煙臺、淄博、聊城、臨沂、濱州五市獨立農藥檢定所,濟南、青島、濰坊、德州、威海、東營、萊蕪七市掛靠農業執法隊的農藥檢定所,泰安、菏澤、濟寧、棗莊、日照五市與其他業務站合署的農藥檢定所;縣級農藥監管機構基本掛靠農業執法隊,有專人負責農藥管理;每個鄉鎮有專部門派3人,每個村有專門1人負責農藥管理。建立起自上而下業務指導,工作相互協調,職責屬地原則的體系隊伍,全省無縫隙地監管農藥生產、經營狀況和監測農藥使用動態,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起到積極作用。 2 完善法規制度建設 近兩年,山東省從強化農藥市場監管、探索農藥使用管理方面,完善法律制度建設,為監督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基礎和依據。2014年4月,山東省政府頒布實施《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規定》,規定要求實行劇毒、高毒農藥限制區域銷售、使用制度,實行農藥經營告知制度,實行低毒、低殘留農藥補貼制度,實行劇毒、高毒農藥實名購買制度,實行高風險農藥目錄管理制度。 2014年10月,山東省農業廳印發了《山東省農藥監督抽查管理辦法》、《山東省農藥經營告知管理辦法》、《山東省劇毒高毒農藥限制區域銷售使用管理辦法》和《山東省高風險農藥目錄管理辦法》等4個規范性文件,配套《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的具體落實。 2.1 農藥監管“兩項制度” 一是農藥經營告知公示制度。在一般農藥經營區域,農藥經營者應當向設區的市或者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農藥經營告知書》、農藥標簽、農藥購貨協議或者購貨憑證,設區的市或者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符合規定的農藥產品,發給《農藥告知名錄通知書》,向社會公示告知結果。農藥經營者不得經營未經告知公示的農藥產品,由設區的市或者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監管。二是劇毒、高毒農藥限制區域銷售、使用制度。市、縣(市、區)可以結合全市農作物布局和農藥使用情況,報當地人民政府批準,整建制禁止銷售、使用劇毒、高毒農藥。限制區域銷售使用管理的劇毒、高毒農藥品種有甲拌磷、甲基異柳磷、克百威、涕滅威、滅線磷、滅多威、氧樂果、水胺硫磷、硫丹、殺撲磷、溴甲烷、磷化鋁、氯化苦等19個品種。 2.2 高風險農藥目錄管理制度 高風險農藥是指對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存在著較高風險的農藥,主要包括經常發生藥害的、易發生人畜中毒的、易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或者其他需要進行重點監控的農藥。2015年10月,山東省農業廳按照規范程序征集信息,經過推薦、論證、評審、制定程序,發布第一期《高風險農藥目錄》,包括氯化苦、百草枯、2,4-滴丁酯、丁硫克百威、乙酰甲胺磷、樂果等23個品種。 3 推動項目制度實施 2015年1月28日,農業部通過《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方案》,要求控制農藥使用量,力爭2020年農藥使用總量零增長。山東省已經從2014年開始實施農業部低毒生物農藥示范補助項目,爭取省財政支持,啟動小宗作物登記用藥補貼制度,組織實施農藥使用安全風險報送,發布病蟲草害防治登記農藥推薦名錄。全方位多角度推動項目制度實施,落實農藥使用總量零增長行動。 3.1 低毒生物農藥示范補助項目 2014年選取壽光市、棲霞市,2015年選取了平度市、萊州市、沂源縣和章丘市作為實施縣區,根據當地的種植結構和規模,每個縣區建立3,000畝的蔬菜種植示范區或5,000畝的蘋果種植示范區,開展了低毒生物農藥補貼示范推廣。制定公開招標采購方案和低毒生物農藥名單,組織項目實施;為保證菜果質量安全,嚴格項目區農藥殘留檢測;回收低毒生物農藥包裝廢棄物,防止生態環境污染。 3.2 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示范縣項目 結合山東省農藥監督管理實際情況,兩年選擇了高毒農藥施用較多,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都較大的肥城、沂南、平原、莘縣、博興、滕州、巨野等7個縣(市)作為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示范項目實施單位,建立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網絡監管平臺,開展了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示范項目,實現“3個100%”的目標:銷售的高毒農藥100%來源可追溯、100%去向可跟蹤、100%質量有保證。 3.3 小宗作物和特色作物登記用藥補貼制度 根據《蔬菜及特色作物安全用藥行動計劃》要求,山東省積極開展在小宗作物和特色作物上的登記藥效試驗。