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野蛞蝓的為害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0-21 15:41:00 |
野蛞蝓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柄眼目,蛞蝓科。別名無蜒蚰螺,俗稱鼻涕蟲、泫達蟲、粘腥蟲、旱螺等。野蛞蝓是喜陰濕環境的軟體動物。在國外主要分布于歐洲,國內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貴州、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山東、江西、黑龍江及新疆等省(區)。野蛞蝓食性很雜,除為害煙草外,還為害玉米、馬鈴薯、黃豆、蠶豆、甘藍、白菜、花椰菜、莧菜、牛皮菜、菠菜、油菜、苦菜、茄子、番茄、辣椒、芋頭、萵苣、瓜類、棉、麻、綠肥等作物及雜草。 一、為害癥狀 由于近幾年的氣候變化,野蛞蝓在我省各大煙區的發生有加重趨勢。野蛞蝓以齒舌刺刮葉片為害,取食幼苗心葉,使其呈缺刻、孔洞,僅殘留表皮,影響煙苗生長。煙苗六葉期時野蛞蝓可吃掉心葉和生長點,形成多頭苗。野蛞蝓大規模發生時可將葉片吃光,僅剩葉脈。大田煙株受害多為下部葉片。 二、形態特征 1.成蟲體柔軟,無外殼,體黑褐或灰色,偶有淡黃色。體長20~25mm,爬行時體可伸長達36mm,體寬4~6mm。頭部與身體無明顯分節,頭前端著生2對觸角,暗黑色?谄魑挥陬^部腹面兩唇須的凹陷處,內生有1條角質齒舌,用以嚼食植物葉片。體背中央隆起,前方有半圓形硬殼外套膜,頭部收縮時即藏于膜下。呼吸孔在外套膜的后半部右側2/3處,生殖孔位于右眼須的后側方。肌肉組織的腺體能分泌粘液,覆布體表,爬行過的地方均留有白色痕跡。雌雄同體。 2.卵橢圓形,直徑約2.5mm,白色透明可見卵核,柔軟呈膠囊狀,韌而富有彈性,近孵化時顏色變深。卵粒粘集成堆,每堆8~9粒,多的有20粒以上。 三、發生規律 野蛞蝓喜陰濕,一年發生2~6代,各代歷期較長且世代重疊,一年四季均能繁殖、危害。以春季和秋季繁殖最盛,危害最重。當成體性成熟后即可交配,交配后2~3天即可產卵,每隔1~2天產卵1次,卵成堆產于潮濕土塊下、土壤縫隙內或作物根際上。旬平均地溫穩定在9℃左右是產卵的最適溫度。干燥的土壤不利于其胚胎發育及卵的孵化,發育的適宜溫度為10~25℃,土壤濕度為80%~90%。幼體剛孵出的1~2天內不活動,3天后即可爬出地面覓食。野蛞蝓全身裸露,為便于身體伸縮,靠分泌粘液作保護。當空氣長期干燥時,由于粘液過量分泌而出現脫水現象,發育停止。野蛞蝓在爬行中如遇到土灰、干沙或草木灰時,即停止前進而向后轉。如果全身沾滿土灰,爬行就十分困難。 野蛞蝓可以成蟲或卵匿存于潮濕土塊縫隙間或草叢、石塊下,或在潮濕土壤下15~20cm深處越冬。在越冬期間如天氣暖和仍可爬出活動為害,故在四川大部分煙區該蟲越冬現象不明顯。成、幼體白天隱藏在土塊、背陰田埂雜草內或靠近地面的煙葉下,夜晚至清晨及陰雨天外出取食活動。當日平均氣溫達15~25℃,濕度大且有夜露時取食最盛,此時對煙草的為害較大,煙葉常被咬成許多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僅留表皮或葉脈,苗床期造成缺苗或全畦煙苗大部分枯死,大田移栽后則造成缺株斷壟?拷鼫、塘、河邊以及前作為綠肥的煙田受害比較重。 四、防治方法 1.選地育苗選擇向陽、排水良好的地塊作為苗床,并遠離蔬菜、油菜等蟲源地以防治蛞蝓遷入為害。 2.撒施生石灰煙苗出土后,可在苗床周圍撒施生石灰造成封鎖帶,防治蛞蝓侵入為害。 3.誘捕成蟲傍晚在苗地周圍分散堆放白菜或甘藍菜葉,誘集成蟲,次日清晨檢查、捕殺。 4.毒餌誘殺將蝸牛敵300g、砂糖100g、砷酸鈣300g混合后,拌磨碎的豆餅4kg,再加水適量制成顆粒狀毒餌,傍晚時將毒餌撒施在煙株附近,可誘殺野蛞蝓。 5.藥劑防治噴施稀釋800~1 000倍液滅蛭靈或每畝用拜耳公司的滅旱螺2%餌劑500g,效果較好。 |
相關閱讀 |
甘藍類黑腐病的防治措施 |
分享消除農作物病蟲害抗藥性的小妙招 |
“四措施”搞定大蔥育苗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