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肥企業群雄逐鹿,進入勝負難分的‘春秋時代’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9-30 16:55:00 |
因為化肥零增長政策的實施,中微量元素肥料領域迎來了發展機遇期。中微肥產業也進入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就是:“當前,國內中微肥企業群雄逐鹿,進入勝負難分的‘春秋時代’。” 中微肥企業如雨后春筍 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指出,21世紀以來,中國中微肥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除傳統的單質中微肥外,含中微量元素的復合肥、BB肥、水溶肥、液體肥、葉面螯合肥等新型產品類型也越來越多。生產企業仍以中、小型為主,但近年來,許多大型復合肥生產企業開始根據土壤、作物和市場的需求重新調整配方和生產工藝,添加鎂、鋅、硼等中微量元素的新產品。多元、全元復混肥料的研制開發成為中微量元素肥料研究的重點。 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產品經理朱菜紅指出,中國已經充分重視到中微量元素肥發展的重要性,從政策的制定到企業的不懈堅持,都將對世界中微量元素肥的發展帶來巨大影響。從2005年開始,中微肥產品數量呈井噴態發展。中微肥企業如雨后春筍,以微肥企業為主,多集中在山東、河南、陜西等地,已成為技術推廣主力軍。目前中微肥正式登記證數量已超過臨時登記證,中微肥市場進入“春秋時代”。 朱菜紅告訴記者,就產品類型而言,目前國內中微量元素肥料登記產品以粉劑和水劑為主,葉噴施用面積快速擴大,顆粒劑基施逐漸得到重視。產品從無機鹽、有機酸鹽到螯合態微肥,產品訴求已經進入高穩定性、安全性、高效化發展階段。 綠色農華肥料研發中心主任程光明表示,目前中國耕地的情況是:總體上中低產田依然占較大比例,土壤里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依然十分普遍,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應用水平仍然很低。這導致土壤里的中微量元素只出不進,中微量元素缺乏狀況日益加重,土壤營養失調。該公司把中微肥當做非常重要的特種肥版塊,包括建立大型生產基地,也聯合目前國內優秀的中微量元素肥料企業形成戰略聯盟或達成技術合作,共同推進產業的發展。目前為止,已在市場上已經推出了不少中微量元素的產品,包括微量元素基施的復合產品,以及中量元素硅肥、鈣肥產品等。經過兩年多的發展,這些產品在市場上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我們公司非常重視創新,雖然進入中微量元素肥料領域的時間還比較短,但我們已經深刻地意識到此領域的重要性,將來會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我們對《農資導報》建設中微肥創新聯盟的工作一直是高度關注并且參與其中,希望中微肥領域大有收獲。”程光明表示。 四大問題需要重點關注 目前,國內中微量元素肥料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中,同時也存在各種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解決。 一是產品研發力度不夠。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郭延亮表示,國內鎂肥產業尚未起步。與大化肥系統化發展相比,目前國內中微肥產業發展不系統,呈碎片化。以該公司生產、研究和應用最多的鎂肥為例,盡管國內缺鎂現象常見,但由于對缺鎂認識度不高,很少針對性解決,導致國內含鎂肥料施用量很少。而在歐洲鉀鎂肥是很重要的肥料品種,硫酸鎂用量達到60萬噸/年,復合肥中加鎂非常常見。 郭延亮還指出,在不同地區,作物對中微量元素的需求也有差異,需要具體情況具體應對。某些作物對某一或某幾種中微量元素更敏感,更容易缺乏。例如在南方地區缺鎂現象比北方更嚴重;香蕉、甘蔗比其他作物對鎂更敏感,缺素癥狀更容易看到。 “由于過去對中微肥的忽視,盡管個別中微量元素對應的中微肥得到了適當施用,不過規模不大,認識不夠,發展非常不平衡。”郭延亮表示,為了深入認識鎂以及其他中微量元素對作物健康生長的作用,在中國農大張福鎖教授指導下,該公司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共建國際鎂營養研究所,以鎂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時輻射其他養分研究,促進植物營養知識的傳播、應用及技術轉化。未來該公司將重點推廣鉀鎂肥和鎂肥等產品的應用。 朱菜紅也表示,微量元素型產品豐富,中量元素型產品相對較少;肥料品種以復配型產品較多,真正新型肥料型品種較少。含有中微量元素的復合肥主要有摻混肥料、復混肥料和水稻苗床調理劑,復合肥中添加中微量元素的種類和劑量不科學,添加比例非常低,具有盲目性。目前對中微肥研究多停留在肥料效果層次,較少深入機理研究,不利于對作物需求展開針對性的產品研發。中微肥基本覆蓋所有農作物,但尚需發掘深度。 二是螯合劑的研發迫在眉睫。史丹利負責人表示,國產中微量元素肥料種類以多元素的為主,而進口的以單一元素的和螯合態的居多。國內中微肥產品組分難以體現作物、土壤、種植制度的差異,而偏重于追求養分種類的全面,產品中養分比例設計缺乏嚴格的科學性。 這位負責人指出,中微量元素拮抗問題是關系到多元復合肥肥效的關鍵問題。現有的中微量元素肥料一般都加入可溶性無機鹽,由于各元素的拮抗作用會大大降低肥效,影響了植物的吸收效果。