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葡萄根瘤蚜危害特點及其防治技術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9-21 15:56:00
    

    葡萄根瘤蚜是葡萄上的毀滅性害蟲,是世界上第一個檢疫性有害生物,是葡萄生產的大敵。

葡萄根瘤蚜危害特點及其防治技術

    1 葡萄根瘤蚜的分布

    1.1 世界分布

    朝鮮、日本(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塞浦路斯、土耳其、俄羅斯、波蘭、捷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馬耳他、前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南非、澳大利亞、哥倫比亞、新西蘭、加拿大、秘魯、巴西、阿根廷。我國個別地區(煙臺、遼寧)

    1.2 國內分布

    1935年在山東煙臺發現并確認有葡萄根瘤蚜。新中國成立后,遼寧旅大、安東(丹東)、蓋平、興城:陜西的武功(楊陵)等地均有發現葡萄根瘤蚜的記錄,但真正被稱為疫區的是山東煙臺和遼寧興城等。

    陜西武功等地在發現葡萄根瘤蚜后,使用徹底砍伐葡萄園的辦法,消滅了葡萄根瘤蚜。文化大革命中,由于葡萄園遭到砍伐或發現根瘤蚜主動砍伐,葡萄根瘤蚜在文化大革命之后銷聲匿跡,即使在葡萄根瘤蚜國內最先發生的地方一煙臺,近二十幾年也沒有發現葡萄根瘤蚜的蹤影。

    由于近十幾年我國葡萄種植業的飛速發展。苗木、種條等進口和國內調運頻繁,2005年在上海市馬陸鎮、湖南省懷化地區(洪江市、會同縣、新晃縣)重新發現葡萄根瘤蚜。

    目前我國葡萄根瘤蚜的疫區是上海市馬陸鎮、湖南省懷化的洪江市、會同縣、新晃縣。

    2 寄主范圍及危害特點

    寄主范圍 此蟲為單食性,僅危害葡萄屬植物(葡萄及野生葡萄)。

    危害特點 葡萄根瘤蚜主要危害根部,也可危害葉片。歐洲系葡萄只有根部被害,而美洲系葡萄和野生葡萄的根和葉都可被害。須根被害后腫脹,形成菱角形或鳥頭狀根瘤,蟲子多在凹陷的一側(不在根瘤內部而在外部)。側根和大根被害后形成關節形的腫瘤,蟲子多在腫瘤縫隙處。由于根部養分被刺吸和受害,根系吸收、輸送水分和養分功能削弱,并且刺吸后的傷口,造成根系微生物的繁衍和侵入,導致被害根系腐爛、死亡,從而嚴重破壞根系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運輸,造成樹勢衰弱,影響發芽、花芽形成、開花結果,嚴重時可造成植株死亡。葉片被害后,在葉背面形成蟲癭(開口在葉片正面),阻礙葉片正常生長和光合作用。葡萄根瘤蚜危害根,造成根系的腐爛和死亡,是其毀滅性危害的原因。

    3 形態特征

    主要鑒定特征:此蟲的蟲態可分為完整生活史的蟲態、不完整生活史蟲態。

    3.1 完整生活史的蟲態

    越冬卵→干母(若蟲、無翅成蚜)→干雌(卵、若蟲、無翅成蚜)→葉癭型蚜蟲(卵、若蟲、無翅成蚜)→無翅成蚜根瘤型蚜蟲(卵、若蟲、無翅成蚜)→有翅蚜(性母)→性蚜(卵、成蟲)→越冬卵,以越冬卵越冬。

    3.2 不完整生活史的蟲態

    無翅根瘤型蚜蟲的卵→若蟲→無翅成蚜→卵,以一齡若蟲(或一齡若蟲和卵)越冬。

    3.3 卵

    葡萄根瘤蚜的卵有越冬卵、干母產的卵、干雌產的卵、葉癭型雌蟲產的卵、根瘤型雌蟲產的卵、產生有翅型蚜蟲的卵、兩性卵等類型,但形態上可以分為3個類型:(1)越冬卵。為性蚜交配后產的卵,比孤雌生殖的卵小。長約0.27毫米,寬約0,11毫米。呈橄欖綠色。(2)孤雌生殖的卵。包括干母成熟后產的卵(發育為干雌)、干雌產的卵(孵化后可以在葉癭內、也可以在根系上形成根瘤型)、葉癭型雌蚜蟲產的卵、根瘤型雌蚜蟲產的卵和產生有翅蚜的卵,基本一樣:長約0,3毫米,寬約0,15毫米,初產時淡黃至黃綠色。后漸變為暗黃綠色。不過,葉癭型的卵比根瘤型的卵殼較薄而且亮。(3)兩性卵。有翅蚜產下的大小兩種卵是有性卵,初產時為黃色。后呈暗黃色,大的為雌卵,長約0.35~0.5毫米,寬約0,15-0.18毫米,小的為雄卵,長約0.28毫米,寬約0.14毫米。

