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農藥打假成行業熱點話題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3-15 15:02:00 |
又到了“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農藥打假又該成為農藥領域的一大熱點話題。其實說到假農藥,不光會影響到農民的生產和農產品的品質,同時假農藥也嚴重影響到其他農化公司的利益! 在2016年第二批農藥監督抽查結果中顯示,包括蔬菜、果樹、茶樹、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用藥,產品涉及29個省(區、市)和境外的農藥生產企業。共抽查、檢測農藥樣品4152個,合格樣品3482個,合格率為83.9%;不合格樣品670個,不合格率為16.1%,其中,檢出假農藥(標明的有效成分未檢出或擅自加入其他農藥成分)482個,占檢測樣品總數的11.6%,占不合格樣品的71.9%。 這些假農藥直接影響農民收益的同時,也對企業影響也是巨大的。2016年4月,濱州市公安局沾化分局食藥環偵大隊在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清源”行動中,針對制售偽劣農藥犯罪案件線索,成功偵破張某某等特大假冒注冊商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涉案價值3000余萬元。經德國巴斯夫中國分公司鑒定涉案的“凱潤”農藥均為假冒巴斯夫公司注冊商標的產品,且大部分有效成份只有標準含量的30%,少部分農藥的有效成份幾乎為零,給廣大農戶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 與此同時,各地區也發揮地區政府監管責任,積極有效的展開假農藥打擊行動,3月2日,濰坊壽光4家單位因違規經營假農藥被依法查處,并均被處以“沒收假農藥,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罰款”的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生產、經營假農藥、劣質農藥的,依照刑法關于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或者生產、銷售偽劣農藥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部門沒收假農藥、劣質農藥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吊銷農藥登記證或者農藥臨時登記證,由工業產品許可管理部門吊銷農藥生產許可證或者農藥生產批準文件。 然而在嚴格的條例下,仍然有不法分子為謀利益而為之,所以,解決這一亂象就更需要政府、有關單位及企業的共同發力。 2015年9月,由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組織成立的“阿維菌素產品協作組”。經協作組成員舉報,河南省新鄉的三浦百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產200噸的阿維菌素裝置已投產,進行市場超低價銷售。阿維菌素為國家明令限制準入類產品,目前產能嚴重過剩,希望工信部執法部門嚴厲打擊無證非法生產問題。阿維菌素目前運行狀態來之不易,絕不允許無證非法生產企業擾亂市場秩序,破壞阿維菌素產業平穩有序發展。 與此同時,由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組織編制的《農藥產品二維碼編碼規則》(T/CCPIA 001-2016)團體標準的正式發布實施,有力促進了我國農藥二維碼追溯監管工作開展。中國農藥安全追溯平臺是集防偽、產量控制、銷量統計、假貨報警和跟蹤等多項功能于一身的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統,對社會公眾開放,為企業免費提供二維碼,為社會免費提供產品防偽查詢,同時也可為農業生產、經營企業提供更深層次的賦碼延伸服務。 農藥二維碼可追溯監管系統,是基于互聯網將農藥生產的每一步環節進行記錄,農民可以在購買農藥是,通過掃描產品二維碼,了解和甄別該產品的真偽。 對于農藥監管而言,政府的每年幾次查封,仍然還會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只有企業和政府聯手,健全農藥監管辦法,才是保證農化企業利益不受影響、農民收益不受損害的必然選擇。 |
![]() |
![]() |
相關閱讀 |
近期草甘膦原藥價格動態分析 |
“農殘”才是“毒西瓜”的罪魁禍首 去除要謹慎 |
2020年批準登記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登記現狀分析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