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度分析化肥用氣離開政策“保護傘”之后的命運!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1-17 17:30:00 |
2013年以來,國內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經過幾輪政策調整后,行業早已明確認識:化肥用氣離開政策“保護傘”只是時間問題。2016年11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自2016年11月10日起全面放開化肥用氣價格。化肥用氣價格放開后,氣價會不會漲?尿素價格會不會推高?開工率僅為30%的氣頭企業將何去何從?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國內尿素行業相關人士,分析現狀、預判前景。 告別優惠 特殊政策劃上句號 化肥用氣優惠政策的終結是行業發展的必然。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指出,長期享受特殊氣價政策不利于促進化肥企業轉型升級,也不利于優化天然氣資源配置,社會各方面要求推進改革的呼聲較高。當前,國內天然氣市場供求形勢寬松,市場化意識逐步增強,為放開化肥用氣價格提供了有利條件。 行業人士普遍表示,國家選擇在今年解除化肥用氣價格保護其實早有端倪。而且,在此次改革之前,化肥用氣價格與其它工業用氣價格的差距已經大幅拉近。以西南地區為例,兩者之間只有0.1元/立方米的差價,改革阻力相對較小。 放開化肥用氣價格對行業有何利好?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全面放開化肥用氣價格,是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又一重要舉措,意味著改革再向市場化目標邁進了一步。化肥用氣價格放開后,除少量涉及民生的居民用氣外,占消費總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主要由企業自主協商決定。更為重要的是,化肥用氣價格市場化,將進一步提高供需雙方市場化意識,激發市場活力,有利于通過市場化手段推進化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影響有限 市場無需過度解讀 經過近幾年的洗禮,化肥企業已經把握到行業政策的風向——化肥優惠政策不斷取消,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化肥用氣全面放開當屬意料之中,市場不必過度解讀。 目前來看,影響尿素價格主要因素并不在于氣價,而是在于煤炭價格。王琪表示:“放開天然氣價格對氣頭企業并不利好。目前煤頭企業成本要比氣頭企業低得多,氣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很低。只是天然氣價格上漲,未必能帶動化肥價格上漲。”統計顯示,目前國內尿素企業開工率為55.59%,其中尿素氣頭企業平均開工率為31.73%,同比大幅下滑29.43%。氣頭企業的大量停車決定了氣價調整這個題材在尿素市場中難以掀起什么風浪。近期下游對于虛高的尿素報價并不接受,暫時也沒有因為氣價放開制定追加訂單的計劃。 而在湖北宜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特別助理孫長旭看來,化肥用氣價格放開對于市場有利好影響。化肥用氣價格放開后,氣頭企業成本或將增加,共同推高氮肥價格。 尿素漲價 不利于產能退出 全面放開化肥用氣價格既是一個終點,也是一聲發令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潮中,中國尿素行業背負重任,也心懷希望。據蘇建英介紹,近幾年氣頭尿素產能占據全國尿素產能27%左右。而在今年,很多氣頭企業都在停車。目前四川、重慶很多中小型氣頭企業退出的愿望強烈。一些大企業在虧損中肩負供給任務,難以輕易停產。長期來看,以這樣高的成本和這樣低的價格,中小型氣頭企業的退出速度還要加快。” 毛國斌介紹說:“長期以來,煤頭企業相對于氣頭企業有成本優勢,氣價放開后,這樣的優勢可能進一步穩固。預計尿素價格將會有一定程度的上漲。對于氮肥行業而言,尿素價格漲得太高并不是好事,會導致很大一部分停產的裝置恢復生產,原本得到緩解的產能過剩問題再次加劇。緩解尿素行業困局需要部分產能完全退出,而不是單純地降低開工率。” |
![]() |
![]() |
相關閱讀 |
復合肥市場北方漸活躍 南方幾乎無需求 |
“川金象”成功轉型,“農媽媽”走進萬家 |
天然氣短缺對鉀肥的影響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