    3.4 干母

    越冬卵孵化后叫干母,只能在葉片上形成蟲癭。成熟后無翅,孤雌卵生,產的卵孵化后叫干雌。干母產的卵,孵化后的若蟲與葉癭型若蟲相似:成蟲與葉癭型無翅成蚜一致。

    3.5 葉癭型蚜蟲

    卵,長約0.3毫米。寬約0.15毫米,初產時淡黃至黃綠色,后漸變為暗黃綠色。不過,葉癭型的卵比根瘤型的卵殼較薄而有亮。若蟲。在葉癭內孵化的卵發育的若蟲,與根瘤型類似,但體色比較淺。葉癭型無翅成蚜。體近于圓形,無翅,無腹管。體長0.9~1.0毫米,與根瘤型無翅成蚜很相似,但個體較小,體背面各節無黑色瘤狀突起,在各胸節腹面內側有一對小型肉質突起;胸、腹各節兩側氣門明顯;觸角末端有刺毛5根。

    3.6 根瘤型蚜蟲

    卵,長約0.3毫米,寬約0.15毫米,初產時淡黃至黃綠色,后漸變為暗黃綠色。若蟲。共4齡。1齡若蟲橢圓型,淡黃色;頭、胸部大,腹部小;復眼紅色;觸角3節直達腹末,端部有一感覺圈:2齡后體型變圓,眼、觸角、喙及足分別與各型成蟲相似。無翅成蚜。體呈卵圓形,長1.15-1.50毫米,寬0.75~0.9毫米。淡黃色或黃褐色,無翅,無腹管;體背各節具灰黑色瘤,頭部4個,各胸節6個。各腹節4個,胸、腹各節背面各具1橫形深色大瘤狀突起:在黑色瘤狀突起上著生1-2根刺毛;復眼由3個小眼組成:觸角3節,1、2節等長,第3節最長,其端部有1個圓形或橢圓形感覺器圈,末端有刺毛3根(個別的具4根)。

    3.7 有翅蚜(有翅產性蚜,性母)

    卵,是根瘤型雌蟲產的卵,與根瘤型的卵沒有區別。若蟲。初齡若蟲同根瘤型的初齡若蟲一樣,但2齡開始有區別。2齡時體較狹長,體背黑色瘤狀突起明顯,觸角和胸足黑褐色;3齡時,胸部體側有黑褐色翅芽,身體中部稍凹人,胸節腹面內側各有1對肉質小突起,腹部膨大。若蟲成熟時,胸部呈淡黃色半透明狀。成蟲,體呈長橢圓形,長約0.90毫米,寬約0.45毫米,復眼由多個小眼組成,單眼3個,翅2對。前寬后窄,靜止時平疊于體背(不同于一般有翅蚜的翅呈屋脊狀覆于體背);觸角第3節有感覺器圈2個~1個在基部近圓形,另1個在端部長橢圓形;前翅翅痣長形,有中脈;肘脈和臀脈3根斜脈。后翅僅有1根脈(經分脈)。

    3.8 性蚜

    卵,有翅蚜產下的大小兩種卵是有性卵,初產時為黃色,后呈暗黃色;大的為雌卵,長約0.35-0.5毫米。寬約0.15~0.18毫米,小的為雄卵,長約0.28毫米,寬約0.14毫米。有性蚜的若蟲階段是在卵內完成的,孵化后直接是成蟲。雌成蚜體長0.38毫米,寬0.16毫米,無口器和翅,黃褐色,復眼由3個小眼組成;雄成

    蚜體長0.31毫米,寬0.13毫米。無口器和翅,黃褐色,復眼由3個小眼組成;外生殖器孔頭狀,突出于腹部末端。雌雄性蚜交配后產越冬卵。

葡萄根瘤蚜危害特點及其防治技術

    4 傳播途徑

    此蟲有5種傳播方式:

    (1)通過苗木、種條,遠距離傳播(隨帶根的葡萄苗木調運傳播,在完整生活史的地區,枝條往往附著越冬卵。隨種條調運傳播);

    (2)此蟲通過爬出地面,再通過縫隙傳染給臨近植株;

    (3)有翅蚜和葉癭,隨風傳播;

    (4)通過水,隨水流傳播;

