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最常見煙草細菌性病害的綜合防治方法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0-21 16:44:00 |
野火病和角斑病是煙草細菌性病害中最常見的兩種,分布十分廣泛,危害性較大。這兩種病害往往與赤星病同時發生,病狀容易混淆,而他們的防治方法相差很大,因此準確診斷野火病和角斑病對于有效防治至關重要。 一、識別和診斷 野火病和角斑病菌可由種子傳播,帶菌種子播種后幼苗發病,嫩葉上產生褐色小病斑,常使葉片扭曲畸形,后期葉片破裂,黑龍江省苗床期很少發生野火病和角斑病。 野火病主要發生于大田,比赤星病發生早,6月中旬團棵期開始出現。最早發生在底部葉片上,因底葉貼地濕度大,接觸來自地面的病菌機會多。病斑開始為油漬狀小點,以后擴大稱為褐色的小點或小斑,一般僅0.1-0.5厘米,褐斑周圍有很寬的褪綠暈圈約為0.5-2.5厘米。氣候潮濕時病斑背面有琥珀色膠狀菌膿,病斑較大。氣候干燥時病斑小,不產生菌膿。氣候長期干燥,病斑干枯變白。周圍暈圈逐漸消失。病菌除危害葉片外,也能侵染莖和果實。莖、蒴果和萼片上生不規則形小斑點,褐色。莖部病斑略凹陷、褐色、略帶黃色暈圈。 角斑病發生稍晚于野火病,葉片上病斑多角形,黑褐色,常出現輪紋,病斑周圍無明顯暈圈,產生菌膿形成膠膜。病斑易破裂脫落使葉片破裂。莖上病斑略凹陷,黑褐色,水漬狀斑點,無淺綠色暈圈。 二、發病規律 煙草野火病是由丁香假單胞桿菌煙草致病變種侵染引起的。菌體桿狀,能產生毒素,使病斑周圍褪綠而出現淺綠色暈環。角斑病是由假單胞桿菌角斑病菌引起的。菌體桿狀,不產生毒素,因此也不出現明顯的褪綠暈圈。兩種病害的病菌可由種子和病殘體傳播,而以殘體為主要的初侵染來源。推廣品種種子一般不帶菌。農家自留種子有的帶菌率很高。帶菌種子播種后的苗床發病,病苗移栽后成為大田的病原中心,使病害發生早且重。前一年落在田間的病葉,經過幾個月到夏季如未腐爛,病斑上的病菌還能存活,暈倒適宜條件可以傳播再侵染危害,成為最主要的初侵染來源。稗草、蒲公英、芥菜等雜草也能傳播野火病菌。尤其是暴風雨,除可使病斑溢出的菌膿借風雨飛濺傳播外,還能引起葉片互相摩擦造成大量傷口,十分有利于病菌的侵入。細菌病和大風暴雨的關系特別密切,大風暴雨后3、4天田間往往會出現野火病,煙田打頂過早過低也可導致發病嚴重。 三、防治方法 1.播種無菌種子 由種子繁殖部門生產的種子一般是無菌的。為確保種子不帶菌,可由有關單位播種前進行種子檢驗。無菌種子可以不經種子處理播種,帶菌率低的經藥劑處理后也可播種,帶菌率高的種子不可使用。 2.合理輪作 煙田盡可能不重茬。種植對野火病高感的品種如CV87等更要注意輪作,因野火病和角斑病傳播距離較近,因此大面積連片種植的煙田輪作防病效果更明顯。 3.保持田間清潔 勤除雜草,消除可能來自雜草的病源,并能降低田間濕度,發現病葉摘除后應帶出田外深埋,不可扔在田間及附近。 4.打底腳葉 病害發生前摘除無用的底腳葉,防治土中病菌通過底腳葉向上部葉蔓延。田間試驗表明,摘除底腳葉防病效果十分顯著,在發病初期可達70%,后期田間病源多。溫、濕度特別適于發病時,摘除底腳葉的效果逐漸降低。 5.及時檢查田間病情、掌握防治適期 團棵期后,氣溫達到18-25度以上,遇雨病菌容易繁殖和侵染煙葉。這時應加強田間檢查。如病害發生不普遍,只出現少數發病中心,可先摘除病葉,再在發病中心周圍5米內噴藥封閉,這樣也可延緩病害蔓延速度。 6.藥劑防治 不論苗床還是大田,病害發生時都應用藥劑進行控制,常用的藥劑有: (1)72%農田鏈霉素可濕性粉劑2500-5000倍,畝用量14-28克,間隔7-10天,連續噴藥2-3次。 (2)30%DT殺菌劑400-500倍液,畝用量125克,間隔7-10天,連續噴藥2-3次。 (3)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500倍,畝用量145-200克,間隔7-10天,連續噴2-3次。 |
相關閱讀 |
蛀咬忍冬莖稈的甲蟲防治日本忍冬雜草 |
無土栽培樹形番茄的技術要點 |
赤芍除草劑特點、防除措施及其使用注意事項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