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注意:2017年十大農作物病蟲害在以下地區多發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12 15:34:00
    

    2016年12月,全國農技中心依據病蟲害發生基數、作物布局和氣象條件等因素分析,預計2017年我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總體為偏重發生年份,全國累計發生面積約52億畝次。

注意:2017年十大農作物病蟲害在以下地區多發

    一、水稻“兩遷”害蟲

    2017年春季,雷州半島、海南、廣西西部和西南南部降水偏多、氣溫略偏低,有利于“兩遷”害蟲遷入發生為害;其他早稻種植區氣溫偏高、降水正�;蚱�,對“兩遷”害蟲遷入無明顯不利影響。

    我國南方稻區單、雙季稻混栽,以粗稈大穗、優質高產型品種為主,易形成適溫高濕的田間小氣候,且栽插期、生育期不整齊,橋梁田多,有利于“兩遷”害蟲輾轉為害。

    預計2017年稻飛虱總體偏重發生,其中華南、江南、長江中下游和西南稻區局部大發生,全國發生面積3.9億畝次。

    稻縱卷葉螟總體中等發生,其中福建東南沿海、長江中下游和江南沿江和湖庫稻區偏重發生,全國發生面積2.6億畝次。

    二、水稻螟蟲

    冬前調查,二化螟2016年越冬蟲源基數偏高,全國蟲源面積接近上年。華南、江南稻區有效蟲源面積分別比上年增加8.1%和6.1%。華南、江南、長江中游、東北大部稻區畝活蟲數為2500-4400頭,湘中南局部地區二化螟畝幼蟲量高達4萬-5萬頭。

    2016/2017冬春季,華南大部、西南局部氣溫略偏低,其他稻區氣溫正�;蚱�,對螟蟲越冬無明顯不利影響。我國主產稻區機收面積大、殘留稻樁高,粗稈品種比例高,有利于水稻螟蟲的越冬、繁殖和發生為害。

    預計2017年水稻螟蟲總體中等發生,全國發生面積2.7億畝次。

    二化螟在江南、長江中下游單雙季稻混栽區和西南北部、江淮西北部稻區偏重發生,湘中南、鄂南、贛中北局部大發生;三化螟在華南和西南稻區中等發生;大螟在長江中下游部分稻區呈上升趨勢。

    三、水稻紋枯病

    我國主產稻區紋枯病連年發生,田間菌源基數不斷積累,大部稻區具備中等以上發生程度的菌源基礎。

    據預測, 2017年春季華南、西南部分稻區氣溫偏低,其他大部稻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少。目前我國各稻區主栽的粗稈大穗高產品種多為感病品種,氣象條件和種植制度適合水稻主產區紋枯病越冬和發生為害。

    預計2017年水稻紋枯病在南方稻區總體偏重發生,其中湖南、湖北等局部稻區大發生,北方稻區中等發生,全國發生面積2.6億畝。

    四、小麥蚜蟲

    冬前調查,大部麥區蚜量低于常年和上年。江淮、黃淮、華北和西北麥區普遍發生,發生面積1709萬畝,同比增加13%。2017年春季,華北南部、黃淮等地偏高1~2℃,對蚜蟲越冬和發生有利。江淮、黃淮和華北主產麥區主栽品種對蚜蟲的抗性普遍較差,有利于蚜蟲發生為害。

    預計2017年小麥蚜蟲總體偏重發生,其中山東、河北大發生,黃淮和華北的其他麥區、四川、寧夏偏重發生,長江中下游大部麥區、西南和西北的其他麥區中等發生,全國發生面積2.5億畝。

    五、小麥條銹病

    冬前調查,條銹病秋苗發生面積小、總體病情偏輕。甘肅、寧夏、陜西等西北秋苗主發區發生面積190萬畝,是2001年以來最小的一年。但河南和湖北12月中下旬始陸續見病,發病明顯偏早、病點偏多、發生區域廣、程度重。四川在嘉陵江流域、涪江、甘孜州和攀西地區的6個縣零星發生。新疆在阿克蘇4個縣發病0.5萬畝,重于2012-2015年同期。

    2017年春季,云南大部、四川西南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有利于條銹病春季流行。大部麥區品種對條銹病抗性較差,且常發區因病菌新致病類群頻率上升,品種抗銹性喪失加快,部分品種發病加重。

    預計2017年小麥條銹病總體中等發生,全國發生面積3000萬畝。

    其中甘肅隴南及隴中高山晚熟麥區、四川沿江河流域、河南南部、鄂西北漢江兩岸、新疆伊犁河谷及塔城盆地局部地區呈偏重流行態勢。

    湖北江漢平原和鄂西北大部、西南其他麥區、甘肅南部和中部、陜西南部及關中西部、寧夏南部、青海東部和新疆其他麥區中等流行。

    陜西其他地區、河南中北部、山東南部和東部、山西和河北的南部偏輕發生。

    六、玉米螟

    2017年春季,除黑龍江大部、西南南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外,其他大部產區降水偏少,對玉米螟羽化有一定不利影響。