2014年開展了在櫻桃、冬棗、姜(儲藏期)3個作物4種防治對象7種藥劑的聯合試驗工作;2015年開展了大櫻桃、蔥、姜、蒜、金銀花5種作物7種防治對象13種藥劑的聯合試驗工作。兩年從省財政爭取項目經費230萬元,用于補貼小宗作物和特色作物用農藥登記試驗。 3.4 農藥使用安全風險報送制度 自2014年5月,山東省組織開展農藥使用安全風險監控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加強組織協調,制定農藥使用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立農藥風險監測員隊伍,確定自上而下的報送制度,應對和處理農藥使用安全風險。兩年來,上報農藥藥害事故15起,抗性事件9起,安全生產事件2起,農藥殘留超標事件21起,涉及的農藥產品有2,4-滴丁酯、毒死蜱、涕滅威、百草枯、磷化鋁、克百威、乙酰甲胺磷等。 3.5 病蟲草害防治登記農藥推薦名錄 2014年5月,山東省廳發布《2014年山東省主要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登記農藥推薦名錄》,對用于防治糧食、蔬菜、水果、經濟四大類15種作物上易發生的88種病、蟲、草害的418個登記產品進行推薦,引導農藥生產企業生產低毒、低殘留、高效、優質農藥,指導農民科學準確選購農藥、合理使用農藥。《山東省主要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登記農藥推薦名錄》實行動態運行管理,根據當地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和使用農藥品種變化的實際情況,參照農藥登記和施藥技術新的發展趨勢,也可為應對病蟲草害的突發,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延續發布。 4 加強農藥監督管理 4.1 抓緊生產源頭管理 一是嚴厲查處和打擊非法窩點。每年根據全國和省農藥展會線索搜集的情況,組織對未辦理國家農藥生產規定手續非法窩點,擅自宣傳從事農藥生產的企業進行查處。二是重點監控“黑名單”企業。每年組織開展對農業部經過交叉檢查公布的“黑名單”企業,實施多頻次進廠抽查,市場凡見必抽,約談負責人等嚴厲監管措施。三是履行監督抽查制度。對全省農藥生產企業實施“綠牌”、“黃牌”、“紅牌”分類管理,根據社會調查、全國抽檢結果查詢等情況開展監督抽查。四是培育農藥“四培育”優秀企業和名牌產品。自2009年以來,先后開展了七屆全省農藥行業“四培育”評選活動,培育宣傳“十強”企業19家和“十大”名牌產品70個,扶強促弱,樹立起山東省農藥行業學習標兵。 4.2 強化經營市場監管 一是開展日常市場檢查。通過農藥法規和業務知識培訓,建立起省、市、縣、鄉四級農藥監管隊伍,開展日常農藥經營市場檢查工作。二是落實農藥監管“兩項制度”。至2015年底,全省現有高毒農藥定點單位1,015家,經營單位告知農藥產品128,052個次,對全省農藥經營市場無縫隙監管。三是開展專項整治活動。2014年,全省組織開展“農藥質量和使用監管安全百日整治行動”、打擊偽劣農資犯罪專項行動;2015年,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開展煙劑專項整治行動。四是開展農藥監督抽查。每年部、省財政投入300萬元,采取農業廳組織市級執法人員全省交叉抽查和各市農業局組織縣級執法人員自行抽查的兩種方式開展農藥監督抽查。五是聯合部門執法。2014年5月,山東省公安廳、農業廳聯合發布《關于打擊非法生產、銷售、使用農藥違法犯罪活動的公告》,依法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使用禁用農藥違法犯罪活動,主要針對禁、限用農藥和劇、高毒農藥。 4.3 探索農藥使用管理 為了解決農藥使用管理面對分散的農戶,困難較大的局面,我們通過3種方式開展了農藥使用管理。一是通過日常農產品監督抽查和例行監測,溯源尋查違規使用農藥情況,對重點事故地區的農藥進行抽查檢驗。二是開展“明察暗抽”制度,對重點區域重點農產品(如生姜、草莓、韭菜、蘋果等)公開了解農產品質量信息、農藥使用情況,在農藥使用季節安排農產品不公開抽查,對禁限用農藥超標嚴重地區的管理者進行約談。三是開展專項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活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涉及到種植管理、肥料使用等多個方面,農藥使用管理一般是針對特殊農產品如蔬菜、韭菜、水果等使用禁限用農藥,效果明顯。 4.4 打擊網絡虛假銷售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農藥監管的持續嚴打,農藥制假售假出現網絡化特征,呈現流動性、規模化。2014年11月,山東省農業廳印發《關于做好互聯網領域農藥打假工作的通知》,強化互聯網領域的農藥打假工作。通過農藥法律法規宣傳和網絡營造嚴打氛圍,有力震懾網絡銷售農藥行為,先后聯合公安、網絡信息部門追查處理了5起因在網上購買假劣農藥而造成嚴重損失的案件。 |
![]() |
![]() |
相關閱讀 |
國家特別管控這20種化學品,農藥生產企業必須注意! |
湖南農藥市場監管工作暴露出“六多”現象 |
山東農藥檢定所制定《高風險農藥名錄》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