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小麥葉枯病癥狀,小麥葉枯病防治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3-21 16:45:00
    

    小麥葉枯病是小麥生長過程中常見的一類病害的總稱,在小麥主產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農田環境條件的改變,以及矮稈小麥的推廣,小麥葉枯病在我國小麥主產區的發生漸趨頻繁,發生范圍已從東北、西北麥區等病害常發區域蔓延到黃淮麥區、長江中下游麥區和華南麥區等小麥主產區,一般年份減產5%~20%,嚴重者減產50%以上。本文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小麥葉枯病的癥狀特點、發病規律和防治技術,具體內容如下:

小麥葉枯病癥狀,小麥葉枯病防治

    小麥葉枯病癥狀特點

    小麥葉枯病主要在小麥成株期發生。主要危害葉片、葉鞘、莖稈、穗部。發病開始表現出小的不規則形葉斑,但病斑受葉脈限制,趨于縱向發展,隨著病害的擴展,在病斑中部變成淡綠色,多個病斑聯合常使葉片枯死。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是病斑的分生孢子器,通常由下部葉片向上部葉片擴展,嚴重者全株葉片變黃枯死。

    1. 根腐葉枯病

    在小麥抽穗前后發生。初發生時,中下部葉片上出現小褐點,逐漸發展成橢圓或梭形褐斑。病斑兩面都可產生橄欖色霉層,穗上亦可發病,初呈水浸狀病斑.類似赤霉病初期癥狀,后期在發病小穗上產生濃厚黑色霉層,并引起麥粒胚部變黑成為黑胚粒。

    2. 鏈格孢葉枯病

    在小麥抽穗前后發生,前期葉片出現長卵形、橢圓形褐色斑點。進而擴展成長條形和不規則性病斑,周邊有亮黃色暈圈。

    3. 殼針孢葉枯病

    在小麥拔節至抽穗期開始發病,初期在葉脈間出現黃色紡錘形病斑,后相互愈合成不規則形褐色大斑并連成條紋,使葉脈呈黃綠色,嚴重時呈水漬狀長條,葉片逐漸變枯,葉片布滿黑色小點(分生孢子器),病斑從下部葉片逐漸向葉鞘、莖稈、穗部發展。

    4. 雪霉葉枯病

    在5月中旬以后發病。病斑多在旗葉和倒2葉葉片和葉鞘上。病斑較大。呈暗綠色水漬狀。

    小麥葉枯病發病規律

    葉枯病是一種低溫、高濕病害,在黃淮中下游、江淮麥區,長江流域及西南麥區,小麥生育的中后期通常易遭受高溫高濕氣候,為該病的發生提供了可能的環境條件,通常在4~5月份發病。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者菌絲體在小麥的秸稈和殘株上越冬、越夏,到第二年春天環境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器吸水后,即釋放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引起初侵染。冬麥區病菌在小麥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夏,秋季侵入麥苗,以菌絲體在病株上越冬,病株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進行再次侵染。盡管多數葉枯病病菌在小麥整個生育時期均可危害,但以抽穗、灌漿期發生較重。是主要的危害時期,常遁滔對不同抗性的小麥品種全生育期抗性進行分析,認為小麥抗葉枯病病性有階段性變化特點,前期抗性強于開花后期。

    鏈格孢、殼針孢、根腐引起的葉枯病一般于4月上旬小麥孕穗期開始發病,揚花期盛發;雪霉葉枯病在抽穗期始發,灌漿期盛發,對產量影響較大,其他類型葉枯病在小麥抽穗前后發生,在小麥田間上述葉枯病常混合發生。

小麥葉枯病癥狀,小麥葉枯病防治

    小麥葉枯病防治技術

    1. 農業防治

    (1)合理密植,推廣小麥精量播種。對整地質量高、適期播種的小麥,采用分蘗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種,播種量以75.0-112.5kg/h㎡為宜;分蘗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種宜用105-120kg/h㎡。但是,農民普遍播種量過大,一般用種150~225kg/h㎡,高者達300kg/h㎡,超過正常用種量的30%-60%。播種量過大,導致小麥群體密度過大,易引起葉枯病發生流行。

    (2)適當推遲播期。推廣春性、半春性品種適當晚播,可減輕病害發生程度。根據調查,根腐葉枯病、交鏈孢葉枯病始發期早播比晚播提前10-30d,且病情重。2006年5月20日筆者分別調查周麥16早播和遲播的2塊麥田,旱播田塊發病重。發病指數較晚播品種高37%。在梁園地區種植的周麥16等半冬性品種適宜播期為10月上旬,晚播時間可推遲5~6d。

    (3)推廣春性品種。推廣種植豫麥34、鄭麥9023等春性品種在10月下旬播種,也可有效減輕小麥葉枯病發病程度。

    (4)加強水肥管理。增加麥田磷、鉀及有機肥施用量,適當控制氮肥用量,合理控水,促進小麥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以梁園區7500kg/h㎡高產麥田為例,除施純氮225~300kg/h㎡外,還應增施磷肥(P20 )105~120kg/h㎡、鉀肥(K20)lO5~120kg/h㎡微肥22.5kg/h㎡,有條件的地方施用有機肥30,-~45mS/h㎡。另外,在小麥生長中、后期嚴禁大水漫灌浸泡。

    2. 治蚜防病

    根據調查,小麥葉枯病發生程度與葉片蚜量相關性極顯著。蚜蟲刺吸葉片造成傷口,并分泌蜜露,有利葉枯病菌的侵入和擴展,加重病害發生程度。因此,要及時防治小麥蚜蟲,減輕葉枯病發生流行程度。2006年5月18日筆者調查同期播種、長勢一致的周麥16品種麥田2塊,百株蚜蟲量分別為4850頭、615頭,病情指數分別為6.0、3.8,蚜蟲發生重的麥田病情指數是蚜蟲發生輕的1.6倍。

    3. 化學防治

    及時掌握小麥葉枯病病情發生流行動態,組織、指導農民在病害發生流行初期開始用藥。防治可用20%三唑酮乳油600mL/h㎡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kg/h㎡,噴施防治2次,防效可達73.5%-80.1%。也可用40%氟硅唑乳油(福星)6 000-8 000倍液,或用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第1次施藥后7~10d,再施藥1次,防效更好。

相關閱讀
梨黑斑病用什么方法治效果好
春季選對苗圃封閉除草劑,保你苗圃安全除草不傷苗
蘋果全爪螨的主要危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