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排壓力下化肥工業必須面對的問題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1-12-24 |
化肥工業是將煤炭、天然氣、磷礦石、鹵水等能源和自然資源轉化為植物營養的產業,主要包括氮肥、磷肥、硫酸和配套原料的磷硫礦山行業。 2011年上半年,在國內外經濟環境十分復雜的情況下,化肥產量保持平穩較快的增勢。據國家原材料工業司統計數據顯示,1-6月份化肥產量(折純,下同)3062.4萬噸,同比增長8.3%;其中,氮肥產量2153.6萬噸(折純),同比增長2.3%;尿素產量1336.8萬噸,同比下降4.0%;磷肥產量717.3萬噸(P2O5)同比增長29.8%;鉀肥產量191.4萬噸(K2O),同比增長17.4%。 與此相對應的是,化肥工業目前每年原材料消耗量為:天然氣100億立方米,煤炭7000萬噸,油(重油、石腦油)60萬噸磷礦石4300萬噸,硫鐵礦1150萬噸,硫磺900萬噸,鹵水8000萬立方米,電500億千瓦時。化肥工業的能耗約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3%,占化學工業能耗的35%。因此,化肥行業是我國實施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之一。 雖然我國化肥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還有許多工作可做,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相當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化肥施用不科學,用量過大 1999年至2011年期間,我國化肥施用量增加了1437.4萬噸。但化肥利用率很低,氮肥只有30%-35%磷肥只有10%-20%鉀肥只有75%-85%。在耕地面積幾乎未增加的同時,施肥強度以每年5%~6%的速度增長。而在歐洲農業發達的國家,在糧食等作物產量穩定的同時(有些國家甚至略有增長),通過科學的肥料利用管理,化肥消費量逐年下降。1990年前后歐盟各國化肥消費量高峰時達到3100多萬噸,其中氮肥1500萬噸,磷肥810萬噸,鉀肥790萬噸。隨后十年連續下滑,2010年達到最低點。國際公認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每公頃225千克,而目前我國農用化肥平均施用量比安全上限高了1.93倍。從上世紀50年代到現在,60年間我國每公頃土地的化肥施用量從4公斤多增長到了434公斤,足足增加了100倍。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歐洲糧食單位面積產量還比我們高2005年就已達到7000-8000公斤/公頃,比2011我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5166公斤/公頃)還高出近30%。不可否認,我國的農業種植結構和歐洲不盡相同我國相當數量的化肥用在歐洲產量較少的蔬菜等經濟作物上。但我國化肥利用率和歐洲相比,顯然仍處于相當低的水平。 由于肥料利用率低,在化肥的生產、運輸、銷售、使用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增加了排放和污染應引起高度重視。 2.原材料結構趨向劣質化 從減排角度看,天然氣應該是最理想的氮肥原料。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合成氨,能耗僅有以煤為原料的裝置的2/3,幾乎沒有廢水和廢渣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僅有煤為原料的合成氨1/4(以生產尿素計)。世界上除我國以外,幾乎都采用天然氣生產合成氨。而我國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合成氨比例幾十年來長期在20%左右徘徊,隨著“油改煤”等項目實施及中小化肥的擴能改造,以煤為原料的合成氨比例由80年代初的65%提高到目前的75%。以煤為原料的比例增加,不可避免地帶來“三廢”排放量的增加。 與此同時,隨著優質資源價格上漲,供應緊張,我國化肥原料結構趨向劣質化,將繼續轉向更多地采用煤炭、低品位磷礦等劣質原料,增加了節能減排的難度。 3.經濟效益不高,減排投入少 化肥行業和農業發展密不可分的關系,決定其產品價格受國家控制,使得化肥行業不可能獲得很高的利潤。近幾年來雖然國家給予行業免稅、電價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但行業整體利潤依舊很低。截止到2011年4月,氮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918.45億元,實現利潤29.05億元,銷售利潤率約3.16%;磷肥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008.33億元,利潤總額48.4億元,銷售利潤率約4.8%。由于行業效益較差企業資金匱乏,投入資金進行節能減排的積極性不高,影響了一大批好的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 |
相關閱讀 |
山西首次將有機肥料出口到伊朗 |
秋季市場啟動,二銨利好缺失 |
硫酸銨市場高位成交趨緩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