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方案”到“系統”,農資企業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6-22 9:06:00 |
近兩年農資企業比較熱衷用的一個詞是“方案”——農資企業從市場需求出發,結合自身資源與技術整合能力,給出的一個小小“百寶箱”。 最近讀到原杜邦先鋒中國區總裁劉石一篇文章《新型農業操作系統正在形成》,顯然,農資行業又被這個概念的“百寶箱”收納進去。我想,如果不清楚這個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也不利于農資企業發揮自己的“藥效”;另外,農資企業之間的競爭顯然也是需要有新的觀念、新的思路。 作者認為,傳統農業技術在經歷了一個世紀左右的快速發展后,似乎已經看到了開發和應用潛力的天花板。 在過去20年間,分子生物技術、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為農業產業的進步甚至飛躍提供了更加現實的基礎和更加豐富的想象空間。 由于信息采集、傳導和應用技術的廣泛應用,農業大數據和與農業生產技術相關聯的各種數據模型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的進步逐漸脫離傳統“經驗”的軌道而進入“數據”的時代,從不可控的“逆來順受”轉變為“主動預防”的運作,從具體技術的“單兵作戰”逐步轉變為多種技術的“團隊作戰”等。 這些都使得農業產業的進步更多體現在多種技術的有效組合和運用,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的實質性提升而不是單一指標的改變,并使得農業生產在開放環境中的“工廠化生產”和“定制化營銷”成為可能。 在全新的農業技術發展和綜合運用能力不斷提升的基礎上,國際上富有創新意識的少數公司,已經從多方面布局,開發、引領和推動一種全新的農業多種技術的綜合運用系統的逐步形成。 作者把它總結和歸納為一種新型的“農業操作系統”,它是集農作物品種、農業生產資料、技術、環境、市場、倉儲物流、信息、金融等因素為一體的全新的綜合操作系統。 這一系統的核心內容為: 第一,以市場消費數據為基礎的需求數量和價格預測為基礎,來決定各種農作物及品種的種植面積和生產數量; 第二,以農田土壤數據、氣候和氣象歷史數據和預測數據以及農作物種植的數據模型為基數,決定各種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生產資料投入、數量和各種技術的組合; 第三,以農作物生長數據和氣象觀測數據為基礎,決定農業不同生產環節的實際操作,主要包括農機翻整地、播種、灌溉、噴藥、收獲、烘干、倉儲等全部過程; 第四,農業金融的全程介入; 第五,農業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大數據的采集技術逐漸成熟和高效,各種數據模型逐漸成熟并貼近實戰。 作者介紹,美國孟山都公司、嘉吉公司等更具有超前意識,正在夜以繼日地探索、實踐和逐步完善這一系統。隨著算法的不斷提升和改進,農業操作系統將依靠自我學習能力不斷升級功能。由于多種變量因素的存在和開放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農業操作系統的發展門檻高,難度大。 但是這一系統一旦形成,就會對拘泥于現有產品和技術競爭的公司形成強烈的阻擊效果,實現維度的升級和超越。在未來的農業操作系統下,所有的產品和技術都會成為它的“菜”或者資源。 農資系統對此如何看待、如何行動,的確是一道必答題。 |
![]() |
![]() |
相關閱讀 |
良幣驅逐劣幣,2017年不再賒銷農資! |
農資企業要想火,這三招必看 |
農資銷售的六大秘訣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