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花葉病毒病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0-26 15:31:00 |
楊樹花葉病毒病于1935年在歐洲首次發現,目前已成為世界性病害。它不僅侵染美洲黑楊及細齒楊,也危害意大利各無性系楊樹,已成為當前各國楊樹生產中的重要病害。我國于1979年在北京首次發現該病,到1981年在山東、河南、河北、湖南和湖北等省的栽植區均有發生。有的地區發生較嚴重,如湖北省潛江縣苗圃,一年生斯皮斗楊樹花葉病危害株率達100%,病情指數達0.75,該病為系統侵染性病害。危害形成層、韌皮層和木質部,使木材結構異常,生長量下降30%;疾乐氐臉淠,葉片寬度窄1/4~1/3,葉片長度短1/2。 1 發生癥狀 發病初期在植株下部葉片上出現點狀褪綠,常聚集為不規則少量橘黃色斑點。發病后期,有黑色壞死斑點著生于葉柄,基部周圍隆起,葉片皺縮,變得厚硬,葉脈透明,甚至變為畸形葉片,嫩枝或頂梢的皮常形成破裂,嚴重者植株變形萎縮,頂梢干枯。 2 病原 楊樹花葉病毒病病原為楊樹花葉病毒(poplar mosaic virus,PMV)。該病毒耐高溫,致死溫度為75~80 ℃,稀釋終點10,體外存活時間不超過7 d,沉降系數為156 s,稀釋限點10-5。與同屬的忍冬潛隱病毒有血清關系,與同組的其他病毒無血清學關系。 由于楊樹花葉病毒的致死溫度較高,溫度不是限制其在我國擴散蔓延的因素。我國長江南北許多地區已有該病的發生,其在我國可能發生的范圍較大。在楊樹內部則為系統感染,楊樹的所有組織等均受侵染,發病后難以防治。 3 發病規律 帶毒植株是病毒主要的越冬場所和初侵染源。再侵染源是當年病發植株。主要是蚜蟲傳播。在苗圃中,病葉從春到秋均能發生,新稍增多的季節是發病高峰期,多在6―7月病害開始發生,8―9月病情發展較快。 楊樹的不同種、雜交組合或無性系對此病毒的抗性差異很大?共⌒澡b定結果顯示,抗病類型對該病毒免疫,但是接種時可引起葉綠體細胞的畸形;耐病類型雖然可感染病毒,但癥狀表現不明顯甚至不表現癥狀;感病類型病組織中病毒粒體濃度較高,表現出明顯的生長衰退和葉部癥狀。一般黑楊派比青楊派受害重。 楊樹病毒病的危害影響與樹齡成反比,樹齡越小,癥狀越重,造成的損失也越大。土壤肥沃濕潤發病較輕,反之則發生嚴重。 4 傳播途徑 楊樹病毒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種條及根部的自然接觸,其中,人為調運種條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病樹與健樹的根部接觸傳病也已被試驗證實。 5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強管理,加強檢疫和預測預報,控制苗木蚜蟲危害,消除病株。這是防治楊樹花葉病毒病的重要手段。二是在產地檢疫中,發現疫情,應對病株噴施0.1%~0.3%硫酸鋅溶液,用藥量為0.75~2.25 kg/hm2,或將感病植株周圍1~3 m范圍內的植株全部拔除銷毀。三是控制苗木蚜蟲危害,及時消除病株,在苗木培育階段,必須嚴格控制蚜蟲,減少傳播媒介,減輕病害程度,避免苗木帶毒大面積擴散。發現帶毒病株及時清除,集中銷毀,減少毒源,清除雜草,減少蚜蟲棲息的場所,以減少傳毒媒介的密度。在集中培育苗木的地區,采用物理方法防治蚜蟲,如使用銀灰色塑料膜,或用無毒高脂膜濃乳劑200倍液。遇蚜蟲發生,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 000~5 000倍液、25%甲萘威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選擇其他高效、低毒的藥劑噴霧,殺滅蚜蟲。 |
相關閱讀 |
梨樹銹水病的危害癥狀、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 |
胡蘿卜紫紋羽病的易發條件及防治措施 |
蘿卜白銹病的癥狀、病原、侵染規律及防治措施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