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猝倒病的綜合防治技術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0-6 15:21:00 |
番茄猝倒病俗稱掐脖子病、小腳瘟,全國各地均有發生。該病主要危害幼苗或引起爛種,嚴重時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甚至使整個苗床的幼苗發病。該病的病原菌寄主范圍較廣,可引起茄果類、瓜類、十字花科等蔬菜的苗期病害,還能引起茄子、番茄、辣椒、黃瓜等果實的腐爛。 1 癥狀: 若在幼苗出土之前受害,則可造成種子、胚芽或子葉腐爛;若在幼苗出土后至3~4片真葉前受害,則是在靠近地面的幼莖基部出現水漬狀暗綠色病斑,繞莖擴展,似水燙狀,淺黃綠色,很快轉變為淡褐色,黃褐色,繼而病莖縊縮呈線狀,表皮脫落。因病勢發展迅速,故幼苗常在子葉尚未凋萎、仍然保持綠色時折倒,且貼伏于地面,故稱之為“猝倒”。拔出根部,可見表皮腐爛、根部褐色。在高濕的苗床上,開始只限于個別幼苗表現癥狀,幾天后便以此為中心向四周迅速蔓延擴展,形成一塊一塊的近圓形的病區。在低溫高濕條件下,病苗及其附近的土壤上會長出一層白色棉絮狀霉層。 猝倒病與立枯病的區別:早期患猝倒病的幼苗,在小苗尚未萎蔫時即倒伏在地,但子葉仍保持綠色,而立枯病的幼苗則表現為萎蔫,在枯死后甚至仍然直立;濕度大時,猝倒病的病菌在幼苗基部有白色絮狀物,而立枯病菌則為淺褐色蛛絲網狀霉層;在發病時間上,猝倒病一般發生在幼苗前期,尤以剛出土的幼苗發病多,而立枯病則發生較晚;在發病溫度上,15℃以下引發猝倒病,20~24℃易引發立枯病。 2病原: 病原是鞭毛菌亞門卵菌綱霜霉目腐霉屬的瓜果腐霉,此外刺腐霉、畸雌腐霉和終極腐霉也能引起苗期猝倒。病菌的菌絲體發達且多分枝,無色,無隔膜。孢囊梗分化不明顯,孢子囊著生于菌絲頂端或中間,與菌絲間有隔膜,有時為膨大的管狀,有時是不規則裂片(瓣)狀復合體,大小為24μm~62.4μm×4.9μm~14.9μm。孢子囊成熟后其上產生一排孢管,排孢管逐漸伸長,頂端膨大成球形的泡囊。孢子囊中的原生質通過排孢管流入泡囊內,在其中分化形成6~50個或更多的游動孢子。游動孢子雙鞭毛,腎形,在水中作短時游動后,鞭毛消失變成圓形的休眠孢子(靜孢子),休眠孢子萌發產生芽管侵入寄主。有性階段產生卵孢子,卵孢子球形、光滑,生于藏卵器內,直徑為13.2μm~25.1μm。病菌能營寄生生活,也可營腐生生活。病菌在15~16℃時繁殖較快,在30℃以上則生長繁殖受到抑制。 3 傳播途徑: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在條件適合時卵孢子萌發產生游動孢子或直接萌發產生芽管侵入寄主;病菌也能以菌絲體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起冬或在腐殖質中營腐生生活,次春產生孢子囊,繼而產生游動孢子侵入寄主;病菌腐生能力很強,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特別是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病菌主要借雨水、灌溉水、帶菌的堆肥、農具和農事活動傳播;病菌侵入寄主引發病害后,病部的病菌又可不斷地產生孢子囊,進行重復侵染;后期在病組織內產生卵孢子越冬。 4 易發病條件: 猝倒病的病菌生長的最適氣溫為15℃左右、最適土溫為10℃左右;若天氣長期陰雨或下雪、苗床的通風透光和保溫性能又不好,則導致苗床低溫高濕、日照不足,猝倒病發展極快,常引起成片死苗;苗床的地下水位高、播種過密、間苗或分苗不及時、土壤貧瘠、黏重及澆水過多等均易造成苗床過于悶濕,從而導致該病的流行;通風或覆蓋物的揭蓋不及時,容易導致苗床溫度的大幅度變化,也利于誘發猝倒病;幼苗出土后在子葉的養分已經用光、根系發育尚不完全、幼莖尚未木質化時抗病性最差,此時也最易發生猝倒病。 5 防治措施: 5.1 苗床的選擇:苗床宜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避風向陽、土質肥沃、疏松,且2~3年內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地塊。若使用舊苗床或溫室,必須進行土壤消毒或換無病菌的新土。具體消毒方法: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10g,加營養土40~50kg,拌勻后均勻撒在床面uk;也可按每平方米苗床用綠亨一號1g,對細土15~20kg,播種時三分之一下鋪,三分之二上蓋;或每平方米苗床用100倍液的福爾馬林250ml噴灑,或每平方米苗床用綠亨一號1g,兌水3kg,均勻噴灑于床面,再用薄膜覆蓋5~7d,然后揭膜翻床,2周后播種;或單用30%的苗菌敵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苗床用藥4g,兌營養土15~20kg,撒于苗床。 5.2 種子消毒: 5.2.1 溫湯燙種:將預浸后的種子置于52℃的熱水中恒溫燙種30分鐘,并不斷攪拌。 5.2.2 藥劑浸種:先將種子預浸3~4小時,然后用100倍的福爾馬林浸種15分鐘,取出用紗布蓋好悶2~3小時,清洗干凈,或用25%的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浸種4小時,沖洗干凈后催芽。 5.2.3 藥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1%的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的克菌丹(敵菌丹)可濕性粉劑,或50%的苯來特(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在拌種時種子和藥劑必須干燥。 5.3 培育無病壯苗:播前備足營養土,精細整地,施足無病菌的腐熟有機肥,澆足底水,底水宜打開水,以利提高地溫;播種不宜過密,播后蓋土不要過厚,蓋地膜;出苗前白天溫度25~28℃,夜間不低于20℃,出苗后及時揭膜通氣;控制苗床澆水,保持床面干燥;低溫寒潮天氣注意夜間保溫;及時放風,降低濕度;在連陰雨天,光照不足時,可人工補充光照;嚴防幼苗徒長,提高幼苗抗病能力。 5.4 藥劑防治:苗床發病后應在拔除銷毀病苗的基礎上,及時噴藥防治:可用25%的瑞毒霉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4%的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8%的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90%的疫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的普力克水劑400~600倍液、30%的土菌消水劑600倍液等,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噴藥時應注意噴灑幼苗嫩莖和發病中心附近的病土。嚴重病區可用上述藥物對水50~60倍液,悶拌適量細土或細沙均勻撒施于苗床內。 |
相關閱讀 |
地黃種植需要掌握哪些技術知識?怎么種好? |
挑選哪類花椒種子來育苗 |
棉花褐斑病有哪些癥狀?農戶們該怎么防治?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