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疫病高發季節就要到了,在溫暖、潮濕的季節發病率非常高,全面了解馬鈴薯疫病的病因和防治方法很重要。
馬鈴薯疫病分為早、晚疫病,首先要分清楚兩種疫病
一、癥狀上的區別 (一)馬鈴薯早疫病癥狀表現 馬鈴薯早疫病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褐黑色水浸狀小斑點,然后病斑逐漸擴大,形成同心輪紋并干枯。病斑多為圓形或近圓形,由于葉脈的限制,有時呈多角形。嚴重時病斑相連,整個葉片干枯,通常不落葉,在葉片上產生黑色絨霉。莖部病斑同葉部病斑基本相似,但呈長圓形或梭形。塊莖感病呈褐黑色,凹陷的圓形或不規則的病斑,病斑下面的薯肉呈褐色干腐。
(二)馬鈴薯晚疫病癥狀表現 多從中下部葉片開始染病,先在葉尖或順緣出現水漬狀綠褐色小斑點,周圍具有較寬的灰綠色暈環,濕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展成黃褐至暗褐色大斑,邊緣灰綠色,界限不明顯,常在病健交界處產生1圈稀疏白霉。莖桿和葉柄染病,馬鈴薯的種植栽培技術多形成不規則褐色條斑。發病嚴重的葉片萎垂、卷縮,終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發出腐敗氣味。薯塊染病,初生淺褐色斑,以后變成不規則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邊緣不明顯,組織變硬,干腐,將病薯從病斑處切開,可見到皮下有一層較深的薯肉變為紅褐色,潮濕時軟腐、發臭。薯塊可以在田間發病爛掉,也會在田間受侵染而儲藏后大量腐爛。
二、發病規律不同 (一)馬鈴薯早疫病發病規律 1、病原: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2、危害:早疫病一般多發生在塊莖開始膨大時。為害嚴重時,葉片病斑相互連結成片,引起局部或整個葉片枯死。 3、發病條件:早疫病對氣候條件的要求不如晚疫病嚴格,在高溫、干旱條件下,特別是干燥天氣和濕潤天氣交替出現期間,早疫病發生和流行最迅速。 4、傳播途徑:病原菌主要在病株殘體、土壤、病薯或其它茄科寄主植物上越冬。在馬鈴薯生長季節,病菌孢子可通過氣流、雨水或昆蟲傳播,病菌孢子可通過表面侵入葉片。在生長早期,初次侵染,發生在較老的葉片上。遇有小到中雨或連續陰雨或濕度高于70%,該病易發生和流行。
(二)馬鈴薯晚疫病發病規律 1、病菌:屬真菌界鞭毛菌亞門。 2、危害:晚疫病一般多發生在植株開花階段。馬鈴薯晚疫病導致馬鈴薯莖葉死亡和塊莖腐爛的一種毀滅性真菌病害。 3、發病條件:此病是一種典型的流行性病害,氣候條件與病害的發生和流行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在多雨年份容易流行成災,忽冷忽暖,多露、多霧或陰雨有利于發病。從開始發病到全田枯死,最快不到半個月。 4、傳播途徑: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薯塊中越冬。播種帶菌薯塊,導致不發芽或發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為中心病株,病部產生孢子囊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形成發病中心,致該病由點到面,迅速蔓延擴大。病葉上的孢子囊還可隨雨水或灌溉水滲入土中侵染薯塊,形成病薯,成為下一季主要侵染源。
三、防治措施的差異 (一)馬鈴薯早疫病的防治措施: 1、輪作倒茬。應與馬鈴薯和十字花科(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 2、選用早熟抗病品種,適時提早收獲。 3、選擇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塊種植,增施有機肥,提高抗病力。 4、要實行高壟栽培,合理施肥,定植緩苗后要及時封壟,促進新根發生。結果期要定期摘除下部病葉,深埋或燒毀。 5、發病初期或發病前噴施70%代森錳鋅可濕粉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粉500倍液 ,隔7-10天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
(二)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1、輪作換茬,應與馬鈴薯和十字花科(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 2、嚴格挑選無病種薯作種薯,減少初侵染源。 3、選擇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避免雨后田間積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