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肥推廣應用進入爆發臨界點,這75家機構結盟準備干啥?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9-26 8:38:00 |
化肥農藥要大幅減少,唯獨它不僅不能減,還要強化“戲份”擴大使用。它就是中微量元素肥料。 今日上午,湖北武漢,在國內知名的中微量元素研究機構——從事中微肥研發40余年的華中農業大學, 75家涉農機構正式發起成立中國中微量元素及肥料產學研創新聯盟,并同期成立聯盟專家委員會。 聯盟由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家委員會、中國化工報社《農資導報》等32家科研院所和媒體單位,以及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迪斯科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綠色農華植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山東甕福金谷化肥有限公司、龍燈作物科技有限公司、諾普信等43家肥料企業聯合發起。華中農業大學原副校長王運華教授出任聯盟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張福鎖教授擔任聯盟專家委員會主席,來自中國農科院、中國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共計24名權威學者組成了聯盟專家委員會。 聯盟依托華中農業大學開展工作,而華中農業大學早在40年前就展開了中微肥的研究。華中農業大學原副校長王運華教授1975年在國內首次發現了棉花“蕾而不花”的秘密在于缺硼,此后,國內對中微量元素的研究逐漸升溫。華中農業大學副校長姚江林介紹,40年來,華中農業大學在中微肥領域組建了一支比較大的科研隊伍,在棉花、油菜、小麥、柑橘等上相繼取得一批領先的成果。王運華也認為,目前國內在中微量元素研究上整體水平是較高的,企業和科研單位合作,有利于研究成果加快物化為生產力。 一直以來,氮磷鉀一統天下,中微肥被視為“小字輩”,但形勢正在改變。中國化工報社社長崔學軍表示,實現化肥零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要做好中微量元素與大量元素氮磷鉀之間的協同配合。“發起聯盟的目的,就是要幫助中微肥前沿科技找到產業化入口。”崔學軍說。 中微肥分量雖輕,地位卻重。中微量元素不僅在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上發揮四兩撥千斤的重要作用,而且許多作物病害也是因中微量元素缺乏而造成。研究還表明,作物中微量元素缺乏,還會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和畜禽健康。但與中微量元素重要地位不相稱的是,目前耕地缺乏中微量元素現象極為突出。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的數據,全國有半數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在臨界值以下。與此同時,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王朝輝介紹,在人體最缺的7種礦質元素中,硒和鋅被認為是生命的保護神,但調查顯示,全國小麥鋅含量平均只有30.7mg/kg,低于人體健康要求的40-60 mg/kg,,全國63%的小麥屬于缺硒狀態,水稻含硒量也不樂觀。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家委員會李燕婷說,造成農田土壤缺乏中微量元素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過量使用氮磷鉀,由此引發元素拮抗,進而影響了作物對中微量元素的吸收;二是大量使用氮磷鉀而有機肥使用不足,導致土壤大中微量元素不平衡突出;三是高產優質品種大面積推廣,加劇了大中微元素之間的失衡。 中微量元素的研究和推廣大有可為。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照順認為,世界先進農業國家的經驗表明,中微量元素的科學使用是提升肥效和作物品質的重要手段,鑒于中國國情和肥料發展水平以及農業從業人員現狀,在常規復合肥中添加中微量元素是非常適合當下的選擇,前景廣闊。 事實上,中微量元素的推廣應用已經進入了爆發的臨界點。據來自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的保萬魁介紹,截至到9月,全國在冊登記的肥料產品中,涉及中微量元素的登記數量達到11747個,占肥料登記總數的70%,這充分說明中微肥發展勢頭非常迅猛。 |
相關閱讀 |
德江農業園區 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95%以上 |
中科院“兩學一做”黨員調研實踐活動走進金正大 |
永安市開展水肥一體化技術培訓會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