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使用過農藥的農產品就是有毒的嗎?農藥高效安全科學施用技術詳解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4-4 9:53:00
    

    受到農藥超標、農藥殘留等問題的影響,眾多消費者提到農藥就認為是有毒的,食用使用過農藥的農產品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危害。那么,事實果真如此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現代農藥使用的詳細情況:

使用過農藥的農產品就是有毒的嗎?農藥高效安全科學施用技術詳解

    科學使用益處多

    “植物跟人類一樣,在生長過程中會遭受病菌、害蟲、雜草以及害鼠的侵襲,如不進行有效保護和救治,則會影響生長、減少產出,甚至導致作物死亡顆粒無收。”鄭永權說。

    當前,我國病蟲害現象頻發,飛虱、粉虱等害蟲肆虐,水稻黑條矮縮病、水稻條紋葉枯病、玉米粗縮病、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等毀滅性植物病害暴發流行,對我國農業生產構成了巨大威脅。

    本土病蟲害在作怪,“進口”病蟲也“不消停”。美洲斑潛蠅自入侵后不到10年間,就已遍布全國,嚴重危害百余種農作物,受害面積130多萬公頃,導致減產30%至50%,每年防治費用達4億元人民幣。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人類曾嘗試過不使用農藥,而此舉帶來的損失也是巨大的。20世紀末,美國呼吁不使用農藥,而那段時間美國糧食產量降低了30%,價格提高50%至70%。

    鄭永權認為,科學使用農藥可以保證糧食的產量。我國是農業大國,更是人口大國,資源環境相對緊缺。要保證“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除了依靠改進栽培技術、改良品種提高單位產量以外,減少單位面積的損失也是重要手段。

    據世界糧農組織估計,通過正確使用農藥可以挽回作物40%左右的損失。諾貝爾獎獲得者、小麥育種學家Noman K. Borlang曾說,沒有化學農藥,人類將面臨饑餓的危險。

    科學使用農藥還可有效解決農產品免受生物毒素污染問題。農產品因真菌感染而產生的人體有害物質——真菌毒素約有300多種。如黃曲霉毒素B1,毒性比砒霜大68倍,是I類致癌物,應用含有黃曲霉毒素的飼料喂食給奶牛后,牛奶中可以檢測出黃曲霉毒素。

    同時,農產品在貯藏、運輸過程中,如果不進行防腐保鮮處理,極易感染食源性疾病微生物而發生腐爛,消費者食用被大腸桿菌等污染的農產品后會引發急性腸炎等疾病。“因此,農藥可通過控制病菌的危害來減少生物毒素的產生和食源性疾病微生物的污染,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鄭永權告訴記者。

使用過農藥的農產品就是有毒的嗎?農藥高效安全科學施用技術詳解

    從低毒到低風險

    在人們傳統的印象里,農藥危害極大,幾乎“等同于”毒藥。而實際上,經過多年發展,農藥經歷了低效高毒、高效高毒、高效低毒和高效低毒低殘留4個階段。現在,農業生產中所應用到的農藥,已經不是過去傳統意義上的農藥了。

    最大的不同是化學成分和結構不一樣了,過去的農藥多為含氯、砷以及有機磷,現在多為仿生農藥,毒性大大降低;同時,農藥的作用機理也不同,過去多為神經毒劑,容易引發人類中毒,現在有影響昆蟲能量代謝、物質合成的新農藥,對人體影響相對較小,并且效果好、用量少。目前,我國含有高毒農藥成分的產品比例不到2%,低毒和微毒農藥產品達75%以上。

    盡管如此,隨著人類對環境質量、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也已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了。

    鄭永權打了幾個比方,氟蟲腈是一種典型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可有效殺死蚜蟲、飛虱、鱗翅目幼蟲、蠅類等害蟲,一度廣受歡迎。然而,人們深入研究后發現,蜜蜂對氟蟲腈非常敏感,蜜蜂在采集帶有極微量的氟蟲腈花粉后,很可能會造成整箱或整窩蜜蜂的死亡;再比如磺酰脲類除草劑,也是一種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產品,每畝地僅用1到2克就可有效去除雜草,但是長期使用后,會留在土壤中造成后茬作物死亡或植株矮小。

    此外,鄭永權指出,即使是同一種農藥分子,在空間中可能造成相互影響,從而產生完全不同的毒性機理,對非標靶生物和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例如,S-異丙甲草胺和R-異丙甲草胺,兩種分子互為作用,都可除草,但后者在使用中存在致癌風險。這種相同分子式、不同空間結構的農藥被稱為“手性農藥”。目前,手性農藥約占現有農藥的40%,將這些隱藏在分子中的風險進行分解、剖析并加以防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此背景下,鄭永權及其團隊提出的“高效低風險”農藥概念非常符合當前人們對農藥使用的要求。據悉,該體系通過低風險劑型設計、低風險應用技術和管理政策引導,把農藥對作物、農產品、人畜、環境等的風險控制在人類可以接受的范圍,從而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安全和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在國家大力倡導綠色發展,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背景下,農藥的“高效低風險”也符合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農業部制定的《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就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病蟲害可持續治理技術體系,科學用藥水平明顯提升,單位防治面積農藥使用量控制在近3年平均水平以下,力爭實現農藥使用總量零增長”。

    亟待產業化推廣

    為方便技術推廣和農民使用,科研團隊還研發出了一整套“科學選藥、合理配藥、精準噴藥”的高效低風險施藥技術。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蔣紅云介紹說,第一個環節是選藥。過去農民使用農藥憑經驗,準確性低。現在,利用團隊研制出來的26套精準選藥試劑盒,只需把田間害蟲捕捉放到試劑盒內,1至3小時內觀察其死亡率就能判斷這種農藥是否有效,并且可以實時跟蹤調整用藥,這就使選藥準確率提高到80%以上。其次是配藥。科研團隊通過研究發明了藥液沾布比對卡,指導田間合理配藥,農藥利用率因此提高30%。再次是噴藥。研究團隊發明了農藥霧滴密度指導卡、測試卡、比對卡的“三卡”聯用,實現了精準噴藥,從而減少農藥噴施量30%至70%。

    技術有了,但僅僅停留在試驗階段是不夠的,關鍵是能否進行產業化推廣。據悉,研究團隊設計了高效低風險農藥劑型并進行了產業化應用。負責此項工作的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黃啟良告訴記者,通過高效低風險農藥有效成分、助劑的篩選,研究了配方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增效關系,評價了配方組合的生物活性及安全性,他們研發出可分散油懸浮劑新產品。這種新產品使用植物油等低風險溶劑,可完全替代乳油中苯類有害溶劑。

    目前,科研團隊設計開發出水基替代油基的高效氯氰菊酯、烯酰嗎啉、苯醚甲環唑等水基化新產品,其中有10個獲得了農藥登記并實現了產業化。2013年至2015年期間,項目成果推廣應用面積1.8億畝次,新增農業產值149.9億元,新增效益 107億元,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

相關閱讀
轉基因作物可影響農資用量-10.31日
冬季濟南嚴查高毒農藥
歐盟將對殺蟲劑與殺真菌劑加強管理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