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菜豆幾種病害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0-18 16:06:00 |
近幾年,菜豆發病較多,比較常見的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灰霉病和細菌性病害,對菜豆產量影響很大,為了減少損失,增加收入,很有必要掌握以下幾種病害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 1 菜豆枯萎病 一般是花期開始顯病,病株下部葉片先發病變黃,之后逐漸向上部擴展,葉脈變褐,莖一側或全部維管束變為黃褐色或黑褐色,根部變色,皮層腐爛引起根腐。結莢顯著減少,莢背面縫合線也呈黃褐色。病原屬于半知菌亞門真菌。菜豆枯萎病的病菌在病殘體、土壤、種子和帶菌的肥料里越冬。發生程度與溫濕度有密切關系。發病最適溫度24~28 ℃,相對濕度80%、地勢低洼、灌水頻繁、肥力不足、管理粗放的連作地發病重。 菜豆枯萎病的防治方法:一是實行輪作。與糧食作物實行3~5年輪作。二是加強栽培管理。采用高壟栽培,防止田間積水,追施磷鉀肥,及時清除病株,深埋或銷毀。三是種子消毒。用種子重量0.5%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四是播種前處理土壤。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0%雙效靈水劑250倍液均勻澆灌,待藥液滲下后播種,再覆土。五是發病初期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0%雙效靈水劑250倍液,隔10 d噴1次,噴施2~3次。 2 菜豆炭疽病 葉片發病開始在葉背發病,葉脈初期呈現條斑,一開始為紅褐色,然后逐漸變成黑褐色或黑色,并擴大成為網狀多角形斑,葉柄和莖部的病斑呈凹陷狀,顏色為褐銹色,病斑隨著發展逐漸由條形斑連合成為長條狀病斑。豆莢染病最初表現為褐色的小點,慢慢擴大成為圓形或橢圓形的黑色病斑,中間凹邊緣隆起,若空氣重的濕度過大,則會從上溢出粉紅色黏稠物。種子染病出現黃褐色大小不等凹陷斑。病原屬于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一般是種子帶菌越冬,播種帶菌種子,幼苗染病,在子葉或幼莖上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昆蟲傳播病菌。溫度17 ℃相對濕度100%利于發病,高于27 ℃相對濕度低于92%發病輕。該病在多雨、多露、多霧冷涼多濕地區,或種植過密、土壤黏重地塊發病重。 菜豆炭疽病的防治方法:一是實行2年以上輪作。二是播種時選擇未染病的種子或進行種子處理,選擇在未染病的莢上采種。藥劑拌種可選用種子重量0.4%的50%多菌靈或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用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浸種30 min,洗凈晾干播種。三是發病初期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7~10 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3 菜豆灰霉病 各部位均可染病,發病初期會在根莖上長出長形的斑紋,中間為淺黃色或淡棕色,邊緣為深褐色,在空氣濕度大的時候病斑上會形成1層灰色的霉層,空氣干燥的時候病斑的表皮會破裂。苗期子葉受害,呈水浸狀變軟下垂,后葉緣長出白灰色霉層。葉片染病后出現的輪紋斑會比較大,后期容易破裂。莢果染病是由敗落的花開始侵染,然后再侵染到莢果。病原屬于半知菌亞門真菌,可以隨病殘體、水流、氣流、農具及衣物傳播。該菌在高濕和20 ℃左右的溫度條件下易流行。 菜豆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一是加強白天通風,夜間提高棚室內的溫度,有效控制棚內的濕度。二是及時摘除病葉、病果。三是發病初期噴施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9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交替防治。 4 菜豆細菌性疫病 主要侵染葉、莖蔓、豆莢和種子。病苗出土后,子葉呈紅褐色潰瘍狀,或在著生小葉的節上及第2片葉柄基部產生水浸狀斑,擴大后為紅褐色,病斑繞莖擴展,幼苗即折斷干枯。成株葉片染病,開始于葉尖或葉緣,初呈暗綠色油漬狀小斑點,后擴展為不規則褐斑,病變組織變薄,周圍有黃色暈圈,發病重的病斑連合,至全葉變黑凋萎。莖蔓染病,生紅褐色潰瘍狀條斑,稍凹陷。豆莢染病,初呈暗綠色油漬狀小斑,后擴大為稍凹陷的圓形至不規則形褐斑,嚴重的豆莢皺縮。種子染病,種皮皺縮或產生黑色凹陷斑。濕度大時,莖葉或種臍部常有黏液狀菌膿溢出,這不同于炭疽病。病原屬于細菌,主要在種子內部或附在種子外部越冬,病部滲出的菌膿借風雨或昆蟲傳播。氣溫24~32 ℃,葉上有水滴是此病發生的重要溫濕度條件,一般高溫多濕、霧大露重或暴風雨后轉晴的天氣易誘發此病。此外,栽培管理不當,大水漫灌,或肥力不足、偏施氮肥,造成徒長易發此病。 菜豆細菌性疫病的防治方法:一是實行3年以上輪作,可以減少染病的機會。二是播種前進行選種,并進行種子處理。可用5 ℃溫水浸種15 min,然后放入冷水中冷卻,或用種子重量0.3%的95%敵克松原粉或50%福美雙拌種。三是加強田間管理,避免田間濕度過大。四是發病初期噴施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000~4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隔7~10 d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 5 菜豆細菌性暈疫病 主要侵害葉片,初在葉片或新葉上出現不規則水浸狀斑點,后在斑周圍出現直徑0.5~1.0 cm的暈圈,斑上常有菌膿溢出,葉脈染病致葉脈壞死,易穿孔或皺縮畸形,果莢染病初呈水浸狀斑點,后變褐干縮下陷,斑面滲出菌膿,或病斑中央枯死,周圍暈圈寬,別于細菌性疫病。病原屬于細菌,主要通過種子傳播。 菜豆細菌性暈疫病的防治方法:一是嚴格檢疫。防治種子帶菌傳播蔓延。二是發病初期,可采用噴施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隔7~10 d防治1次,連續防治1~2次。 |
![]() |
![]() |
相關閱讀 |
菜菇套種栽培需注意事項 |
石榴移植什么時間最合適?移植后該如何管理? |
臍橙瘡痂病的危害癥狀、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