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使用農藥延緩抗藥性的產生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12-30 10:19:00 |
農業(yè)化學防治已經成為現代農業(y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有害生物抗藥性問題日趨嚴重。近年來有害生物抗藥性種群不斷增加,農業(yè)生產上因為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導致防治失敗,甚至絕收的事件屢見不鮮。有害生物抗藥性已經成為影響農業(yè)增產、增收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自20世紀中葉以來,有關害蟲大面積暴發(fā)從而導致人類經濟大量損失的報道數不勝數,因而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農業(yè)生產對農藥的日漸依賴,有害生物抗藥性問題自然而然地暴露出來, 現已成為害蟲綜合治理中的重要問題之一。 有害生物抗藥性的危害多種多樣,如導致農藥防效降低,造成作物減產;增加農藥使用量,加大了農業(yè)生產成本,提高了環(huán)境壓力,擴大了對魚蝦以及蜜蜂等有益生物的危害,打破了自然界生態(tài)平衡;造成人畜中毒;減少農藥的使用壽命等。因此有害生物的抗藥性成為了當前農業(yè)有害生物防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解決有害生物抗藥性迫在眉睫。 一、如何預防農藥抗藥性的產生 (一)采用輪作制度。在一定年限內,同一塊土地上,按預定順序輪換栽種不同農作物。合理的輪作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農作物病蟲草源的積累,預防病蟲草害的發(fā)生,減少農藥的使用頻率和使用量,防止有害生物抗藥性的產生和農藥污染,而且還能改善耕作層土壤結構,保持地力,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二)減少用藥次數和用藥量。用藥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農藥對有害生物的選擇壓。用藥量少,選擇壓低,有害生物不易產生抗藥性。植物保護的目的在于使作物免受或減輕損失,而不是盡可能多的殺死有害生物。受害作物存在著耐害性和補償能力,在允許有害生物密度下,并不會引起嚴重損失或品質下降。所以有害生物防治要有合理的指標,不要看到病、蟲、草等有害生物就用藥。如在防治害蟲時,要堅持查蟲口密度,之后確定防治田塊,查害蟲發(fā)育進度,確定最佳防治時期。可以不用藥的田塊,不要用藥。達到防治指標的田塊,要在有害生物對藥劑敏感期用藥,使用有效低劑量,不要隨意加大用量。在將有害生物控制在經濟允許密度以下的同時, 保留盡可能多的敏感個體和有害生物天敵。敏感個體可以稀釋抗性基因頻率,天敵可以消滅一部分抗性個體,均有利于延緩有害生物抗藥性的產生和發(fā)展。同時,改進施藥器械,提高噴霧均勻性和作業(yè)效率、減少藥液在土壤沉積量及飄失量,以及提高精準施藥技術,通過判斷靶標有無、作物冠層大小、植株病蟲害及長勢等特征,最終實現按需噴藥等措施均可以在保證施藥效果的同時極大地節(jié)約藥液、減少農藥使用量。 (三)使用有增效作用的復配農藥。日本曾做了大量關于增效作用復配劑的工作,無論是室內還是田間試驗,都證明了有增效作用的復配劑是防治抗性有害生物的有效手段。有增效作用的復配農藥可以直接殺死抗性個體,從而起到延緩有害生物抗藥性的產生和發(fā)展。復配農藥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農藥混在一起制成的,復配劑中的每一種農藥單獨使用或許殺死的有害生物并不多,但它們混合起來的作用就會大大增強。當然,不能臨時混配或隨意攙和,這樣做的結果極有可能導致拮抗作用,造成藥效下降,使有害生物產生更為嚴重的多抗現象。 (四)輪換使用作用機制不同的殺蟲劑。有害生物一旦形成較高程度的抗性,其抗藥性一般不易消失。但是,當有害生物對某種藥劑只有產生微弱的抗藥性時,只要停止使用該藥劑一定的時間,抗性就會減退。這是因為抗性個體生命力弱,在有大量敏感個體存在的情況下,竟爭不過敏感個體,再加上敏感個體的稀釋作用,使抗性個體減少,這實際上是一種反選擇作用。所以使用一種藥劑至有害生物對該藥劑有微弱抗性時,必須換用另一種作用機制不同的藥劑。換用的農藥可以是單劑,也可以是復配劑。雖然換用的農藥品種之間沒有負交互現象,但一種農藥可以殺死抗其它農藥的有害生物個體。換用的品種越多,害蟲群體中的多抗個體的頻率就越低,加上反選擇作用,可以有效的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和發(fā)展。 隨著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服務組織蓬勃發(fā)展,將更加有利于延緩有害生物抗藥性的產生。