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種植業結構調整在所難免,了解除草劑使用變化不可缺少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4-12 10:53:00 |
近年來,由于農產品價格的波動,農民經濟效益下滑,種植業結構調整在所難免。國家“十三·五”規劃要求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保障增產優質的任務,除草劑是重點,難度大。主要是藥害嚴重與控制難治雜草防治效果差以及抗性問題,經濟效益差。用好除草劑需要解決5個問題,需要做到熟悉除草劑及使用技術、農藝措施、植保機械及其規范使用技術完美結合。 1、控制雜草要創新理論,改變觀念 1.1 控制雜草危害而不是消滅 農田雜草種類全國有近千種,對作物造成危害減產的主要種類有20~30種。據研究30 cm耕層每平方米有雜草種子5萬多粒,由于雜草生物學特性,深度、休眠期等差異,雜草種子年年發芽出土,成熟的種子回歸入土,始終保持總數變化不大的狀態,不管人們消滅雜草付出多大代價,雜草是消滅不了的。有些雜草可與作物伴生,如小麥間種草木犀,玉米田種小冠花等,具有增加土壤肥力,供給作物營養,促進生長等作用。 要轉變觀念,克服一知半解及人類自私心理,一定要學會和雜草和諧共處。對雜草不要講消滅,殺死,而是采用綜合措施,如農藝、化學、機械等措施控制危害。 自從有了除草劑,一些人認為除草劑萬能,忽視對除草劑的學習、選擇及使用技術,選用適用的植保機械及規范使用技術,以及農藝措施的科學運用,導致難治雜草種類增加,藥害嚴重。 1.2 改進除草劑藥效評價方法 要改變除草劑藥效評價方法,以雜草鮮重減少率替代數量法,雜草鮮重減少80%以上可有效控制雜草危害,特別是多年生雜草,抑制生長,不影響作物生長和產量及經濟效益。 采用各種農藝、除草劑、機械等措施,將雜草危害控制在經濟、生態、社會三效應允許閾值之內。 目前使用除草劑藥害嚴重的多是為了消滅某個雜草,過量而重復多次使用除草劑造成的,減產40%~60%,甚至絕產。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省西北部為防治大豆田問荊,用氟磺胺草醚增加用量4~8倍,藥害嚴重,2016年8月大旱,大面積絕產,多歸咎于旱災引起的。 外來入侵的雜草在短時間內可能造成危害,隨著時間的延長,作物、雜草與其互相適應,會抑制這些外來物種的特異繁殖,使其轉變成普通雜草,逐漸減輕危害。 2、如何選擇除草劑 2.1 根據藥效和安全性選擇除草劑使用方法和除草劑 除草劑的使用時期可分為苗前、苗后施藥。苗前施藥又可分為秋季、春季播前,播后苗前施藥;苗后施藥又可分為苗后早期、苗后中期、苗后晚期施藥。 苗前和苗后除草劑相比,選擇哪一種施藥時期好呢?一是根據我國氣候變化復雜,雜草發生特點,種類多、雜,發生時期北方時間長,南方相對集中;二是要從雜草與作物競爭營養,影響生長發育與產量考慮,使用除草劑早用比晚用效果好,最好把雜草控制在發生早期,危害之前。除草劑苗前使用比苗后增加藥效10%~20%,增產10%~30%,其中北方秋季使用除草劑對作物的安全性和藥效最好,比春季苗前施藥增產5%~8%,提高藥效5%~10%。 大豆、玉米、馬鈴薯、水稻、甜菜、花生、南瓜、蔬菜、棉花、果園等要以苗前除草劑為主,以苗后除草劑為輔,苗前應占85%以上(其中秋季施藥占20%以上,春季施藥占50%~60%),苗后施藥占15%以下。 水稻移栽田以土壤封閉為主,以苗后莖葉噴霧為輔,北方移栽田推廣分期施藥,移栽前5~7天是要100%,移栽后15~20天根據草情再進行第2次施藥。 