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棗樹黃葉病的癥狀、發病原因及綜合性防治技術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0-20 14:47:00 |
近幾年來棗園棗苗上黃葉病發病率有所增加,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因此,棗農們需要加強對該病的防治措施。本文為大家介紹了棗樹黃葉病的癥狀、發病原因及綜合性防治技術,供大家參考。 1 癥狀 發生黃葉病的葉片最初癥狀是幼齡葉片黃化或表現失綠,但這還不能肯定是缺鐵。當黃化逐漸變白。發白的葉片組織出現褐色污斑。這些癥狀可斷定為缺鐵。中度缺鐵時,葉脈轉綠。這種綠色復原現象比較常見�?勺鳛槿辫F的特征。 嚴重缺鐵的癥狀是新成熟的小葉變黃。葉子邊緣壞死。頂端新梢及葉片焦枯。幼樹和大樹的新梢部位最突出。 2 發病原因 2.1 樹體缺鐵 由于土層中的各種鹽類隨水分通過毛細管間地面蒸發。水分蒸發量越大,各種鹽分在表土層積累越多、越干旱越會加重土壤鹽堿化。在偏堿性的土層中游離二價鐵離子易被氧化成三價鐵離子而被固定。不能被棗根系吸收利用,便容易發生缺鐵性黃葉病。 造成鐵元素含量低的原因有:①土壤中pH值高。土壤pH值對鐵的可溶性影響最大。在較高的pH值條件下,每增加一個pH值單位。溶液中鐵的活性減少1000倍。pH值較高的石灰性土壤中,可溶性鐵含量極低。這就是生長在石灰石土壤上植物易缺鐵的主要原因。低溫和干旱條件也使土壤中有效鐵含量大大降低。②土壤中磷酸鹽含量過高,過剩的磷與鐵產生化學反應形成難溶于水的磷酸鐵鹽。使鐵離子被固定,減少了有效鐵。棗樹難以吸收或吸收后在樹體內運轉受阻。從而引起缺鐵的現象。③土壤中重金屬離子含量過高。銅、鐵、鋅均與鐵有拮抗作用。其中尤以銅對鐵的拮抗作用最大。④養分失調造成鐵營養失調。近年來為提高果實品質。棗農開始注重施用磷鉀肥。但只是憑經驗施肥或盲目施肥。導致速效鉀的絕對含量大大增加,有效鉀與有效鐵的比率過大。造成果樹的鐵營養失調。研究表明,土壤中銅、鉀、氮、錳絕對含量的不正常升高能造成鐵的相對缺乏。 2.2 溫度的影響 溫度過高時植物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長時間高溫會造成植物體饑餓,使土壤水分中氧的溶解度下降。造成植物根系無氧呼吸。甚至生成有毒物質,根系吸收能力下降。高溫可抑制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促進蛋白質的降解,最終影響葉綠素的合成。溫度過低時,水分代謝失調。吸水能力、蒸騰速率、根系吸收能力,光合速率都會下降。導致蛋白質合成小于降解。葉綠體分解加速。最終造成葉綠素含量下降。 2.3 不合理耕作 由于單一性偏施氮肥。使土壤中多種微量元素如鋅、銅、鎂、錳等供應失調,元素間發生作用。引起黃葉病發生;建園時苗木栽植過深等易造成土壤透氣性不良。引起棗樹樹體生理代謝功能紊亂發生黃葉病。 2.4 根部病害 土壤中鹽堿量大、重黏土。礫質土等都不利于棗樹正常生長。而引起根腐病、根結線蟲病等的發生。干擾和破壞了根系吸收和利用土壤中各種礦質營養元素的功能。從而導致生理性缺素癥而發生黃葉病。 3 綜合性防治技術 3.1 培育無病苗木 在無病害的棗園中采接穗、接芽或分根繁殖。培育無病苗木。采用抗病性強的大棗品種嫁接。選用抗病的小棗和酸棗作砧木。 3.2 引進苗木時必須嚴格檢疫 選擇無病母株的根蘗苗進行繁殖。并采用無病的砧木和接穗進行嫁接。 3.3 加強棗園土肥水綜合管理 適當增施農家肥。草木灰。