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經銷商良心“經營”一樣賺錢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1-23 17:40:00 |
隨著農資市場的放開,全國各地已逐步形成農資多元化經營格局,經營主體有農資供銷、種子站、植保部門、土肥站、郵政系統、農資連鎖以及個體等。由當初的每個鄉鎮獨家銷售,到目前每個鄉鎮至少3家,這還不包括村級店。這說明進入農資銷售這個行業門檻很低,但農資行業又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農資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與廣大農民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所以說,農資行業是一個良心行業,農資經營者要學會“經營”良心。 “經營”良心:能補監管之漏 要求農資經營者有良心,是由于目前農資監管職能劃分存在弊端而影響監管效能。監管農資的部門是這樣分工的:農業部門是農資的行業監管部門,兼有執法權;質檢部門負責生產領域商品質量監管;工商部門負責流通商品質量監管。這樣的職責劃分看似明確,實際上存在很多弊端,很容易造成執法過程的“中斷”。無論是農業部門,還是工商、質檢部門,受執法權的限制,都不能將查處的案件一查到底,往往貽誤最佳辦案時機。這樣的職責劃分是基層存在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執法不力的根本性原因。上述專家之所以這樣說,其依據是國家工商總局出臺的《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督管理辦法》,辦法規定:農資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農資的產品質量負責,建立健全內部產品質量管理制度,若違反相關規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這一管理弊端也許隨著國家改革步伐的加快會逐漸解決,但目前的監管機制不能從根上杜絕假冒偽劣農資產品,這更需要農資生產經營者守住良心道德底線。 “經營”良心:讓農民用上放心農資 由于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數農民對各種農資產品性能畢竟了解有限,知識與信息相對匱乏,其獲取的信息大多比較片面和不完整,對化肥、農藥等農資知識了解不多,對農資產品的品牌、品質等知之甚少。多數人,特別是年齡較大的人比較固執,傳統觀念影響較深,從眾心理嚴重,再就是圖便宜。許多人在購買農資時,面對眾多的品種不知該從何下手,只好跟著能人購買,或者聽信經銷商的介紹;有的人會選擇到朋友、熟人或者往年買過的農資店購買,他們怕一旦買不好,會影響一年的收成,多數人不會區別真假,不懂鑒別方法。為此,農資經銷商要依據當地實際情況,主要選擇以代理經銷適合當地種植特點和農民消費水平的幾個公司系列農藥和化肥產品為主打產品,杜絕假冒偽劣產品,不經銷價格明顯過低質量沒有保證的產品,也不經銷價格超出當地農民消費水平的產品。 在農資真假產品混雜、種類繁多的今天,農資經銷者需要替農民把好第一道關,指導農民使用真正適合他們的產品,為農產品安全構筑好第一道防火墻。 “經營”良心:方法得當一樣賺錢 要求農資生產經營者不賣假冒偽劣農資產品是道德底線,但要求經營者個個是活雷鋒不追求經濟效益也不現實。畢竟農民種田不容易,大多數農民技術知識不足,對產品也不懂。所以,做農資生意,就要憑良心做,才能讓老百姓歡迎。況且憑良心做生意和追求利潤也不矛盾,只要經營方法得當一樣賺錢。 首先,經營者要選擇經銷適銷對路產品。結合當地作物種植情況,經濟發展狀況,農民用肥用藥特點,選擇經銷適銷對路產品,要選擇那些功能突出、質量可靠、價格適中、性價比高、互補性強的產品,組合成自己的主打產品。還要經常深入農戶走訪調查,掌握農戶歡迎的農資產品信息,然后依據市場變化不斷充實主打產品資源,只有掌握好適銷對路產品,合理調整好產品結構,才能擁有市場的主動權和話語權。經營者只有熟悉了農民的消費水平和習慣,有了好的銷售策略和適銷對路產品,銷量肯定能上去。 其次是一定要真心善待農民,要有感恩之心。作為農資經營者,心里必須明白,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所賺取的每一分利潤,都是農民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所以要常懷感恩之心,要認識到善待農民,就是善待自己。同時,要真心實意和農民交朋友,平時在踏踏實實做好農化服務的基礎上,盡最大努力幫助有困難的農民。農民最單純也最實際,他在受到你的幫助或接濟后會把你記在心里,在選擇農資產品時肯定會想到你,也會向他周圍的親朋好友推薦你的產品,幫你把潛在客戶變成現實客戶。 所以,“服務三農”、“為農民做好服務”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作為農資經營者,要想成為農民選購農資的參謀和向導,就需要有真心為農民服務的良心,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責任心。 |
相關閱讀 |
農資經銷商正離你遠去?從這四大原委里面找原因吧 |
農資經銷商一“位置”,三“思維”成功秘籍 |
老板經營農資企業你欠缺什么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