美國等發達國家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檸檬酸等螯合劑,有效防止了拮抗作用,但EDTA成本高,不適合中國國情,因此研究開發適合中國國情,價廉質優的螯合劑是中微量元素肥料研究的一個方向。 三是各方面需協調配合。程光明表示,首先,中微量元素產品雖然受到了行業的重視,但國內對中微量元素產品的研發和技術運用缺乏系統性。肥料的施用與土壤、作物、氣候、水分等因素密切相關,一片土地缺乏哪種元素基于對土壤數據的調查,但中國目前對土壤數據的調查工作還不夠系統、深入。雖然國內的測土工作已開展多年,但由于農作物的種植沒有計劃性,幾乎完全是市場化的,不同作物對不同種類元素的需求、吸收程度不一樣,多年前的測土數據對后期土壤是否依然適用值得懷疑,準確性、時效性都得不到保證。其次,由于測土工作不是公益性的,作為企業很難得到各個地方的測土數據,我們能夠獲得的信息不夠全面,而且作為企業很難自己開展土壤數據調查。“因此這個問題不是企業層面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政府及各方力量的協調配合。”程光明呼吁道。 史丹利負責人也表示,中國土壤情況千差萬別,單憑某個企業或者某些企業聯合的力量,只能解決局部的土壤缺素情況。這些需要國家出資,對土壤進行普查,然后資源共享,讓企業和農戶更有針對性推出產品、使用產品,這樣才能促成資源的充分利用。 四是“缺啥補啥”這種說法并不科學。程光明表示,肥料的施用講究平衡性,即“平衡補缺”。現在行業中有一種說法叫做“缺啥補啥”,但他認為這種提法并不科學。 培育好市場者得天下 他的理由是:“缺啥補啥”后土壤中會增加缺乏的元素,但作物是否能吸收、吸收率如何是值得考究的,這個需要業內人士在產品的研發上進一步技術創新。目前國內也有一些專家研發了液相螯合技術和固相螯合技術,目的都是為了讓中微量元素不沉淀,更容易被吸收、活性更高。他希望一些企業不要急著推廣新產品,要把技術儲備做到位才能為農民帶來切實的利益。 在復合肥中添加微量元素,很多企業都在這么做。該公司有一個戰略產品是和華南農大合作的液體懸浮肥,將大中微量元素和有機質相結合,這是綠色農華的戰略發展方向。 “液體肥符合國家水肥一體化的戰略目標。在固體的產品里面將中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復合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但如果只是把這些元素單純地加在一起,是否能達到預期的設計效果,是我們未來研究的重點內容。”程光明表示。 朱菜紅表示,企業是推廣中微肥的主力軍。企業不僅關注優質高效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更要注重展開以滿足作物需求為核心的研究和以提升農戶用肥技能為核心的專業培訓服務。這種情況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團隊和推廣人員不僅要懂產品,還必須在作物栽培技術和土壤管理上達到專業水平,具備優秀的終端和用戶培訓技能。 史丹利負責人也表示,史丹利作為復合肥行業領軍企業,始終堅持“創造美好農業”的理念,從根本上解決土壤健康問題和植物生長需求所需營養的科學解決方案。在中微量元素肥料推廣上更專業、更規范、更有執行力。該公司在保證肥料品質的前提下,更注重服務。該公司建設了專門的農化服務團隊,奔赴各地進行現場講解和指導,解決業務員、經銷商和農戶提出的問題。從前期的田間推廣示范,到后期的肥效跟蹤反饋,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好評。中微肥推廣必須產品和服務并重,必須讓消費者感到實實在在的效益。 “目前中微肥企業對用戶使用新型肥料的引導、培訓不到位,市場培育還不夠。我認為將來哪個企業把市場培育做得好,這家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力就會大大提升。所以后期綠色農華也會加強對用戶的培訓,發展自己的受眾群體。”程光明指出。 程光明告訴記者,隨著業界對中微量元素的重視,平衡施肥在企業間已經達成了共識。以前做大化肥的圈子和做中微量元素肥的圈子在交流上并不通暢,對于中微量元素的研究也是片面的、局部的,每個主體是相互割裂的。 “其實去年我們試圖在體系內做布局,但是由于我們介入中微量元素這個行業的時間很短,影響力和號召力有限,推進工作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覺得《農資導報》來組建中微肥創新聯盟非常必要。”程光明告訴記者。 程光明還表示,有了這個聯盟以后,大家可以通過交流達成合作,這對推進產業升級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是做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另外,中微肥創新聯盟成立以后,不僅是生產企業和銷售者的事情,還要把種植戶群體納入進來,甚至將作物科技產業體系的工作人員也拉進聯盟,使研發、生產、銷售、使用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才能達到農業轉型、肥料轉型、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共同愿望。 |
相關閱讀 |
西北地區用肥高峰期,復合肥報價仍以穩定為主開 |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將給化肥行業帶來怎樣的商機? |
尿素環保限產政策基本落地,今年冬天還會大幅限產嗎?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