    (5)帶根瘤蚜的物體(如土壤等),通過運輸工具、車輛、包裝傳播。

    5 檢測方法

    檢驗方法分為兩類:苗木產地檢驗和苗木(和種條)的檢驗。

    5.1 田間檢驗

    包括地上部檢驗和根系檢驗。

    (1)地上部的檢驗,應包括春季檢查葉片上是否有蟲癭(歷史上沒有報道我國的葡萄根瘤蚜能形成蟲癭,所以此項檢測暫時可以省略)、根系檢查。

    (2)根系檢查。①取樣時間,是在收獲前1個月至整個收獲季節(一般6月中至9月,是最好的取樣時間);②取樣方法:以出現衰弱信號時的植株(單個或一片)為主,結合其它取樣方法(例如5點取樣)。取樣時以植株周圍半徑為1米以內,深度為10-35厘米的根系與根系周圍的土壤;樣品中以須根為主,應包括直徑為2厘米左右的粗根和半千克到1千克的土壤。③檢測:肉眼和鏡檢(解剖鏡或制片鏡檢)。檢測根系是否有受害的典型癥狀:須根菱形(或鳥頭狀)根瘤、根部根瘤等;放大鏡或解剖鏡檢查根部,是否有各蟲態的蚜蟲;土壤用水泡,檢測水中漂浮物是否有蚜蟲。發現可疑物,需要進一步檢驗時,可以制成玻片。

    5.2 苗木(和種條)的檢驗

    苗木或種條,按一定比例抽樣;檢查時,要注意苗木上的葉片是否有蟲癭、枝條上是否有蟲卵、根部(尤其須根)有無根瘤,根部的皮縫和其它縫隙有無蟲卵、若蟲等。

    6 檢疫措施和防治方法

    葡萄根瘤蚜是我國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雜草名錄》中規定的二類危險害蟲和全國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并且是中俄(中方提出)、中匈、中朝、中南、中羅植檢植保雙邊協定規定的檢疫性害蟲,應嚴格施行檢疫。

    6.1 檢疫措施

    應包括田間檢疫、苗木和種條的檢疫。建議:經過檢疫的苗木和種條,消毒后調運,尤其是國內各地區之間的調運。

    6.2 防治方法

    首先是嚴格檢疫措施,防止此蟲的傳播:其次是苗木調運前和栽種前,進行消毒處理;再者是,疫區以栽種抗蟲砧木嫁接苗,結合藥劑防治等綜合措施。此外,沙土地對葡萄根瘤蚜生長不利,疫區的沙土地育苗是防治方法之一。

    6.3 苗木、種條的消毒方法

    (1)有機磷農藥消毒:①辛硫磷處理:使用50%辛硫磷800-1000倍液,浸泡枝條或苗木15分鐘,撈出晾干后調運(調運前或苗木調運到目的地后處理后栽種)。②敵敵畏處理:使用80%敵敵畏600-800倍液,浸泡枝條或苗木15分鐘,撈出晾干后調運(調運前或苗木調運到目的地后處理后栽種)。

    (2)溴甲烷熏蒸處理:在20-30℃,每立方米的使用劑量為30克左右,熏蒸3-5小時,有條件時可使用電扇或其它通風設備增加熏蒸時的氣體流動。溫度低時可以提高使用劑量;相反,溫度高時減少劑量。

    (3)溫水處理:水的溫度在52℃~54℃下,浸泡枝條、根系5分鐘。最好先在43-45℃的水中浸泡20-30分鐘,然后再用52℃~54℃水處理。

    7 防治葡萄根瘤蚜的策略

    葡萄根瘤蚜是葡萄上毀滅性害蟲。根據世界上100多年的防治經驗,作者建議我國葡萄根瘤蚜的防治,在充分了解其分布的基礎上,應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

    (1)對于零星發生,以砍伐葡萄、結合藥劑防治,堅決消滅。

    (2)對于分布比較廣泛的地區(疫區),可以采取逐步消滅、或采取綜合性措施控制危害的策略。但是。不管采取那種策略,嚴格檢疫、禁止苗木外運、運輸工具的消毒等,是防治葡萄根瘤蚜的基礎。

    (3)如果分布廣泛,消滅的成本非常昂貴,有時政府和農民沒有能力承擔。如果采取逐步消滅策略:首先使用藥劑控制種群密度,然后有計劃有步驟的砍伐葡萄,砍伐后種植其它作物。不要種植葡萄屬植物。如果在這個地區重新種植葡萄,應選擇以前沒有種過葡萄的、并與疫區地塊有一定距離的地塊。

    (4)疫區的綜合性措施。全部種植用抗性砧木的嫁接苗木、根據發生規律使用藥劑防治地上部害蟲(有翅蚜、性蚜、蟲癭等)和防治地下部(根瘤)的蚜蟲、結合栽培措施(如灌水等)防治、沙土地育苗等。對于藥劑防治,可以選用辛硫磷、阿維菌素、氯化苦、六氯丁二烯等處理土壤。

    (5)對于非疫區,采取檢疫、不從疫區調運苗木、苗木的處理和消毒、種植自根苗木等措施防止葡萄根瘤蚜傳人和發生。

相關閱讀
茴香菌核病害的癥狀及藥劑防治法
早姜栽培注意事項
上海青黑腐病的癥狀表現、發生規律及防控方法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