2.2 選擇安全性好的除草劑 選擇除草劑品種安全第一,盡量不選長殘留除草劑,如沒有可替代品種,可降低用藥量混用。 黑龍江農墾總局植保站自1990年以來,對大豆(包括蕓豆、紅小豆、綠豆等)、玉米、小麥(包括大麥、燕麥)、水稻、油菜、甜菜、高粱、谷子、馬鈴薯、瓜類(西瓜、南瓜、甜瓜)、向日葵、花生、苜蓿等作物除草劑進行了系統的安全性和殘留危害后茬作物評價,除草劑品種一般做3~5年的田間藥效試驗,多的做了6~8年的試驗,研究認為,一種作物登記注冊的多種除草劑對作物的安全性有明顯的差異,不能不加選擇地隨意根據價格高低來選擇。因此我們把除草劑分為三類,一類為推薦使用品種;二類為限制使用品種;三類為淘汰(不推薦)品種。 安全性差的除草劑與安全性好的相比,水稻產量每畝差100~200 kg,減產20%~40%;大豆產量每畝差50 kg以上,減產25%~30%;混用配方和混配制劑之間產量每畝差30~100 kg。小麥田用2,4-滴丁酯可使小麥減產7%~26%。 作物種植結構調整應特別注意長殘效除草劑。這類除草劑在土壤中殘留時間長,一般可達2~3年,長的可達4~5年,雖無除草作用,但可對下茬敏感作物造成藥害,輕者抑制作物生長、減產,重者造成作物死亡、絕產。 主要長殘留除草劑品種有莠去津、甲磺隆、氯磺隆(綠磺隆)、甲氧咪草煙、咪唑乙煙酸、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嗪草酮、異噁草松、唑嘧磺草胺、煙嘧磺隆、西瑪津、胺苯磺隆、氯酯磺草胺、氟嘧磺隆、氟酮磺隆、氟噻草胺、氟磺隆、氯吡嘧磺隆、醚苯磺隆、滅草喹、甲磺草胺、二氯吡啶酸等。 除草劑還要注意飄移藥害。飄移可使作物降低除草效果,污染環境,危害敏感作物。容易飄移和揮發的除草劑如2,4-滴丁酯、禾草敵、氟樂靈、仲丁靈、異噁草松。2,4-滴丁酯,異惡草松等在氣溫15℃以上時,開始揮發飄移,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在逆溫條件下可遠距離飄移,達數公里,危害多種敏感作物。 2.3 針對難治雜草調整除草劑結構 多年使用除草劑農田雜草種類減少,難治雜草種類增加,應該針對田中的難治雜草選擇有效除草劑。 (1)難治雜草的種類 我國難治雜草種類有野黍、葡莖剪股穎、稻李氏禾、野燕麥、節節麥、看麥娘、牛筋草、千金子、硬草、雙穗雀稗、堿草、狗牙根,鼬瓣花、大巢菜、卷莖蓼、龍葵、蒼耳、鴨跖草、繁縷、馬齒莧、婆婆納、豬殃殃、牛繁縷、播娘蒿、田旋花、牽牛花、刺兒菜、大刺兒菜、問荊、皺葉酸模、苣荬菜,蘆葦、水綿、野慈姑、澤瀉、雨久花、慈姑、空心蓮子菜、香附子、扁稈藨草、三江藨草、藨草等。 (2)根據難治雜草的種類選擇除草劑,合理混配 如水稻移栽田控制扁稈藨草、藨草、三江藨草,移栽前選用吡嘧磺隆、或吡嘧·丙草胺泡騰片,移栽后選用滅草松、吡嘧磺隆、嘧啶肟草醚、雙草醚,或唑草酮,或唑草酮+吡嘧磺隆混用。 又如玉米田控制苣荬菜、刺兒菜、鴨跖草,苗前選用唑嘧磺草胺、噻吩磺隆,或唑嘧磺草胺+噻吩磺隆+莠去津,或唑嘧磺草胺+2,4滴異辛酯+莠去津混用。苗后選用煙嘧磺隆+滅草松,或砜嘧磺隆+噻吩磺隆(北方),或滅草松+莠去津。 3、重視藥害的預防 3.1 預防藥害的農藝措施最重要 3.1.1 要適期播種 農業生產中的問題是選擇作物品種積溫不留滿貫,錯誤認為早播種就搶到了積溫。播種過早,溫度低,作物幼苗免疫功能下降,出苗晚,生長發育緩慢,藥害重,易感病,病害重,貪青晚熟大減產。 傳統播種期是在不施化肥、農藥條件下,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為標準計算生育期和播期。