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設施葡萄灰霉病的危害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控技術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0-12 11:55:00
    

    設施葡萄在調整葡萄產業結構,提高果品質量,豐富市場需求,促進果農增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廣大葡萄產業從業者及產業資本的青睞。近年來,太康縣出現了以楊廟鄉、常營鎮為代表的設施葡萄栽培集中區域,栽培面積不斷擴大。但因管理水平差異,特別是以葡萄灰霉病為代表的病蟲害防治方面,存在管控不到位,防治不及時而造成危害。葡萄的設施栽培與露地栽培環境不同,病蟲害的發生規律與露地條件下也有明顯的差異。若管理不當、防治不及時,設施內溫濕度適宜時,葡萄灰霉病發生非常普遍,成為設施葡萄栽培的主要病害,對葡萄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影響。對于鮮食葡萄,不但造成產量下降,而且會導致葡萄在儲藏、運輸過程中腐爛,造成損失。筆者調查發現,因栽培技術與管理水平不同,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是困擾設施葡萄栽培的一大難題。

設施葡萄灰霉病的危害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控技術

    1 危害癥狀

    葡萄灰霉病俗稱“爛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為灰葡萄孢。葡萄灰霉病是目前世界上發生比較嚴重的一種病害。發生危害包括3個關鍵時期,即花期、成熟期和貯藏期。若外界溫度、濕度適宜,灰霉病原菌通常在花期侵入,花穗多在開花前發病,花序受害初期似被熱水燙狀,呈暗褐色,病組織軟腐,表面密生灰色霉層,被害花序萎蔫,幼果極易脫落。果實近成熟期和貯藏期出現癥狀,果實腐爛,出現灰色的霉層,在所有貯藏發生的病害中,它所造成的損失最為嚴重。早春、低溫多雨氣候條件下,也侵染葡萄的幼芽、幼葉和新梢,使枝條枯死,造成損失。顯著特點是病組織上產生灰色的霉層,是識別、判斷灰霉病的典型特征。

    2 發病規律

    葡萄灰霉病菌主要以在秋季枝條上形成的菌核越冬,或以菌絲體在樹皮和休眠芽上越冬。越冬以后,翌年春天條件適宜時,菌核即可萌發產生新的分生孢子,新老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到花序上,在有外滲物作營養的條件下,分生孢子很易萌發,通過傷口、自然孔口及幼嫩組織侵入寄主,實現初次侵染。當外界條件15~20 ℃的適宜溫度下,侵染時間約15 h,溫度降低,侵染時間延長,水分相對濕度90%以上的條件下即可完成侵染過程,對葡萄生長、結果造成損害。

設施葡萄灰霉病的危害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控技術

    3 綜合防控技術

    葡萄灰霉病的綜合防控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加強果園管理,提高樹體抗病能力是防治的基礎,及時清除病原物產生源和傳播途徑是防治的關鍵,使用化學藥劑殺滅病菌,是防治灰霉病危害的必要措施。

    3.1 堅持檢疫制度

    設施果園建園時,對所選擇品種苗木從外地調運時,必須經過檢疫,不合格的帶病苗木要及時進行處理。

    3.2 選用合理的株行距及架式

    設施栽培環境條件不同與露地,栽植密度過大或架式不合適,會造成通風透光不良,低溫、濕度大時,非常有利于灰霉病的發生與傳播。目前,我國應用最廣泛的“V”形籬架,株距以0.6~1.2 m,行距以2.0~2.5 m比較適合設施葡萄栽培。

    3.3 強化生長期樹體管理

    生長期內,嚴格執行各項枝蔓、花果管理技術,及時綁蔓、掐心、去副梢及修整果穗,按照目標產量,嚴格控制留枝量,做到架面通風透光良好。

    3.4 均衡施肥

    根據土壤情況多施以腐熟農家肥為主的基肥,增施磷、鉀肥,補施硼鋅等微肥,控制氮肥施用量,加大有機肥、生物菌肥的施用量,改良土壤,增強樹勢。防止偏施氮肥,植株過密而徒長,影響通風透光,降低抗性。

    3.5 合理土壤濕度調控

    設施栽培完全避開了自然雨水,根據葡萄不同發育階段及天氣狀況,應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的方式進行供水。按土壤濕度要求,合理調節灌溉次數與灌水量,不可大水漫灌。

    3.6 空氣溫濕度的調控

    防治灰霉病的發生,做好設施內空氣溫濕度調控非常關鍵。灌溉后要及時通風,降低設施內濕度。下雨前要及時關閉所有通風口,避免雨水進入,增加設施內空氣濕度。晴天時應及時通風,確保設施內較低的濕度環境。若濕度過大,非常有利于灰霉病的發生與蔓延。白天使設施內溫度維持在32~35 ℃,空氣濕度控制在75%左右,夜晚設施內溫度維持在10~15 ℃,空氣濕度控制在85%以下,抑制病菌孢子萌發,減緩病菌生長,控制病害的發生與發展。

    3.7 清除病原

    修剪結束后,要及時將園內枝條、樹葉、病殘果清除出設施,集中處理。休眠期內噴施45%的結晶石硫合劑300倍液進行滅菌清園。生長期內,特別是低溫、陰雨天氣時要經常檢查病情,發現問題及時防治。

    3.8 化學防治

    在休眠期做好清園的基礎上,灰霉病化學防治時期要抓住花期前后、封穗期、轉色后3個關鍵期,特別是病菌初次侵染前,遇到低溫或陰雨天氣進行及時的化學防治非常必要。藥劑可選用40%嘧霉胺懸浮劑800~1 0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40%嘧霉百菌清500~800倍液噴施,每隔10~15 d噴1次,一般噴3~4次,即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由于病菌從葉片背面的氣孔侵入的特點,因此噴藥的重點是葉片背面,這是防治灰霉病發生行之有效的經驗。果實采收前可噴灑一些生物農藥,如60%特克多1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200倍液。

相關閱讀
扁豆黑斑病的特點及防治法
絲瓜開花常見病害介紹
花椰菜環斑病該怎么防治?具體措施有哪些?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