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辣椒爛果什么病,該如何防治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9-28 14:33:00 |
辣椒栽培已成為我國部分縣、市主導產業,而椒農在辣椒爛果病癥甄別上舉棋不定,很難達到對癥治療的效果,損失普遍嚴重,下面介紹主要癥狀及防治: 1 炭疽病爛果 1.1 病害癥狀 炭疽病爛果除真菌侵染外,種植密度大、氮肥過量、高溫、高濕、管理粗放等均易加重該病的流行。果實染病后病斑為圓形,褪綠色水浸狀斑點,變成褐色斑點,中間淡灰色,呈近圓形輪紋斑,后期病果感病處呈黑褐色,且干枯。 1.2 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科學配方施肥,輪作倒茬,選用抗病品種,藥劑防治。此病害有潛伏期,發病后防不勝防,可采取25%防米西達懸浮劑1500倍液預防,有非常好的效果,也可用20%加收米水劑600倍液防治。 2 疫病爛果 2.1 病害癥狀 辣椒疫病是辣椒全生育期均可以感染的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原垣孢子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果實染病大多從果蒂開始,初期呈水浸狀不規則暗綠色軟果,后期果實呈褐綠色水浸狀圓形大病斑,病菌可周年侵染,借助雨水、灌溉水傳播。發病適宜溫度25℃~30℃,濕度高于85%時易發此病。 2.2 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高壟栽培,清潔菜園,切斷越冬病殘體組織,氮、磷、鉀均衡施用。育苗時注意消毒及藥劑處理,藥劑防治用72%霜疫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或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等噴施。 3 軟腐病爛果 3.1 病害癥狀 本病癥屬細菌性病害,借氣流、陰雨天傳播感染,軟腐病爛果多在果柄、萼筒周圍發生米粒狀水漬暗綠色病斑點,擴展后果內部腐爛,整個果實發軟,天氣干旱時形成白殼,只剩下果皮,對產量影響極大。 3.2 防治方法 用新植霉素8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2000倍液噴霧防治。 4 黑霉病爛果 4.1 病害癥狀 病原菌屬于弱寄生菌,借農事操作、空氣進行浸染,適宜發病溫度18℃~25℃,濕度90%以上,低溫或高溫、弱光是誘發黑霉病的最主要因素,整個果實部位均可發病,初期病部顏色變淡,果面漸漸收縮,軟腐,長出大量黑色霉層。 4.2 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高壟栽培,嚴禁大水澆灌。注意鈣肥的使用,藥劑防治可用50%多霉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45%特克多懸浮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5 日灼病爛果 5.1 病害癥狀 在高溫強光條件下果實直接面向太陽處易受灼傷,果面初期褪綠、失水、果肉變薄,繼而病部凹陷,果肉組織壞死,呈淺灰白色,病部容易感染病菌,生出褐色霉層或腐爛。 5.2 防治方法 結果期注意均衡供水,避免干旱,盡早封壟,增施鉀肥、鈣肥,促果實發育,可有效地減少該病的發生。 6 臍腐病爛果 6.1 病害癥狀 臍腐病多發生在有機肥低、重茬、鹽漬重的土壤,果實臍部受害后呈水浸狀病斑,逐漸轉化成暗褐色下陷,失水后收縮成皮囊狀,田間濕度大時,病斑處雜菌侵生后呈深褐色或深紅色霉狀物,使果實腐爛。 6.2 防治方法 均衡供水,增施有機肥,增強土壤通透力,科學施用氮肥,防止徒長和土壤鹽堿化,開花前后,葉面噴施1%美林鈣和0.1%氯化鈣,如病部被雜菌侵染,可參照黑霉病進行防治。 7 筋腐病爛果 7.1 病害癥狀 筋腐病在連續低溫、弱光照、過量施用氮肥等情況下易發生,植株體內多項微量元素缺失,糖分轉化不均勻造成筋腐病病果呈畸形變色,一般為褐色筋腐型條狀不規則病斑,病果果肉內可見褐色壞死性筋腐條紋,果肉逐漸腐爛惡臭。 7.2 防治方法 輪作倒茬,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配方施入氮、磷、鉀和微量元素,提倡高畦栽培及大水漫灌。 |
![]() |
![]() |
相關閱讀 |
預防獼猴桃春季凍害 |
荔枝粉筒胸葉甲的形態特征、危害癥狀、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 |
花生莖腐病的發病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