經過多年研究與實踐,選擇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3℃為計算生育期與播期新標準,也就是高產期,選擇作物品種的新方法是退后一個積溫帶,遇大災之年,仍能穩產高產,優質。 3.1.2 控制好播種深度 整地要平細,務必使播種深度一致。播種過深種苗要消耗營養,造成弱苗與藥害。 3.2 行政措施可有效預防藥害 3.2.1 搞好安全使用區劃 制定安全使用農藥規劃和經濟作物區劃,限制某種飄移性除草劑在經濟作物種植區使用。 3.2.2 改進除草劑的劑型 對易引起飄移藥害的除草劑如2,4-滴丁酯用2,4-滴異辛酯替代。改進異噁草松的劑型,可有效解決揮發飄移藥害問題。 4、堅持運用傳統有效農藝措施 4.1 合理輪作、密植等措施 作物與雜草同步進化,各種作物都有伴生雜草與作物生態型相似,通過輪作換茬,更換除草劑可有效控制作物的拌生雜草,并避免雜草產生。密植有利于抑制某些難治雜草。 4.2 合理耕作 當前農業耕作主要問題是耕得淺,耕層淺,只有10~15 cm,土壤板結,堅硬,根扎不下去,土壤不透水,不透氣,既不抗旱,也不抗澇,加重藥害。當務之急要打破犁底層,采用機械深翻深松、深淺交替的耕作措施,2~3年伏天深翻一次,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并將多年生雜草地下根莖切碎,經晾曬,可消滅70%,下茬使用除草劑控制效果好。 4.3 充分發揮機械作用有效控制雜草危害 4.3.1 早春耢地、分期播種控制雜草 根據雜草出苗期不同的特性,采用機械早春整地誘發雜草萌發,分期播種和分期控制雜草,同時保墑增加地溫,促進作物種子早萌發出土,有利于培育壯苗。 4.3.2 中耕培土控草措施 自從使用除草劑,有些錯誤做法如用除草劑后不宜動土,怕中耕破壞藥膜,影響除草效果;或認為可以少耕,節約成本,結果是一場雨過后出一批雜草,不得不再用一遍除草劑。 無論使用苗前,或苗后除草劑都要及時中耕,中耕有利于控制雜草,并且前期中耕有利于增加地溫,促進幼苗生長,后期深培土有利于控制病害、抗旱防澇及防倒伏。一般中耕3~4次。作物拱土期進行淺中耕深松土,苗后進行2~3次中耕,最后一次要深耕培土封壟。 4.3.3 農藝措施要適應機械作業措施 目前農業生產中有個誤區,一些人認為機械要適應農藝措施,如北方高寒地區玉米、大豆搞大壟密,在機械化標準差,農藝、除草劑使用技術水平低的情況下,近幾年出現了化學除草失敗,大壟栽培無法進行中耕導致草荒減產,不具備條件的最好改回小壟栽培。 5、植保機械標準化與推廣其規范的使用技術 植保機械是噴灑除草劑的基本工具,植保機械標準化及規范的使用技術屬于農藝措施。建議國家加大植保機械的配制和其使用技術規范的普及培訓工作,它是除草劑減量增效,降低藥害,增產增收的重要工作。首先對農業技術人員與植保機械操作者進行植保機械標準與使用技術規范的教、練、訓。 5.1 植保機械噴霧效果評價標準 (1)將噴灑有效霧滴直徑大小作為評價標準 噴灑苗后除草劑適宜噴灑霧滴直徑為250~400 μm,噴灑苗后除草劑適宜噴灑霧滴直徑為300~400 μm。 (2)將噴灑除草劑藥霧滴密度作為評價標準 噴灑苗前除草劑適宜霧滴密度為30~40個/cm2,噴灑苗后除草劑適宜的霧滴密度內吸性的為30~40個/cm2,觸殺性的為50~70個/cm2。 (3)噴灑霧滴在植物葉面停留時間 除草劑噴灑在雜草葉面需要有一定的停留時間,一般降雨1~2 mm可將水溶性除草劑從雜草葉面沖洗掉;降雨5~10 mm可將油溶性的除草劑從雜草葉面沖洗掉。 