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不僅可以解決一家一戶防病治蟲難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yè)生產穩(wěn)定發(fā)展的關鍵抓手,而且是實現農藥減量使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yè)生態(tài)安全的關鍵措施,也是植保防災減災適應轉變農業(yè)生產方式、構建新型農業(yè)經營體系、發(fā)展現代農業(yè)的客觀需要。通過作物全生育期病蟲防治承包服務方式,可以合理安排輪作,統(tǒng)一輪換使用農藥。通過準確測報,實現在合適時間,使用合理劑量,全方位防治病蟲草害,可以有效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使用次數,進而達到延緩有害生物抗藥性的產生。 二、如何治理農藥抗藥性 (一)換用新農藥品種。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以后,換用新農藥品種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換用新品種可以解決問題于一時,但如不合理使用,新品種會很快失去作用。另外,新農藥的開發(fā)難度大,時間長,往往跟不上抗性發(fā)展的速度,并且花費大,成本高。所以期待開發(fā)新的農藥品種來解決抗性問題不是有效的辦法。 同時,采用微生物及植物源農藥作為生物制劑,也被認為是解決有害生物抗藥性十分可行的方式,并且現有一些非常成功的先例,如Bt、阿維菌素和核多角體病毒等。但目前對這類殺蟲劑的開發(fā)還非常不夠,僅以這種方法還遠遠不能解決有害生物抗藥性問題。 (二)合理使用農藥增效劑和助劑。因昆蟲本能的新陳代謝和排泄行為可以阻止藥劑在其體內積累并達到中毒的濃度閾值,從而表現出耐藥性,即產生抗藥性。針對這一現象,在藥劑生產加工過程中,可通過加入某種助劑或增效劑,促進藥劑快速到達作用靶標,提高藥劑防治效果,達到殺死抗性個體的目的。因此在對農作物有害生物進行藥物防治時,可將適量添加助劑和增效劑到農藥中,做為解決有害生物抗藥性的方法之一。 (三)利用負交互抗性。所謂負交互抗性是指有害生物對一種藥劑產生抗性以后,而對另一種藥劑變的更為敏感的現象。具有負交互抗性的兩種農藥混用或輪用都能消除抗性個體,是防治抗性有害生物最理想的藥劑。然而具有負交互抗性的藥劑很少,因此在使用藥劑時應注意發(fā)現具有負交互抗性的農藥,然后應用到有害生物抗性的防治中去。 研究利用負交互抗性藥劑的反選擇壓力,可以使害蟲田間抗性的產生有效延遲。所以明確抗性種群的交互抗性譜對指導藥劑的合理使用、不同生物農藥的混用、預測不同藥劑的使用壽命等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四)調整作物布局、完善耕作制度。有專家對于不同寄主植物誘導棉鈴蟲對藥劑敏感性變化做過試驗。結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鈴蟲對溴氰菊酯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其順序為:番茄>扁豆角>棉蕾>人工飼料>未知寄主植物。其中,對溴氰菊酯的敏感性最強的與敏感性最弱的相差162倍。說明寄主植物和棉鈴蟲對藥劑敏感性反應之間存在著一定關系。所以學者們認為研究寄主植物對昆蟲的誘導抗藥性,不僅可以從理論上進一步指導害蟲抗藥性的形成機制和變化規(guī)律研究,更重要的在于人們可以依據寄主植物對害蟲抗藥性誘導作用的強弱,重新制定完善抗藥性綜合治理策略。如調整作物布局, 完善耕作制度, 減少或杜絕種植強抗性誘導作物,套種或間種能使害蟲對藥劑敏感性增強的寄主植物,并對其害蟲不施藥防治,作為敏感個體的避難所,從而使作物上的抗性群體不斷得到稀釋,使害蟲始終處于一個對藥劑相對敏感的水平。 綜上所述,將各種防治方法有機地結起來,降低農藥對有害生物的選擇壓,盡可能多地保存敏感個體和害蟲天敵,利用敏感個體的反選擇作用,有害生物抗藥性的產生和發(fā)展是可以被延緩的。而注意換用新農藥品種、使用有增效作用的復配農藥和利用負交互抗性,則可以提高藥劑防治的效果。 最后,在農藥使用所帶來的問題中,抗藥性的產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正是由于抗藥性不斷增強,才使得人們不斷地增加農藥使用量,于是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其他嚴重的后果。所以,在農業(yè)研究中,對有害生物抗藥性的研究治理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基礎工作。抗性治理不僅僅是藥劑混用、輪換使用或停用,最主要的是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采取合理的使用方法,一定要弄清楚重要害蟲的抗性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建立準確的預測預報技術和抗性風險分析方案及合理的治理方法,從源頭上降低抗藥性產生,從而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 |
相關閱讀 |
射干除草劑和射干種植技術詳解 |
桃褐腐病的藥劑防治措施 |
蘿卜田除草劑有哪些,選擇哪款產品好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guī)?/a>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