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聚磷酸銨能否逐漸取代傳統磷肥?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0-17 9:23:00 |
長久以來,大量的水不溶性磷肥對耕地造成不同程度傷害。作為擁有完全溶解、高相容性兩大優勢的農用聚磷酸銨,這兩年逐漸成為液體肥料的重要基礎原料和主要品種。在化肥零增長和土地修復的大背景下,聚磷酸銨能否逐漸取代傳統磷肥——磷酸一銨、磷酸二銨,一直是各方熱議的焦點。 什么是聚磷酸銨?其在農用領域有何特點?此類產品要如何真正落地,進入農資流通主渠道?當下,國內聚磷酸銨發展還有多少路要走?10月15日,在由中華合作時報社、中國農資傳媒主辦,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中國農用聚磷酸銨液體肥料產品應用研討會” 上,業內專家給出了解答。 利用率提高二倍 從磷銨到聚磷酸銨 聚磷酸銨,又稱多聚磷酸銨或縮聚磷酸銨,簡稱APP,是一種含氮、磷的聚磷酸鹽,按其聚合度大小,可分為低聚、中聚、高聚3種。其聚合度越高,水溶性越小。 農用聚磷酸銨多為短鏈低聚多聚磷酸銨,在技術層面,聚磷酸銨完全溶解,且相容性好,不易與土壤溶液中的鈣、鎂、鐵、鋁等離子反應使磷酸根失效,并具有螯合金屬離子的作用,可以提高諸如鋅、錳等微量元素的活性。業內專家指出,農用聚磷酸銨能將磷元素有效利用率自18%提高至33%。 國內知名的中微肥專家、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吳禮樹曾指出,聚磷酸銨有助于推進農業平衡施肥,提高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聚磷酸銨既是養分,又可做螯合劑,可以活化添加到復合肥中的中微量元素,也可激活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實現了肥料助劑營養化。” 當下,固態聚磷酸銨正逐漸替代復合肥中的傳統磷銨(磷酸一銨、磷酸二銨),而作為優異的水溶肥原料,其顯著的提升了國產水溶肥、液體肥的質量水平。例如,以聚磷酸銨為主要磷源,與其它的氮肥、鉀肥、中微量元素、生物發酵液、腐植酸、氨基酸等復配而成的有機、無機液體復合肥料在我國逐漸增多。 國際植物營養研究所中國西南區副主任涂仕華介紹,從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在美國聚磷酸銨是主流的磷肥品種,聚磷酸銨液體磷肥占液體磷肥使用量的17%。有業內專家預測,聚磷酸銨在我國發展潛力巨大,五年內,聚磷酸銨的市場規模有望迅速攀升到100萬噸。 磷肥“換代” 逆襲之路還有多遠? 專家指出,聚磷酸銨的出現拓寬了水溶肥、液體肥在原料和產品上的新思路。對行業而言,我國磷資源儲量較大,對聚磷酸銨的高效開發,將有助于實現我國磷資源精細開發和生態、循環發展戰略。然而,農用聚磷酸銨在生產工藝、市場定位、應用前景和推廣模式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在生產工藝方面,美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針對農用聚磷酸銨進行開發,與美國的濕法磷酸制取聚磷酸銨相比,大部分中國企業沒有成本優勢。目前,中國能夠生產聚磷酸銨的企業逐漸增多,但大都是用熱法磷酸制取,而后者每噸生產成本比美國的濕法工藝高出60%-70%。 “濕法磷酸制取取代熱法是未來趨勢。”四川大學化工學院教授王辛龍指出。 王辛龍認為,相對于技術和研發,農用聚磷酸銨推廣難度更大。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張承林也表示,推廣是關鍵問題。“如何滿足市場需求,讓農民相信其效用很關鍵。” 張承林指出:“田間‘半小時’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幫助農民找到種植問題所在,并讓其看到切實效果。農民現在對新興的肥料使用心態謹慎,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所以要做好技術營銷,示范和觀摩仍然是新型肥料推廣的法寶。” 聚磷酸銨液體肥運輸成本和時效性是限制其發展的關鍵因素。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何光亮認為,國內受制于運輸條件,產品的推廣存在一定難度。 涂仕華指出,在美國,液體肥料銷售商對顧客的服務半徑一般不超過80km,通常只有50km。“運輸距離超過以上半徑,成本自然就會增加。” 中國農科院肥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樹清認為,農用聚磷酸銨要應該作為優質原料去定位和發展。“其發展應該是向產品復合化、使用簡單化發展。‘種肥同播’也是它重要的發展方向。” 據悉,作為新興新型肥料的農用聚磷酸銨還沒有行業標準。中標標準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孫一中認為,團體標準立項周期短、市場反應快,是目前規范農用聚磷酸銨發展的一個重要措施。 |
![]() |
![]() |
相關閱讀 |
鉀肥下跌之勢已基本停止,進入窄幅整理階段 |
尿素市場漲跌不一,市場行情高位震蕩 |
磷復肥會議已經結束,復合肥市場冬儲何時才能動起來?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