    預計2017年玉米螟發生面積為3.42億畝次。

    一代玉米螟在東北大部偏重發生,華北、黃淮和西南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為1.2億畝;二代玉米螟在東北、西北、西南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為1.5億畝;三代玉米螟在黃淮海大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為7200萬畝。

    七、黏蟲

    2016年三代黏蟲總體為害程度明顯輕于上年,回遷蟲源量顯著少于2013-2015年; 2017年春季,江淮、黃淮等地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對黏蟲種群春季繁衍和發生不太有利。

    預計2017年一代黏蟲在江淮和黃淮南部麥區輕發生,發生面積為800萬畝;二、三代黏蟲在黃淮、華北和東北玉米產區總體偏輕發生,部分地區會出現高密度集中為害田塊,發生面積為4000萬畝次。

    八、飛蝗

    據調查, 2017年春季,大部蝗區氣溫正�;蚱�,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各蝗區生態環境無明顯變化,對蝗蟲發生無明顯不利影響。

    預計2017年東亞飛蝗、西藏飛蝗總體中等發生,局部地區可能出現高密度蝗蝻點片。亞洲飛蝗偏輕發生,不排除境外飛蝗遷飛入境為害的可能,黑龍江和吉林局部葦塘濕地可能發生高密度群居型蝗蝻點片。東亞飛蝗、西藏飛蝗和亞洲飛蝗分別發生面積1950萬畝、160萬畝和50萬畝,達標面積分別為1050萬畝、110萬畝和25萬畝。

    九、草地螟

    近幾年我國草地螟種群處于間歇期,呈持續輕發趨勢,俄羅斯等境外蟲源區同樣處于發生周期的低谷。

    2017年春季,西北、華北、東北大部氣溫接近常年或偏高,對寄主植物生長、越冬代成蟲的羽化、宿留、繁殖和一代幼蟲發生無不利影響。

    預計2017年草地螟一代在西北、華北、東北大部輕發生,發生面積約50萬畝。如夏季蒙古、哈薩克斯坦等境外有蟲源遷入,不排除二代幼蟲發生為害的可能。

    十、氣候型流行性病害

    小麥赤霉病、稻瘟病、玉米大斑病、馬鈴薯晚疫病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上發生最嚴重的氣候型流行性病害。

    目前,我國主栽品種多為感病或抗病性差的品種,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和華北麥區主推品種90%為赤霉病感病品種;水稻主栽品種對稻瘟病抗病性參差不齊,西南、東北稻區感病品種達50%-60%;馬鈴薯主產區感病品種種植面積比例在70%以上。

    已有的抗病品種由于連年種植,病菌群體變異加快,導致品種抗性減弱、退化甚至喪失。小麥和水稻等作物均存在品種跨區域種植,使得品種抗性表現差。作物高產區高肥水管理,致使群體大、田間郁閉,也有利于病害的發生流行。

    2017年春季,大部麥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長江中下游、黃淮大部抽穗揚花期出現連陰雨天氣概率高,且霾日偏多,赤霉病偏重,流行風險高,且部分常發省份赤霉病菌對常用藥劑抗性不斷發展,影響預防效果,會加重赤霉病流行的程度。

    水稻分蘗和抽穗期、小麥抽穗揚花期、玉米拔節至抽穗期和馬鈴薯蕾花期是易感病期,此時期的氣溫條件多適合,降水是病害流行的關鍵因素,而常發區此期易遇到陰雨連綿或多霧天氣,造成病害嚴重流行。

    預計2017年小麥赤霉病偏重,流行風險高,其中安徽和江蘇沿淮及其以南、湖北江漢平原、浙江北部、上海沿海麥區有大流行的風險;長江中下游其他麥區、黃淮麥區有偏重流行的可能;華北南部、西南和西北部分麥區可達中等流行。發生面積1億畝。

    稻瘟病總體中等發生,其中西南、江南、長江中下游和東北稻區有偏重流行風險,發生面積7000萬畝次。

    玉米大斑病在東北、華北、西南大部為中等發生,東北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7000萬畝。

    馬鈴薯晚疫病總體中等發生,西南東部、東北北部、華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偏重流行風險高,發生面積3000萬畝。

相關閱讀
拜耳計劃在美推出新谷物除草劑混劑TCM 4-Way
農藥市場維持低成交盤整態勢,靜待終端需求成交放量及成本順暢傳導
3月精喹禾靈原藥生產企業產量分析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