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密先正達克無蹤的營銷策略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9-30 10:11:00 |
克無蹤上市有40多年的歷史了,如今還是青春活力(編者注:其有效成分百草枯現已在國內禁用),馳騁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上,并且保持50%以上的市場份額,這是有它的原因的,研究它的營銷對國內公司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克無蹤的有效成分是百草枯,屬滅生性觸殺除草劑。與農達(草甘膦)相比,除草速度快,但不殺根。在國產百草枯上市以前,克無蹤的競爭對手是農達。但國產百草枯上市以后,克無蹤的主要競爭對手當然是國產百草枯,包括各種商標的百草枯。 克無蹤約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當時國人還沒有化學除草的意識,也沒有化學除草的技術,當然也沒有購買1升幾十元的農藥的能力,克無蹤在那時銷量很有限。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克無蹤有了較大的起色。至1998年時,克無蹤在中國的年銷售量達到了6,000噸,2007年更達到了10,000噸,成為各個百草枯公司琢磨的對象。 首先,克無蹤作為百草枯市場的領先者,把質量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有重大質量問題,撤換有關責任人。約在2002年,克無蹤的藥液顏色出現問題,瓶子也變形,廠長被撤,問題產品全部主動召回,保住了克無蹤的品牌形象。 克無蹤始終保持較少的產品品種,目的是保證每一個品種有足夠大的量,以產生規模效應,降低成本,保持成本領先。當然先正達公司還是推出了新品克瑞蹤(25%百草枯),想占領高端市場,在降低克無蹤成本時還能維持先正達的高端的形象,而克無蹤則主推大眾市場。 先正達公司推動百草枯生產國標化,目的是保證各個百草枯生產廠家的生產成本公平,從而使克無蹤的生產成本領先。克無蹤一直只提供1,000 mL和250 mL兩種包裝,雖然曾一度推出5 L裝,但因市場不大又退出。 在與農達競爭時,克無蹤主要在自己有優勢的市場上努力。克無蹤的優勢是快速除草、耐雨水沖刷、不小心噴到作物上不致作物殺死(安全),而這剛好是農達(草甘膦)的弱勢。因此克無蹤的主要市場是雨水較多的熱帶、亞熱帶地區(耐雨水沖刷)和蔬菜地(除草快)以及甘蔗、玉米等行間除草(安全)等。在中國是南方銷量大(雨水多,蔬菜多),北方銷量少。 斬草要除根,克無蹤不殺根,農達殺根,為什么農民還要選擇克無蹤呢?經調查,農民選擇克無蹤的原因是圖它的快。在泰國,克無蹤請一個短跑冠軍做廣告,目的就是要突出克無蹤的快。克無蹤原來的商標是彩虹,而現在克無蹤的商標是一個跑道。克無蹤的廣告語“安全除草,又快又好”,也是突出它的快。 在沒有國產百草枯時,克無蹤的定價主要是根據克無蹤的價值(給農民帶來多少價值)。在有國產百草枯時,克無蹤沒有輕易降價。先正達公司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價格競爭(大多數跨國公司均不愿意價格戰),因此先正達公司不會帶頭降價。 另外,克無蹤的品牌保證其價格可以高于其他產品(品牌),即使其成本比其他人低,這就是品牌的價值(品牌溢價)。為什么很多人要做品牌,就是這個道理。正所謂價格競爭是低級競爭,品牌競爭是高級競爭。 當然,也不是價格一點都不能降。克無蹤因競爭激烈,對零售商促銷時常常送8瓶(250 mL)/件(12升),其中3瓶是固定的,不管零售商一次進貨多少,另5瓶隨零售商進貨多少而定。這實際是降價,所以干脆真正降價,2006年克無蹤價格從3.6萬元/噸(即千升,下同)降至3.3萬元/噸。今年則因成本原因,價格從3.3萬元/噸升至3.5萬元/噸(4月)至3.6萬元/噸(7月)。 克無蹤在國產化以前的銷售渠道是:進口商—省級經銷商—市縣級批發商—零售商—農民。國產化以后(2000年)的渠道是:省級經銷商—市縣級批發商—零售商—農民,少了進口商一個層級,一個省的省級經銷商一般只有一個。2003年(百草枯競爭異常激烈)后的渠道是:區域平臺(輻射幾個省)—市縣級批發商—零售商—農民,平臺其實就是代理商或配送商,代發貨、代收款,這樣渠道又減少一個層級。很明顯,渠道是越來越短。 不管是哪一層級,都幾乎只做配送,市場開拓工作主要還是由先正達公司的業務人員來做。省級和市縣級批發商是有選擇的,一般選擇有實力和較合作的批發商。在零售商這一層級,基本上沒有定點,誰要進貨都可以。也正因如此,零售商抱怨先正達公司對市場保護得不好,使他們沒錢賺,先正達公司則在這方面沒什么作為。即使這樣,零售商還是要賣克無蹤。沒辦法,農民要啊。 在有國產百草枯之前,克無蹤的競爭對手是農達。因克無蹤與農達的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只要對農民講清楚,農民該用什么還是用什么。如菜農是堅定地用克無蹤,盡管農達也曾做菜場的工作,但無效果,因為農民圖快。先正達業務人員所做的工作主要是示范。那時克無蹤的競爭對手除了農達還有鋤頭。通過示范,農民知道了化學除草非常省事,很快接受克無蹤。 但有了國產百草枯以后,競爭的格局完全變了,克無蹤不再把農達視為主要的競爭對手(農達在有了國產草甘膦以后也不把克無蹤視為競爭對手)。克無蹤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國產百草枯,包括各種品牌的百草枯。克無蹤與國產百草枯的區別很難說清楚,不像克無蹤與農達的區別那么大。 克無蹤通過示范開拓的市場很快被國產百草枯占領,推廣工作成效有限,因此克無蹤的銷售主要通過提高零售商的積極性,即提高零售商的利潤。零售商進貨可以得到3~8瓶/件的贈送,批發商一次進貨較多的可以得到額外獎勵,年底還有返利。此策似乎效果不錯,不但保住了份額,還有所增長。相信今后先正達還會延續這一政策。 因國產百草枯品牌很多,其中不乏質量較差的產品,這些產品影響了國產產品的形象。經過幾年的競爭,最早倒下去的質量差、價格低的百草枯。克無蹤則一直保持質量不變,并在宣傳資料中不斷提醒農民克無蹤的質量。 縱觀克無蹤的這幾年經營歷史,有幾點大的策略值得重視:① 保證質量,維護克無蹤的品牌形象和價值。② 縮短渠道,增加自己和渠道利潤。③ 保證批發商和零售商的利潤,提高他們的積極性。④ 強化百草枯國標的執行,增加競爭對手的生產成本,或者說相對降低自己的成本。 百草枯經過這幾年的競爭,格局已經相對穩定。但也還是有機會爭取,這要看誰的營銷策略更優,成本更低,誰更努力。 |
![]() |
![]() |
相關閱讀 |
戊唑醇對于葡萄炭疽病出現抗性變化 |
植保市場誰是植調劑的競爭對手? |
禁用百草枯后,紅太陽、山東科信為何走到了一起?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