腐熟的畜禽糞便等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增強樹勢。提高棗樹的抗病能力。發現病株及時防治,防止傳染。同時,還應做好周圍防蟲防病工作。 3.4 農業措施 在夏季根據土壤情況適時灌水。要、少灌、勤灌。注意避免大水灌溉;要做好排水。避免長期積水,保持棗園地面的干燥;及時除草,松土,消除地面板結,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透氣性,促進微生物活動。調節樹體營養供應和樹體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 3.5 輔助措施 在發病季節多噴施幾次硫酸亞鐵,也可噴黃葉靈、黃葉青等有機鐵肥。 3.6 硫酸亞鐵和有機肥混用防治 將1份硫酸亞鐵溶解在10倍水內,然后將其噴灑到腐熟的有機肥料上,邊噴邊攪拌均勻。硫酸亞鐵與有機肥料的重量比為1:15�;蛄蛩醽嗚F1千克,油渣5千克,牛糞50千克等混合,使用時,先沿樹冠外圍挖環狀溝。溝深50厘米,寬40-60厘米。將拌好的有機鐵肥均勻施入溝內。覆土后澆水。一般lO年左右樹齡的大樹,每株施80-100千克,10年以下的幼樹。每株施30-50千克,宜在秋后施用,也可以在棗樹萌芽前施用,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不宜在生長季節使用。以免造成藥害。 3.7 埋瓶輸液 用礦泉水瓶盛0.3%硫酸亞鐵液對棗樹進行插根處理。每株選粗度為0.2-0.6厘米的根3~4條插入瓶中。埋瓶于樹下,效果明顯。 3.8 三合液噴灑防治 棗樹上發生黃葉病初期,尼索30克。一噴綠30克、磷酸二氫鉀或農施樂50克。加清水50千克攪拌均勻溶解后噴灑樹冠。3天噴1次連噴4次,缺鐵癥狀可逐漸消失并恢復正常。葉片鐵元素含量明顯提高。 3.9 根部施入與噴葉結合 棗樹上發生黃葉病。在生長期噴灑0.4%硫酸亞鐵溶液或鎂、硼、鋅、鐵活性肥150克加50千克水溶液噴灑全樹冠。每5天1次。連噴3遍。同時在距病樹干80-120厘米。開寬30厘米。深40厘米溝。施入鎂、硼、鋅活性肥,大樹300克,株。小樹150克,株。采用以上矯治措施可獲得滿意的效果。 3.10 斷根浸施鐵肥 用2%硫酸亞鐵20千克。對12年生黃葉病棗樹環溝斷根浸施。3周后稍有復綠現象。而用1.5%硫酸亞鐵10千克對6年生黃化棗樹斷根浸施。10天即明顯復綠。試驗證明。如果在澆水前對樹盤進行松土并傷一部分表層根能大大提高對鐵及其它礦質元素的吸收量。年齡小的樹恢復能力強于年齡大的樹。 4 小結 試驗表明。果樹根系對鐵的吸收要區分條件。自然條件下完整根系對鐵的吸收與斷根條件下根對鐵肥的吸收是有所。不同的:在研究鐵營養對植物銅毒的影響時發現。銅在所有植物組織中分布是均勻的。鐵在植物體內運輸較慢;在鐵液充足,天氣晴朗的條件下。鐵肥插根處理后地上部運輸速度比挖溝施入快。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到達葉片。這對于減輕黃葉損失。提高果品產量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葉面噴施鐵肥與腐熟糞和鐵肥�;旌贤潦┘叭弦簢姙ⅰ⒙衿枯斠旱葞追N處理。以三合液噴灑法及埋瓶輸液法效果好。全株發病的樹。需在樹冠四周各挖出側根1-2條,插入盛滿鐵肥溶液的瓶內,若樹的一側發病,則需要在發病的對側埋瓶。 |
![]() |
![]() |
相關閱讀 |
甘薯黑疤病常用的防治措施 |
簡述對農藥敏感的蔬菜 |
豇豆銹病的癥狀、發病條件及防治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