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應對極端天氣,功能性肥料能否為農作物“保駕護航”?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2-15 9:23:00 |
寒冬將至,一些農資經銷商們就紛紛開始求購、儲備具有抗凍防寒的功能性肥料來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冷冬。眾所周知,由于極端天氣的到來,一旦發生凍害對經濟作物的影響是巨大的,給農民造成的損失也是難以挽回的。 近日,記者就極端天氣對今冬明春帶來哪些影響?有哪些新技術、新舉措應對極端天氣對農業的影響?農作物又該如何抗凍防寒渡過冷冬等話題采訪了相關專家和生產企業有關人士。 極端天氣對農作物影響較大 2008年百年不遇的寒潮來襲,華南地區連續遭受4次低溫雨雪冰凍天氣襲擊,給農業生產帶來極大破壞; 2016年年初,世紀寒潮再次重創農業,江西臍橙、湖南冰糖橙、云南葡萄、廣東和廣西砂糖橘等一夜間凍傷殆盡; 2016年秋季,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我國南方出現低溫陰雨,北方出現秋旱,造成玉米、春小麥、冬小麥、水稻等世界四大農作物減產2%左右…… 近年來,極端天氣對農業的影響越來越突出。據了解,當前我國最主要的三個極端天氣災害分別是干旱、洪澇和臺風。從2014年至今,這三者出現的次數較多,北方的干旱和南方的洪澇、臺風,伴隨出現的高溫、低溫天氣都給農業生產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極端天氣會給我國農業帶來哪些影響?有何特點?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官員王永光告訴記者,對農作物而言,影響最大的是干旱天氣,因其具有長時間、大范圍的特點。近幾年的夏旱對北方的秋糧作物影響較大,比如說玉米,長時間的高溫少雨造成作物缺水和土壤失墑的現象較為嚴重,出現減產情況,甚至有些嚴重地區出現絕收。但是對于洪澇而言,雖然多雨多水的現象是有助于農業發展,但是一旦發生分洪、決口等情況,長時間浸泡也會給作物帶來很大影響。 抗逆性功能肥料受熱捧 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農業災害風險專業委員會理事、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胡飛強調說,應遵循“避-防-抗-救”的應對思路,重在“避”和“防”。 “避”能有效減輕災害程度,依靠大數據監測平臺,前期做好風險評估工作,提前預測預報各種災害性天氣的發生風險指數,相應地積極采取物理、化學預防措施,加強預測、預警、預報的準確性、及時性,從而將農業災害程度降到最低。 “防”是指全力推動設施農業落地開花,設施農業發展就相當于為“靠天吃飯”的農業經營者制造了一個可人為調控的“保護膜”,不僅大幅降低農業生產風險,還能減少農戶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給作物施用各種功能抗逆性肥料,就是提前預防,做到“避”的一個很好措施。 近年來,隨著極端天氣的頻繁發生,很多肥料企業也大力開發各種功能抗逆性肥料,旨在通過肥料的輔助作用,從根源上提升作物的抗逆性,用對了肥料可以促使作物健康、茁壯成長,自然而然地增加作物自身抵御極端天氣的功能性,從而將農作物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如果抗逆性肥料用的準確到位的話,能夠很好地保護、預防極端天氣產生的凍害、旱害等。 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蔡德龍博士介紹,硅肥是調節性肥料、品質肥料和功能性肥料。硅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具有卓越作用,有利于提高農作物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和水稻抗倒伏能力,同時還能增強水稻抗寒抗低溫以及抗旱能力,對于中國農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姚源瓊告訴記者,抗逆性功能肥料的施用也有很多技巧,針對不同地區的情況,要分別對凍害的類型進行分類:暖冬驟寒型、冬季長寒型、冬末早春融凍型(倒春寒),根據分類的不同進行推廣和銷售,南北方的情況不同,也要“對癥下藥”。防凍害的關鍵要看施肥時間和澆冬水的時間和方法,有針對性進行推廣。 魯西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磷肥部銷售總監周長太告訴記者,在32-0-8配比的復合肥中,加入鋅、錳等微量元素,可進一步提高產品抗逆性。 大連亞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合伙人呂云峰也表示,高活性鎂礦原料,能夠提高作物抗環境脅迫能力,使作物在極冷的環境中產量和品質都有所提升。 功能性肥料要有針對性 當前功能性肥料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產量、提升農產品品質和增強農作物抗逆性等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在功能性肥料的發展應用上,我們還需要克服很多研發和使用問題。 蔡德龍認為,目前一些具有抗逆性的功能性肥料實際很有市場。他表示,隨著土地集約化程度的推進,一些農場主能很快地接受新型功能性肥料,隨著他們種植規模的加大,種植風險也提高,具有抗逆性的功能肥料就像是為農戶吃上“定心丸”,如同在種植過程中多了一層輔助性保障,可見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農場主們迫切需要新型的具有抗逆性的功能性肥料幫助他們及早預防極端天氣,所以抗逆性功能肥料的市場前景可觀。針對抗逆性的功能肥料的開發,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抗逆性肥料研發需要做好市場定位。規劃好新型肥料研發怎樣進行市場份額定位是企業研發的首要考慮因素;第二,未來企業研發方向應該更具有針對性,針對特定地區、特定作物、特定生長時期進行綜合性研發,根據前期的精準數據測定,摸清每種作物的養分搭配比例,并定好施用抗逆性功能肥料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避免籠統性地炒概念現象。”胡飛分析說。 為更好地幫助農民解決抗寒凍問題,企業不僅需要開發出可逆性的功能性肥料,給農民提供的農化服務同等的重要。通過培訓讓農戶了解極端天氣給作物帶來的影響,給農戶更多的科學建議,同時還通過創新科技及產品的推廣,幫助作物能夠抵抗極端環境影響,使農戶產量及損失降到最低。 應對極端天氣需綜合治理 然而對于如何減少氣候變化對我國農業的影響,華中農業大學農村管理學博士王丹認為應該更加全面地看待這一問題,多方位綜合治理。 根據歷史資料數據分析,拉尼娜現象低溫出現在1月和2月的可能性更大,但受其影響,今年后冬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對靠天吃飯的農業是一場不小的考驗。 一方面,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害,嚴重影響產量;另一方面,農業設施受損,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還有雨雪冰凍天氣,路面結冰,農產品無法順利運輸等。 此外,對于華南地區來說,高產、高效益的冬種和過冬作物(蔬菜、柑橘等)種類眾多,面積大,并且多事高效益作物,嚴防低溫凍害尤為值得關注。 因此,王丹表示:“應對極端天氣需綜合治理。一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田基本建設,推廣旱作節水技術,增強農業防災、抗災、減災和綜合生產能力;二是建立健全農業防災減災預警機制;三是調整農業布局,合理規劃農業耕地,增強農業生產系統的抗逆性和可恢復性;四是培育推廣高產、優質、抗旱、耐澇、抗高溫、抗病蟲等優良品種,提高良種覆蓋率。” 可見,應對極端天氣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農資企業要引導農民施用一些抗逆性功能肥料、提供優良品種外,還需要其他涉農部門共同努力,做好綜合防治! |
![]() |
![]() |
相關閱讀 |
尿素價格繼續維持堅挺,高位止漲信號何時出現? |
3月份復合肥行情卻不溫不火,為什么今春如此冷淡呢? |
江蘇省加快推廣農藥零差率統一配供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