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氣回暖,請問旱茬小麥田防治紋枯病可以用什么配方,每畝用43%戊唑醇30克合理嗎?用三唑類藥防治紋枯病,對溫度、藥量有什么要求?

答:春季小麥返青后,隨著氣溫回升,紋枯病開始發生;小麥進入拔節期后病情迅速橫向、縱向擴展,形成發病高峰。春季雨日多,田間濕度大,有利于病害擴展蔓延。防治小麥紋枯病,應掌握在小麥拔節前后、紋枯病初發時用藥。適用于防治小麥紋枯病的井岡霉素、噻呋酰胺等藥,施藥對溫度一般無特殊要求。適用于防治紋枯病的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三唑醇、氟環唑、丙環唑、苯甲·丙環唑等三唑類藥,對小麥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藥后遇強降溫低溫天氣時小麥生長受抑制程度加重,容易發生藥害,影響小麥生長。一般情況下,用這些三唑類藥防治小麥紋枯病,不會嚴重抑制小麥生長,對小麥生長無不良影響,在小麥拔節前后用藥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麥基部節間的長度,增強小麥的抗倒伏能力。

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氟環唑、丙環唑、苯甲·丙環唑等三唑類藥,是防治小麥紋枯病的高效藥種,一般每畝用純藥6~10克即可取得較好防效,持效期長達半個月以上。每畝用43%戊唑醇30克,折合每畝用純藥12.9克,用量略偏大,但在小麥長勢正常時施藥,一般沒有什么不良影響,并能取得較好的防病效果。苗弱時不宜加量施藥。注意施藥后短期內不能遇強降溫低溫天氣,以免過度抑制小麥生長。
防治小麥紋枯病,除選對藥種、用足藥量外,用足水量很關鍵,應加大水量粗噴霧,將藥物送到小麥基部易發病部位,以提高防治效果。小麥拔節前后用戊唑醇等三唑類藥防治小麥紋枯病,對控制后期白粉病的發生也有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