5.2 噴桿噴霧機關鍵部件的選配 (1)噴嘴與過濾器的選擇 噴桿噴霧機、背負式噴霧器噴灑除草劑應該淘汰錐形噴嘴,選擇扇形噴嘴。 噴灑苗前除草劑選擇扇形噴嘴,配50篩目柱型防滴過濾器;噴灑苗后除草劑選擇80015型扇形噴嘴,配100篩目柱型防滴過濾器(大馬力噴桿噴霧機選用8002型扇形噴嘴,配50篩目柱型防滴過濾器)。 (2)推廣外走水快裝噴頭體 推廣外走水快裝噴頭體,不腐蝕噴桿;用快裝噴頭體替代螺紋噴頭體,拆裝方便,不易損壞噴頭體,使用壽命長,并要淘汰內走水噴頭體。 (3)配制導航儀 GPS導航儀可使噴灑除草劑作業走直線,確保藥液噴灑均勻,提高除草劑利用率和作業效率。 (4)推廣噴灑霧滴均勻度測試盤 便于測試噴桿噴霧機噴灑均勻度及噴桿高度。 (5)推廣袖珍電子氣象儀 可準確測試噴灑作業時的溫度、空氣相對濕度、風速。 5.3 噴灑除草劑對噴桿噴霧機的要求 (1)噴灑苗前除草劑 選澤噴頭間距50 cm,噴霧壓力2~3 kg/cm2,噴液量180~200 L/hm2,噴桿距地面高度50 cm,作業時車速6~8 km/h。大馬力自走噴桿噴霧機噴霧壓力3 kg/cm2,噴液量180~200 L/hm2,噴桿距地面高度50 cm,車速12~18 km/h。 (2)噴灑苗后除草劑 一般選噴頭間距50 cm,噴霧壓力3~4 kg/cm2,噴液量75~100 L/hm2,噴桿距作物,或雜草頂端高度46 cm,作業時車速6~8 km/h。大馬力自走噴桿噴霧機噴霧壓力4~5 kg/cm2,噴液量75~100 L/hm2,噴桿距作物,或雜草頂端高度46 cm,作業時車速10~12 km/h。 5.4 噴桿噴霧機調整與使用技術規范 (1)噴桿噴霧機的安裝與調整; (2)田間噴霧作業; (3)噴霧機的清洗; (4)安全防護。 6、推廣“兩降一加”噴灑新技術 6.1 降低噴液量 噴桿噴霧機噴灑苗前除草劑噴液量180~200 L/hm2,噴灑苗后除草劑噴液量75~100 L/hm2。人工噴灑苗前除草劑噴液量225~300 L/hm2,噴灑苗后除草劑噴液量100~150 L/hm2。飛機噴灑苗前除草劑噴液量30~50 L/hm2,噴灑苗后除草劑噴液量20~30 L/hm2。 6.2 加植物油型的噴霧助劑 噴灑苗后除草劑在適宜的氣象條件下(溫度13~27℃,空氣相對濕度大于65%,風速小于4 m/s;一般晴天8點以前,18點以后,最好夜間無露水時噴灑作業效果最好),植物油型的噴霧助劑用噴液量的0.5%,除草劑用量可減少30%~50%。 噴灑苗后除草劑在不適宜的氣象條件下(高溫干旱,溫度大于27℃,空氣相對濕度小于65%,風小于4 m/s)及防治難治雜草用噴液量的1%,除草劑用量可減少20%~30%。 6.3 降低用藥量 在適宜氣象條件下,可降低除草劑用藥量30%~50%。在不適宜氣象條件下可降低除草劑用藥量20%~30%。除草劑用藥量的確定是以農業部登記用量為準。 6.4 苗后除草劑施藥時期 苗后除草劑施藥時期是一年生闊葉雜草2~4葉期,禾本科雜草3~5葉期,多年生雜草多在15~20 cm,鴨跖草必須在3葉施藥,多年生闊葉雜草最好在8葉期前施藥,多年生雜草如蘆葦40 cm以前施藥;多年生莎草科雜草在株高15 cm以前等。 |
![]() |
![]() |
相關閱讀 |
新型特效殺螨劑丁氟螨酯市場潛力巨大,國內登記卻寥寥無幾 |
當前我國生物農藥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全面分析 |
2019年早稻病蟲害危害怎樣?最新預測發布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