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揭秘:化肥巨頭頻上黑榜的七大真相!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2-27 9:59:00 |
很多人會困惑,為何近兩年大品牌化肥企業屢上黑榜,但是也并不過多發聲,到底是為什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筆者發現,作為農業生產資料,農藥和化肥抽檢近年來趨向兩種結果,農藥抽檢不合格多為中小企業,大企業極少;化肥抽檢不合格中小企業占一部分,但部分大品牌屢上黑榜。 為什么大品牌屢上黑榜,真相是什么? 作為化肥行業排頭兵,作為大品牌,品牌就是生命,有相當部分企業還是央企、國企、上市公司,他們有什么理由造假? 當前復合肥抽檢一般為含量、氯離子、水分、包裝標識四個指標,以抽檢含量和氯離子兩個指標為主。筆者作為某化肥企業銷售人員(之前從事過生產),通過對各地市場走訪、調查,結合執法部門抽檢情況、企業生產情況、行業規則,對化肥抽檢情況作如下分析,不當之處敬請各位斧正。 真相一 執法部門抽檢方式還不夠科學、抽檢數量不夠 按照復合肥GB15063-2009國家標準,化肥抽檢有嚴格的數量要求,具體抽檢數量附后。每袋取出不少于100g樣品,每批采取總樣品量不少于2kg,將采取的樣品混勻縮分至約1kg,再縮分成兩份封存�?蓪嶋H情況是多數執法部門抽檢數量、方式達不到規定,隨意性極大,多數只是隨機抽取其中一兩袋,或直接從袋子里盛上幾公斤樣品完事。另外零售商怕執法部門抽查過多,扎爛包裝袋不容易銷售,不愿意讓執法部門按規定抽檢。由于抽檢方式的不科學,不規范,毋庸諱言,期間不乏冤假錯案產生。這或許才是黑榜的真相之一! 真相二 部分小企業惡意偷工減料,坑農害農 氮磷鉀三種元素,一般來說氮便宜鉀肥貴,部分小企業為了牟取高額利潤不惜坑農害農,筆者見過許多小企業氮肥多采用氯化銨,不含鉀肥或鉀肥含量嚴重不足,只提高氮肥用量。多數農民不懂化肥,看到前期苗情長勢差不多就行,后期減不減產很少關注。部分農戶為圖便宜購買黑心小企業18-18-18復合肥,零售價不到120元一袋,其實里面根本不含鉀肥。縱觀行業,大企業的產品質量還是有保證的,但部分執法部門公布的有些大企業的檢查結果很奇怪,河北某地抽檢曝光某企業產品氮含量不夠,鉀肥竟然超標,要是偷含量也應該偷鉀肥啊,這點還真是沒搞明白。 真相三 部分企業產品包裝標識不規范 惡意誤導消費者 當前假偽化肥主要有以下三種: 第一是用純氮肥(多為氯化銨擠壓氮肥)假冒復合肥,以玉米肥、大田追肥產品居多,起名為“曬肥”、智能肥等。 第二種是以中微量元素或添加劑冒充大量元素,常見的是以硫S、鋅Zn、腐植酸Ha等。 第三種是假洋鬼子,掛羊頭賣狗肉,包裝花里胡哨、標注美國、英國或中外合資等,誤導消費者。咱們這里就不上圖了,大家可以在市場上留心一下。 真相四 部分管理部門不作為 與黑心檢驗機構聯合惡意罰款 筆者曾咨詢被山東某地執法部門、某檢驗機構檢驗不合格的多個復合肥企業,竟然得到了這樣一個答復,名單沒有經過復檢就曝光,企業根本不承認檢驗結果。當前農資多頭管理(農業局,工商局、質監局等都有處罰權),農資成了部分管理部門眼中的“唐僧肉”,許多以地市為單位的名義抽檢,只需要公關到位、交錢就能合格,以罰代管成了行業潛規則。 真相五 傳統工藝需改進,頻繁轉產造成不合格品 滾筒工藝是典型的摻混工藝,利用蒸汽讓原材料變潮后粘附在原料小顆粒上,在圓筒中滾動造成圓形化肥顆粒。 企業為適應市場,頻繁轉產,導致前期生產、后期轉產部分班次產品含量不夠,造成不合格品。結合實際生產情況,傳統滾筒工藝除非大批量持續生產不轉配方,否則很難保證前后期質量一致。由于生產工藝受限,滾筒工藝配方在抽檢時不合格率居多。當前如高塔,氨化等新型工藝,由于工藝先進,投料均勻,配比精確,不合格品很少。 真相六 企業為降低成本,添加氯化銨造成氯離子超標 復合肥按照氯離子質量分數分為硫基(氯離子含量≤3%)、低氯(氯離子含量3%-15%)、中氯(氯離子含量15%-30%)、高氯(氯離子含量≥30%)四類產品,氯離子的主要來源為氯化銨和氯化鉀,長期使用中高氯復合肥會造成土壤酸化,作物爛根死苗。氮肥來源主要為尿素(氮含量46.4%,成本1600-1700元/噸不等,不含氯)和氯化銨(氮含量24%,成本400-600元/噸不等,氯離子含量≥60%)等,由于氯化銨價格低,在大田作物上使用風險小,企業會貼近國家標準在氯基復合肥里面添加一定量氯化銨。部分企業為降低成本,添加氯化銨過多,導致氯離子含量超標,造成產品不合格。 真相七 有機肥、微生物肥、土壤調理劑等新型肥料 成為假劣化肥重災區 農業部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活動,“有機肥替代化肥、土壤修復”毋庸置疑成了行業第一熱詞,有機肥、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成了行業的“香餑餑”,大小企業紛紛上馬。 部分別有用心的企業和個人,利用國家政策大做文章,散發“中國農業有機肥必將完全替代化肥”的言論,引導公眾抵觸化學肥料。當前新型肥料投資少、標準不完善(對抗生素、重金屬等指標檢測不夠,生物菌肥依然采用GB20287-2006標準)、檢測機構少(當前生物菌肥檢測官方僅有農業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種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一家),原材料采購難以控制。 部分無良企業以城市垃圾、化工廠下腳料、未腐熟畜禽糞便為原料,產品嚴重污染、抗生素、重金屬嚴重超標。 有機肥中有機質含量不達標,生物菌肥不含菌,以重污染物磷石膏代替土壤調理劑成為行業亂象。 筆者多方調查,當前部分新型肥料已成為假劣化肥重災區,其危害遠甚于化學肥料,甚至是毀滅性的。 習主席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首鳛榧Z食的糧食,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生產資源,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各大化肥企業理應踏踏實實做好產品,做到不缺斤少兩,不偷含量,不使用偽劣原料,不單純為銷售而銷售,真正承擔起服務三農、服務社會的光榮使命。 |
![]() |
![]() |
相關閱讀 |
復合肥市場開始陸續啟動,經銷商和生廠商幾家歡喜幾家愁 |
鉀肥市場運轉緩慢程度加深 |
東三省氣溫“斷崖式”下跌,春耕化肥市場行情將有何影響?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