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害蟲危害情況、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0-17 15:46:00 |
在總結甘蔗主要害蟲發生特點的基礎上,分析發生的原因,主要與復雜性蟲源、寄主植物,種植制度、天敵等因素有關。根據害蟲發生的特點,在農業防治與生物防治的基礎上,輔助以物理防治,以減少蟲源。 1 發生危害情況 危害甘蔗生產的地下害蟲主要有蔗頭象蟲、甘蔗白蟻、蔗龜、甘蔗刺根蚜等,其中蔗龜、蔗頭象蟲發生最為普遍和嚴重;甘蔗葉片害蟲主要有甘蔗綿蚜蟲、薊馬、粘蟲等;蛀莖害蟲主要有甘蔗螟蟲、甘蔗大象甲。 1.1 蔗龜 主要為大等鰓金龜、光背蔗犀金龜和突背蔗犀金龜。大等鰓金龜主要分布于肥沃沙壤土地區,其幼蟲嚴重危害甘蔗根部。其幼蟲蟲體大而食量大,為一種毀滅性蟲種,發生期為6月上旬到11月中旬,啃食須根,造成甘蔗成片死亡。光背蔗犀金龜和突背蔗犀金龜分布于緩坡和河谷沖擊沙壤土地帶,成蟲在4~5月啃食蔗苗基部從而造成植株枯心死亡。其幼蟲在9月到來年3月危害蔗莖地下部位,形成洞穴狀蔗頭,危害宿根發苗。 1.2 蔗頭象蟲 主要有細平象與斑點象2種。細平象通過幼蟲和成蟲危害甘蔗地下蔗頭,4月中旬初孵幼蟲進入蔗苗嫩根,隨后沿髓往上蛀蝕,在蔗頭內為害。斑點象幼蟲危害地下蔗頭,7月可見被害蔗株下部葉片枯黃,并于蔗頭內出現小隧道,在10~12月可見蔗頭受損嚴重甚至成粉碎狀。 1.3 蛀莖象蟲 甘蔗赭色鳥喙象為中國甘蔗害蟲新記錄種,近些年發展迅猛。其成蟲主要危害甘蔗嫩莖和未展開心葉;其幼蟲向下危害蔗莖,導致蔗株心葉發黃,出現莖節縮短變細的情況,整株枯死。 1.4 甘蔗白蟻 是云南濕熱旱坡地甘蔗的重要害蟲,危害甘蔗整個生長期。嚴重危害甘蔗萌芽期,從蔗種兩端切口侵入,蛀空莖內組織,阻礙種苗萌發。在中后期從地下蔗莖入侵,蛀空蔗莖,導致葉片枯黃,進而整株死亡。 1.5 甘蔗螟蟲 即甘蔗鉆心蟲,為鱗翅目鉆蛀性害蟲,勐海縣主要以二點螟為主。其苗期危害容易引發枯心苗,苦心率約為10%~20%,嚴重者高達50%以上。在生長中后期,鉆蛀蔗莖,降低甘蔗產量和品質。其種類繁多而世代重疊,不但發生早,而且危害嚴重、難以防控。 1.6 甘蔗粘蟲 屬磷翅目夜蛾科,又稱行軍蟲、梯枝蟲,是一種多食性、雜食性、暴發性的大害蟲。幼蟲咬食蔗葉,嚴重影響甘蔗的生長。幼蟲的食量隨著齡期增加而增大,進入暴食期后,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一塊地的葉片全部吃光并群集向鄰近地塊遷移危害。該蟲在勐海縣蔗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勐海縣夏秋多雨、濕度大、氣候涼爽,是粘蟲大發生的季節。 2 發生原因分析 2.1 蟲源復雜,寄主植物多元化,而且復種指數高 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氣候環境復雜多變,豐富的植物資源造成了害蟲來源復雜。由于害蟲種類多,發生期不一且常混合發生,導致其防控難度較大。這是勐阿蔗區甘蔗地下害蟲危害嚴重的關鍵因素。在20世紀末,農業產業結構不斷進行調整,作物結構日益多元化,并且復種指數很高。在這種背景之下,害蟲的營養條件變好,尤其是玉米種植面積的增大,為地下害蟲的發生與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2 種植制度不合理 勐阿蔗區甘蔗種植方式多樣化,有新植、宿根種植和春植、秋植和冬植。種植品種多元化且早中晚熟品種俱有。而且在耕地有限和保障糖廠生產的大背景之下,蔗地連作嚴重,缺乏深耕曬地、水旱輪作,導致地下害蟲生存環境優越,越冬存活率升高。 2.3 天敵制約少 通過田間調查發現,白僵菌、綠僵菌、紅螞蟻等能夠有效制約甘蔗地下害蟲。但是其發病率和捕食率一般處于1.55%~10%的水平,對地下害蟲的控制作用微弱。 3 防治對策 3.1 農藥防治 在3月底4月初的突背、光背蔗金龜成蟲始盛期和蔗頭象蟲成蟲發生盛期,結合蔗苗松蔸除草,或在5月底6月初的大等鰓金龜初孵幼蟲發生時期和蔗頭象蟲初孵幼蟲發生盛期,結合大培土,使用呋喃丹顆粒劑、地蟲殺星顆粒劑、毒死蜱顆粒劑或特丁硫磷顆粒劑與干細土或化肥混勻撒于蔗株基部并覆土。在6月中下旬,也可針對甘蔗赭色鳥喙象使用上述藥物顆粒劑。通過下種前的深耕改土搗毀蟻巢,并使用樂斯本乳油、銳勁特乳油等浸種,或者使用樂斯本顆粒、辛硫磷乳油、呋喃丹、丁硫克百威等顆粒制劑與干細土或化肥撒于溝內覆土,有夠有效殺滅白蟻。 3.2 物理防治 利用蔗龜成蟲的強趨光性,使用佳多頻振式殺蟲燈對成蟲進行誘殺,能夠有效保護蔗苗。 3.3 農業防治與生物防治 農業防治主要通過以下措施實現,即深耕曬垡、翻蔸燒蔸、蔗稻輪作和人工捕殺。還可以通過水淹防治法有效殺滅大等鰓金龜、突背光背蔗金龜和甘蔗赭色鳥喙象等,應當注意的是水淹應該選擇在甘蔗生長旺季。可以在蔗苗松蔸除草和甘蔗大培土時期,選用白僵菌、綠僵菌粉粒劑混合干細土或化肥撒于甘蔗基部覆土處理。 |
相關閱讀 |
藍莓園土壤該怎樣管理 |
百菌清殺菌劑怎么用,百菌清殺菌劑使用方法 |
蘋掌舟蛾的危害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