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苗木立枯病病癥、病因、發病規律及防治辦法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5-5 16:10:00
    

    苗木立枯病在我國各地苗圃均有發生,嚴重危害了松、落葉松、杉等幼苗的生長,給苗木種植產業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對苗木立枯病的防治工作。

苗木立枯病病癥、病因、發病規律及防治辦法

    1. 發病癥狀

    1.1 莖葉腐爛型。幼苗出土期或出土后,苗木密集或濕度大。被病菌侵染。也稱首腐或頂腐型。

    1.2 種芽腐爛型。播種后出苗前,種芽在土中被病菌侵染引起種芽腐爛,亦稱種腐或芽腐,表現為缺苗斷壟。

    1.3 苗木立枯型。苗木木質化后,病菌自根部侵入,使根部皮層變色腐爛,病苗枯死,但不倒伏,又稱根腐型立枯病。

    2. 苗木立枯病病因

    引起苗木立枯病的病原有2種,侵染性病原;非侵染性病原。

    2.1 侵染性病原

    侵染性病原是引起苗木立枯病的主要原因。這類病原中以真菌中的絲核菌、鐮刀菌、腐霉菌3種為主[1]。3種真菌都屬于土壤習居菌,有較強的腐生習性,可長期存活于土壤中的病殘體上,條件適宜時即侵染苗木。

    2.2 非侵染性病原

    非侵染性病害指由不利的生態條件持續作用所引起的沒有傳染性的苗木病害,如氣象災害、土壤災害和人為災害等。如人工栽培管理時造成圃地積水、播種覆土過厚、表土板結、地表溫度過高灼燒根頸等問題,都可誘發苗木立枯病。

苗木立枯病病癥、病因、發病規律及防治辦法

    3 苗木立枯病發病規律

    苗木立枯病的發生與環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其中受溫度、濕度的變化影響最為嚴重。3種侵染性病原能分別以菌核、厚垣孢子或卵孢子度過不良環境,而一旦環境適中,遇到合適的寄主,便會發生侵染。苗木幼苗在生長前期,若遇低溫高濕,易被腐霉菌和絲核菌危害,到生長中后期,若高溫高濕,則常被鐮刀菌危害。

    3.1 土壤溫度與病害發生的關系

    土壤溫度過高,使幼苗根頸產生灼燒,為病原菌的侵入創造了條件。雖然侵染性病原菌的生長發育要求一定的溫、濕度,但當最適溫度達不到時仍具有廣泛的適應能力。絲核菌在土溫12~23℃致病較多;腐霉菌在土溫為18~22℃時易侵染幼苗,鐮刀菌在土溫為20~28℃時危害苗木嚴重,且鐮刀菌引起的松苗立枯病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重。

    3.2 土壤濕度與病害發生的關系

    苗床土壤過干時,土壤板結,土粒粗大,容易使幼苗缺水導致長勢衰弱;土壤過濕時,又會造成根系窒息,降低苗木抵抗力,病害加重。

    3.3 氣候變化與病害發生的關系

    降雨和日照是可以影響濕度與溫度的2個氣候因素。雨日和雨量過多,在加大了土壤濕度的同時也降低了氣溫和土溫,使日照量減少,從而使幼苗出土時間延長。并且出土后幼苗木質化程度低,易受病菌侵染。

    3.4 土壤條件與病害發生的關系

    苗床土壤是粘土或白漿土時土壤易于板結,透氣性差,蓄水力小,養分不足,對苗木的生長極為不利,易染病。新墾新荒地或稻田土育苗,發病較輕;老苗圃土壤條件差易染病。

    3.5 栽培措施與病害發生的關系

    種子質量差,苗圃發芽率低,出苗慢,幼苗發育不良,抗病能力差,易染病。播種過晚或揭草過遲,幼苗出土晚,趕上土壤高溫時期,幼苗還很嫩弱,發病率高且重。播種后覆土過厚使出土苗木生長細弱容易發病。在雨天整地播種,畦面不平,土壤板結,容易發病。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容易滋生病菌,易染病。

苗木立枯病病癥、病因、發病規律及防治辦法

    4 苗木立枯病防治措施

    4.1 重視苗圃地選擇

    苗圃地的好壞直接影響苗木的生長情況。選擇的苗圃地地勢要平坦,避開低洼、粘重的土壤,選擇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土壤要松疏,呈微酸性。還要注意前茬作物的茬口,不要在種植過馬鈴薯、茄子、花生、大豆、瓜類等作物的土地上育苗。

    4.2 控制土壤環境

    引起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來源于土壤,所以對土壤的管理、控制很重要。春天精細整地,秋季深翻細耙。細致整地,保持土壤固相、液相、氣相合理比例。適當地采用化學藥劑進行土壤消毒。干旱地區、粘土地帶和灌溉條件較差的地方土壤處理要復雜一些,可用硫酸亞鐵溶液處理,配制1%~3%的硫酸亞鐵水溶液,按每平方米4.5kg的量噴灑,1周后播種。

    4.3 種子處理

    選擇質量好的種子,播種前可進行種子的消毒處理。可用藥劑有以多菌靈為主的混合劑和以五氯硝基苯為主的混合劑等。育針葉苗木時,最好使用經隔冬埋藏處理的種子。

    4.4 栽培措施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有蓋草、撤草、排灌水、除草、施肥、防治病蟲害等,其中以水、肥更為重要。合理把握苗圃用水量,確保濕度的適中;均勻施用肥料,不施用未經充分腐熟的廄肥或過量施用氮肥。每個環節都可能關系到苗木的染病情況,因此要嚴格把關。注意防止春旱、夏澇。

    4.5 化學防治技術

    當病害發生時,化學防治作為一種快速、有效的方法被廣泛應用。苗床濕度較大時,可用藥劑施于苗木根頸部。苗期防治可用30%惡霉靈水劑1000倍液或70%敵磺鈉可溶粉劑800~1000倍稀釋液,施藥時盡量采用澆灌法,讓藥液充分接觸到受損的根莖部位。對于根系受損嚴重的,配合使用促根調節劑,防治效果更佳。

    4.6 生物防治技術

    根據微生物之間的拮抗作用,篩選對苗木立枯病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進行防治。鄧勛等發現木霉菌株T-43和T-C14對立枯絲核菌和腐皮鐮刀菌具有較強的拮抗作用 ,其代謝的抑菌活性物質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長。

    5 苗木立枯病防治展望

    苗圃苗木立枯病的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在土壤控制、種子處理、栽培技術上進行前期預防,當有病害發生時,依賴化學藥劑。雖能給苗木生產帶來效益,但是長期、頻繁使用化學藥劑帶來了很多問題,如環境污染、土壤質量變差、對植物本身的藥害作用等等。因此,需要尋找一種全新的、高效的、對環境沒有影響的新型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是今后研究苗木立枯病防治發展的重點。有研究報道稱,木霉菌可有效防治立枯絲核菌和腐皮鐮刀菌�?梢源藶槌霭l點,繼續深入研究木霉菌防治立枯病病原菌的機制,亦可尋找其他的對立枯病病原菌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

相關閱讀
水稻稻白粉虱的癥狀及防治
菠菜株腐病的癥狀、病原、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化肥用后不化原因何在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