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稻二化螟綜合防治技術方案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2-6 10:39:00 |
水稻二化螟是我國南方稻區的重大害蟲,其發生危害嚴重性,素有“南螟北蝗”之說。湖南更是二化螟的重發地區,尤其是近幾年受害蟲抗藥性水平提高、氣候變暖及橋梁田增多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二化螟在我省(湖南省)衡陽、株洲等地區呈暴發之勢,嚴重危脅水稻生產安全和質量安全。為有效控防水稻二化螟,特制定此方案。 1、發生趨勢 2016年,全省水稻二化螟發生面積4,811萬畝次,重發區集中在衡陽、株洲、湘潭、邵陽、婁底地區。這些地區主害代防治前蟲口密度及冬前有效蟲源數量均達到大發生水平。根據二化螟發生的氣候條件、耕作栽培條件及防治因素等因子,結合歷史資料綜合分析,預計2017年水稻二化螟危害范圍有進一步擴大,危害程度有進一步加重的態勢。全年二化螟發生面積預計達到5,600萬畝次,比上年增加17%。加之二化螟發生世代重疊,抗藥性問題突出,防治難度大,如不采取切實措施,將造成嚴重災害。 2、防治策略 采取“綜合防治、分區施治”的防治策略。“綜合防治”就是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協調運用誘控、化學防控等防治措施,把二化螟危害損失控制在3%以內。“分區施治”是根據上年二化螟發生危害情況和水稻種植結構、氣候等條件,將全省分為三大類防控區,分區施治。一類防控區(危險區):衡陽全市,株洲全市(炎陵除外),湘潭全市,婁底雙峰縣,邵陽邵東縣,郴州安仁縣,永州祁陽縣。一類防控區要自始至終抓好1~4代二化螟全程治理,特別是要全面實施冬后翻耕滅蛹,栽培冬季作物的稻田采用性誘劑誘殺越冬代成蟲,在一個作業區域內統一栽培類型,統一種植品種,嚴格統一播期。二類防控區(潛在危險區):長沙全市,常德漢壽縣,邵陽、婁底、永州、郴州、株洲5個市除一類防控區外的其它縣市區。要嚴密監控二化螟發生發展態勢,在狠治一代壓基數基礎上,視蟲情動態加強第二、三代應急防治力度,有條件的地方可參照一類防控區防治技術方案實施。三類防控區(一般發生區):全省其它地區。此類區域按照常年常規辦法防治二化螟。 3、技術措施 3.1 農業措施 切實推行“早稻+晚稻”、“一季稻”、“油菜+一季稻”、“蔬菜+一季稻”、“一季稻+再生稻”等種植模式,嚴格分作業區域布局,統一采用上述種植模式,統一品種,統一播期,減少二化螟橋梁田。全面落實在越冬代成蟲羽化前,結合栽培措施,及時翻耕灌深水滅蛹,降低二化螟蟲源基數。普及推廣在田埂上種植香根草等誘集作物,引誘二化螟,種植大豆、芝麻等顯花作物,蓄養害蟲天敵控制二化螟。 3.2 誘控措施 廣泛推廣應用二化螟性引誘劑誘殺技術。性誘劑誘殺每畝放置一個誘捕器,從始蛾期開始放置至盛末期收回,每代換一次誘芯,連片誘殺。未翻耕的板田、栽培冬季作物的油菜與蔬菜田,是重要的蟲源田,需同時應用性誘技術。 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燈光誘殺技術。燈光誘殺采用頻振式殺蟲燈,每盞燈控制面積30~40畝,注意天黑開燈、凌晨一點關燈。 3.3 化學措施 關鍵點:狠抓中晚稻秧苗防治;雙季稻以第一、三代為重點,一類防控區還要著重抓好遲熟早稻第二代、晚稻第四代的防治;單季稻以第二、三代為重點,大發生時分蘗期和穗期治螟并重。 防治時期:堅持按防治指標適時用藥。防治分蘗期二化螟,當枯鞘株率達3%或枯鞘叢率5%時用藥;防治穗期二化螟,如上代畝平殘留蟲量500條以上,當代卵孵盛期與水稻破口期相吻合時(每畝卵塊數達到50塊),在卵孵始盛期至高峰期用藥防治(氯蟲苯甲酰胺、氟鈴脲兩類農藥要提前到卵孵始盛期)。主害代防治爭取大面積一次用藥防治過關,一類防控區有幾個蛾蜂時,可按“壓前峰控后峰”策略適當增加防治次數。 防治藥劑:各地應根據本地二化螟抗藥性監測水平和藥劑篩選結果選用有效藥劑,開展輪換用藥與交替用藥。一類與二類防控區推薦氯蟲苯甲酰胺、或甲氧蟲酰肼·乙基多殺菌素(限對第一代二化螟)與高含量阿維菌素、或高含量甲維鹽、或殺蟲單、或殺蟲雙、或丁烯氟蟲腈等藥劑混用,世代重疊明顯時建議增加氟鈴脲等殺卵性較強的藥劑。提倡添加激健、懷龍特、有機硅等助劑,提高農藥利用率。三類防控區可應用氯蟲苯甲酰胺、或氟苯蟲酰胺單劑,蟲量較小時可采用蘇云金芽孢桿菌(Bt)等生物藥劑。 注意事項:穗期防治藥液量常規藥械防治畝平不少于30公斤,植保無人機防治畝平不少于1.2公斤,苗期可適當減少藥液量。防治時田間要保留淺水層。施用阿維菌素、甲維鹽、蘇云金芽孢桿菌時,需避免高溫、強光照下用藥。 |
![]() |
![]() |
相關閱讀 |
春季洋蔥栽培技巧介紹 |
關于花生種子安全貯藏六要點 |
瓜類蔬菜種子發芽快又齊的秘訣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