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市場不溫不火,農資人感慨遇到假旺季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5-20 9:49:00 |
無論是春耕,還是現在的夏季肥走貨,市場表現不溫不火,沒有什么高峰,還沒怎么開始,就已步入了尾聲,我們可能遇到假旺季了,有這種感慨的農資人不在少數,這也可從企業的發貨情況得以印證。據山東某企反映,其1月、2月走貨量較上年同期略有增加,而傳統走貨高峰(備貨旺季)的3月、5月(訂單推算)銷量卻有所下降。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一蹴而就,只是說今年相對較為明顯而已。一方面銷售渠道多元化發展。以前農資的渠道主要是依賴于經銷商,一級、二級、三級甚至個別地區更多,各個經銷商進行大量存儲農資的時期,也就是農資生產企業的主要銷售旺季。但隨著“互聯網+ ”的發展,農資電商得到長足發展;同時為縮減中間成本,越來越多的企業在200公里以內發展直銷模式;另外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終端為王”的重要性,從2016年開始陸續有企業調整戰略,增加終端客戶比重,直供終端大戶。雖然這些銷售模式還不是很成熟,更多或還在探索階段,但“多條腿”的走路方式,分散了市場集中走貨,減輕了企業對線下經銷商的依賴度,尤其在經銷商冬儲、淡儲積極性下降背景下,多元化的銷售模式將越來越普遍。 另一方面化肥供應充裕。眾所周知,我國化肥產能過剩嚴重,市場供應較為充裕,即便是近兩年環保壓力升級,部分裝置開工受限,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據了解,我國目前尿素產能近8000萬噸,而全國范圍內對尿素的需求量不超過6000萬噸,行業過剩產能逾2000萬噸;磷肥產能在4000萬噸左右,產量在2600萬噸左右;復合肥產能有消息說在2億噸以上,而實際產量在6000-6500萬噸。正是由于有充裕的供應,下游農民根本不擔心用肥時缺貨,也就導致隨需隨購現象的增多。另外,隨著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尤其汽運能力的提升,大大提高了市場的輸送能力;同時隨著產業布局的日趨合理化,產銷距離縮短,促進了市場走貨的扁平化。 第三今年種植結構調整明顯,化肥的需求量有所減少。據國家農業部發布最新供求報告數據顯示:預計2017年玉米播種面積在3584萬公頃,較上年減少2.5%;預計今年大豆種植面積在790萬公頃,較上年增長10.4%;預計今年棉花的種植面積在3200千公頃,較上年度增加3.3%。另外從有關單位對東北的調研數據來看,今年東北改種的面積超過10%,其中玉米種植面積減少10%,以改種大豆、馬鈴薯、花生、水稻為主。由于玉米的化肥用量多,大豆、花生用肥量少,這勢必將導致化肥需求量的減少。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1-4月我國化肥折純產量在2198.7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7.4%;其中產量減少最多的產品是尿素,降幅達20.2%。 目前,市場各方炒作積極性不高,操作逐步回歸理性,化肥去產能需要一個過程,種植結構調整也需要一定時間。預計今后一段時間市場都將不溫不火,或者從某種角度上說也可能成為一種常態。 |
相關閱讀 |
化肥行業整體形勢嚴峻 轉型升級成主題 |
磷銨市場需求清淡 |
2021硫產業鏈市場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